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奸商 » 第九十四章 手绢

第九十四章 手绢

    虎丘会?邓源想了想,一篇背诵过的课文涌上了脑海。

    那是大文学家袁宏道的《虎丘》。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苏州习俗,中秋夜在虎丘举行昆曲大会,以演剧与唱曲竞赛为娱乐,热闹程度、国民程度堪比春晚。苏州城门也会因为这场聚会而延到后半夜才关。

    同时,邓源也想到了驻扎在虎丘曲沃会馆的那个戏班子,那位德艺双馨的小白脸胜兰芳。

    既然是演剧和唱曲儿,那胜老板一定会参加啊。

    胜老板露脸的场子,段彩衣是不是一定会去呢?

    若是在现场当一回狗仔,是不是会有意外收获呢?

    到时候,就不是段彩衣想方设法拿捏邓大少,而是邓大少轻松拿捏这位继母了···

    邓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冯老也会去吗?”

    冯梦龙点点头:“哪年都少不了老夫。”

    玉海棠笑道:“你都说了冯老是当世柳三变,这样的场合缺了冯老,谁给他们指点啊?”

    冯梦龙坐回主位:“你若是也去听曲儿,咱们可以结伴。”

    邓源赶紧说:“求之不得。”脑中已经在盘算,明日如何找个理由溜出来。

    冯梦龙又对玉海棠道:“那《挂枝儿》你已很纯熟了,正好今日邓贤侄也在,让他赏鉴赏鉴。”

    玉海棠飞了一个媚眼儿给邓源:“邓贤侄,听好啊。”

    邓源见这女子处处要嘴上占便宜,却也不以为忤,笑道:“洗耳恭听。”

    玉海棠将手上的竹箫放在茶几上,起身清了清嗓子,轻移莲步,舒展腰肢,边舞边唱道:“约情哥。约定在花开时分。他情真,他义重。绝不失信人。手携着水罐儿。日日把花根来滋润。盼的花开了。情哥还不动身。一般样的春光也。难道他那里的花开偏迟得紧。”

    音色娇柔不失清亮,举手投足间媚态尽显。邓源略有些失神,忽然想到,以这女子的身价,若是在勾栏里,自己怕是要花上个百八十两银子才能听上这么一曲吧?

    现在沾了冯梦龙的光,可以正大光明的白嫖,这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玉海棠唱完一段,向邓源娇羞地眨眨眼,檀口微张,又继续唱了下去:“娇滴滴玉人儿。我十分在意。恨不得一碗水吞你在肚里。日日想。日日捱。终须不济。大着胆。上前亲个嘴。谢天谢地。他也不推辞。早知你不推迟也。何待今日方如此。”

    这段唱词十分大胆了,邓源听得面红耳赤,几番要把目光转向屋外,怎奈玉海棠的眼睛里似乎有钩子,忽闪几下便轻易地把邓源的视线拉回到自己身上。

    “俏冤家扯奴在窗儿外。一口咬住奴粉香腮。双手就解罗带。哥哥等一等。只怕有人来。再一会无人也。裤带儿随你解。”

    这段唱词则直白露骨,若是出现在后世的短视频里,只怕会被强制消音只剩下“哔哔”声。邓源自问不是正人君子,可也尴尬得要在地上抠出三室一厅。当年第一次和损友贾腾去夜店见世面,舞池里全是白花花的胳膊大腿,当时也没有这么尴尬。

    身旁可是一代文宗冯梦龙啊,而且还是归雨宁的父执辈。邓源既不便装出久经风月的老手架势,又不能摆出道学君子的嘴脸正襟危坐,居然听得满头大汗。

    玉海棠唱完三段,袅袅婷婷回到座位上。有意无意间,衣袖从邓源鼻尖下拂过,那是熟悉的香味儿。

    “好,唱得好!”邓源回过神来,使劲鼓掌。但房中三人,只有他自己在鼓掌叫好,略显突兀。

    玉海棠娇笑道:“邓相公一动不动,倒好像比奴家还累些呢,你瞧,满头大汗,小脸通红,这是怎么了?”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方锦帕,伸手要去给邓源擦汗。

    邓源下意识地躲开,道:“我自己来。”举手用衣袖拭汗。

    玉海棠假装失落:“邓相公这是嫌弃奴家?”

    邓源一笑:“恐怕弄脏了姑娘的手绢。”

    玉海棠纤纤玉指托起锦帕:“一块手绢罢了,便赠与相公。”

    邓源自然要推辞:“无功不受禄,这手绢是姑娘贴身之物,我哪能要?”

    玉海棠很有诚意:“方才奴家说要向相公赔罪的,这便是奴家一点小小心意吧。”

    冯梦龙咳嗽一声,打断了两人的推让:“玉娘,你方才说和邓贤侄有好长一篇故事,不如现在就讲给老夫听听。”

    玉海棠只得放下手绢,笑着看看邓源:“邓相公,可以说么?”

    邓源摸摸鼻子:“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冯老不是外人,讲讲无妨。可有一条,出了这间屋子,跟别人还是不要讲。要不然,我怕我继母要杀你灭口。”

    邓源说“杀人灭口”,九分戏谑,一分是真提醒,毕竟这事传出去不好听。玉海棠便将昨日的美人局简略讲了一遍,对邓源醒来后镇定自若又坐怀不乱的风范着实颂扬了一番。

    冯梦龙听了,哈哈大笑:“玉娘啊玉娘,亏你平日还自诩艳压姑苏城,东南尽幕宾,怎么连一个后生都没有摆平?”

    玉海棠白了老头儿一眼,没好气地说:“冯老,连您也取笑奴家?”

    冯梦龙对邓源挑起了大拇指:“好小子,你这份儿定力和心智,老夫生平仅见。”

    邓源不好意思地一咧嘴:“晚生名义上是在家中,而实际上不啻于身处龙潭虎穴,稍有不慎,便有身败名裂之虞,因此不得不万事小心。”

    冯梦龙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贤侄的家事,老夫不好评说。但你既能居安思危,虑事周详,可见聪明颖悟。老夫倚老卖老,提醒你一句话,家和才能万事兴。即便不睦,也不可视若寇仇。”

    邓源深以为然,便点头道:“晚生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