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演艺圈的故事 » 第六十九

第六十九

    男人帮

    一早上梅利就接到指示要给小勇家去浇花,很少有男生像他一样,能把花养得那么好,刚认识他的时候也没见他对养花有兴趣,他似乎对活着的生物除了他自己,其他的一律无视。后来,一个朋友送他一盆花,起初他并不想接受,因为朋友要出国一段时间,请他帮忙照顾一下,就这样,他一入花门深似海,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各种买买买,花肥、花土还有营养剂,那叫一个认真。也许真是人上了年纪之后,都会找一个情感寄托,有的人喜欢小猫小狗,有的人喜欢花花草草,就像牛奶咖啡的那首歌《越长大越寂寞》,每个人总要给自己找点乐子打发一下时间吧。

    梅利第一个电话打过来,我没接到,等我给她回拨回去的时候,她电话占线中。过了一会儿,她又打了过来,“我刚才想问你小勇家密码是多少来着,我把密码给忘了。”

    “我也没记住啊,你给小勇打电话,你下次把他家密码备注他号码后面,免得再忘了啊!”我连自己的密码都记不住呢,别人的密码更是记不住了。

    我们这帮子人里,没几个心细的,每个人都会把家里备用钥匙放别人那一把,就担心哪天没带钥匙。我还算好,我总共也就丢了三把钥匙,晓哲一次性配了十把,我们每个人都有他家备用钥匙,他丢了八次,现在都换成密码锁了,还互相交代对方帮记住自己家密码,只可惜,我们都属于那种不太靠谱的人,看来,我们必须要招收一个记性好、人品好有责任心的人,加入我们的小团伙里。

    每年春节,小勇、晓哲、帆帆和阿东他们都会去泰国度假,而且都是分开旅行,我们出去玩是绝对不会结伴同行的,一个个的性格用东北话就是贼隔路,这词是出自满语,意思是个性比较独特,谁都不想迁就谁,谁也不想委屈自己,各玩各的,泰国一共也没多大,每次他们还都能在旅途中碰上,然后再聚餐一顿,接着再各自自由活动。

    我和小徐都属于那种比较不爱动的人,除了钓鱼,更多的就是棋局,基本待上一天也不说几句话。但我们之间的心灵相犀绝对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

    比方说,我发一个朋友圈,其他人看了也许就只是以为是一个当下的心情和随想,但小徐就秒懂我在说什么,就像我说一个“水煮”,他就会回复一个“茄子”,我发一个“追车”,他回一个“小羊”,旁人可能都不知道我们哈哈大笑的点在哪里,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都是属于我们的青春回忆,也是我们的独家记忆。

    我记得小辉刚去德国的时候,他不停地抱怨,在那边很难交到当地的朋友,大家对你都是客客气气的,但却成为不了那种知己好友。我好奇地问他:”是因为相处时间短吧,对你还不够了解,所以就比较难成为知心朋友,等时间长了,朋友就多了呢。“

    几年过去了,他说认识了几个当地的朋友,很关心他,有什么事情都会帮他忙,但他还是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有一次,他问一个关系不错的德国朋友,“我看你和你的几个朋友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无话不谈,而且就算结婚生子之后,还要一起去度假旅行,你们是怎么保持这么深厚的友谊的呢?”德国朋友很直接地回答他,“友情和爱情一样,最先遇到的一定是最在意的,就像我和他们几个,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打球,一起面试找工作,我们人生中最高光和最低谷的时刻都是一起度过的,这种感情是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结交太多朋友也是很累的,所以我们就仅限于原来的朋友圈!”

    这下我们都明白了,不是我们不够好,是人家的朋友圈满员了,不想再增加人了,不像我们,走到哪,似乎都能交到朋友一样。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好在我和小徐都算幸运,还有几个能谈得来且交往超过20年的朋友。而且我们的朋友圈里,没有一个是因为同学同事成为朋友的,经常说同窗好友,那是在特定的一个青春周期里,刚好遇到的一些人,三观一致,可能会是一生的朋友,否则,毕业之后,也就意味着彼此关系都结束了。

    我超喜欢小徐家的书房,他珍藏了很多本孤品,他喜欢喝茶,我喜欢喝咖啡,还是那句话,尊重彼此的选择,谁都不勉强谁,谁也不迁就谁,他沏上一壶茶,再给我来一杯咖啡,这点上不得不表扬一下帅气的小徐同学,体贴入微,我用这个词形容他,他随即做出一个呕吐的表情。

    一人拿一本书,放上音乐,比书吧舒适多了,我们喜欢的音乐风格大致相似,布鲁斯、爵士、乡村音乐等等,都不听网络热门歌曲,尤其是抖音强推的那些口水歌,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

    他家不点香也不点蜡烛,那种氛围我们都不喜欢,感觉妖里妖气的,今天,小徐突然好奇地问我:“你写了我好几集了,我不会是你小说里的男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