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离京三年,吓坏了朱厚熜 » 024 我不干了

024 我不干了

    朱载晋虽然极力抵挡,可还是挨了不少棍子。

    只见他把佩剑一扔,不满道:

    “不打了不打了!”

    左延则是笑道:

    “王爷的身手比上个月又进步了不少。”

    “上个月王爷只能勉强接我三招,现在已经能接下五招了。”

    朱载晋叹了口气说道:

    “本王可是要磨刀砺马上阵杀敌的,只能接下五招那怎么行?”

    “你小子有没有那种速成的法子,就是那种练习一个月顶别人五年的。”

    左延摇了摇头,苦口婆心的劝道:

    “王爷,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只要王爷每日勤加练习,早晚都能把功夫练好的。”

    朱载晋心里一想,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本王每天忙于政务,这才把功夫荒废了。”

    “所以本王决定,每天处理政务减半,空下来的时间就用来练习功夫。”

    左延一愣,无奈道:

    “王爷,您现在每天就花一个时辰处理政务,这要是再减半,岂不是以后每天都练习功夫了?”

    朱载晋表现得很是诧异:

    “不会吧?本王每天就工作一个时辰?”

    “那本王为什么会感觉坐在王座上腰酸背痛的?浑身都不得劲。”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有侍卫来报,说是长史袁学培求见。

    朱载晋听后,赶紧吩咐下人:

    “快快快!把这些东西都给收起来!别让袁大人看见了!”

    朱载晋赶紧让左延把佩剑藏起来,又慌忙脱下盔甲换上常服,一个箭步跑到案桌前坐下,煞有其事的翻开一本奏折。

    袁学培进入大殿之后,不慌不忙的向朱载晋行礼:

    “老臣袁学培,拜见王爷。”

    袁学培年龄不小了,须发花白,再加上被朱载晋坑了一把,没日没夜的批改奏折,所以显得很是憔悴。

    朱载晋让他赶紧起身,说道:

    “袁大人啊,本王正在处理政务,不知袁大人突然过来,所为何事啊?”

    袁学培眯了眯眼,忍不住提醒道:

    “王爷既是在处理政务,为何将奏折拿反了?”

    闻言,朱载晋赶紧将奏折倒了过来,一本正经的说:

    “本王向来不走寻常路,批改奏折喜欢反过来看,袁大人不会介意吧?”

    袁学培轻哼一声,又道:

    “那王爷批改奏折,额头上为何会出汗?”

    朱载晋赶紧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胡扯道:

    “看到这些奏折,本王心中是在为临川担忧啊,每每看见这些奏章,心中就难以控制住情绪,所以冒出了汗。”

    “唉,我临川的百姓真是太难了,不过好在有袁大人这样的人才相助啊。”

    对于朱载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袁学培脸色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要说也是怪自己,当初被这家伙坑下了山,这才上了他的贼船。

    结果这家伙真不是人啊,几乎所有的政务都会扔给自己来处理。

    甚至有时候脑子里突然冒出了奇葩想法,都会让自己去研究研究。

    天知道他这两年在朱载晋麾下都经历了什么磨难。

    长史这个职位,真不是人干的。

    这时,袁学培突然请求道:

    “王爷,老臣,请辞去长史之职。”

    一听这话,朱载晋顿时就急了,赶紧快步冲到他的跟前,一把就拽住了他的手,亲切道:

    “袁大人啊,临川要是没有你,就像是大明没了天子一样!你可不能走啊!”

    闻言,袁学培抽了抽嘴角。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他就是这样随便说吗?

    只见他摇了摇头,道:

    “王爷,自从臣接手了长史这个位置后,王爷无论是大小事务,都会让臣来处理。”

    “臣已年迈,实在是有心无力了,还望王爷恩准老臣的请求。”

    朱载晋一愣,说道:

    “袁大人,本王应该没有交给你太多的事情吧?”

    谁知袁学培这时候已经掰着手指数落起来了:

    “王爷是没交给臣多少事情,臣刚当上长史的时候,王爷便把东山垦荒的事情交给了臣。”

    “后来,王爷收服那些土司之后,又要迁移人口,又要修路造桥,现在又是秋收,王爷全都交给了臣。”

    “除了这些,临川各地的官员任命,考核还有监察,甚至和土司的联系都交给了臣。”

    “臣实在是分身乏术,唯恐耽误了王爷的大事,所以,还请王爷让别人来干这些事情吧。”

    袁学培一股脑的全都说了出来,

    他都如此年迈了,朱载晋还交给他那么多的事情,就算是拉磨的驴子,也没这么使唤的。

    于是朱载晋安慰道:

    “袁大人啊,这些事情都是造福临川百姓的好事啊,你想想,垦荒,农忙还有军事,这些事情都是跟临川百姓息息相关的。”

    “您是个大儒,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当年您都有大志向,却只能当一个小小的教喻,现在本王把这么多事情交给你来处理,是信任您的表现,就是想让你完成您的大志向啊!”

    袁学培刚想反驳什么,话到嘴边却是迟迟开不了口。

    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半个身子埋在土里了,还完成个毛啊!

    再这样下去,志向没完成,自己倒是先猝死了。

    袁学培面色非常难看,说道:

    “可是王爷交给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臣处理不过来。”

    朱载晋解释说:

    “您也不要嫌多,您得多要为临川的百姓考虑考虑才是,实在不行,也得为自己的后代着想嘛!”

    “如今本王封你食邑千户,若是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以后说不定还能当上万户侯呢!”

    “这可是你隐入山中一辈子也无法获得的荣耀啊!”

    “您现在只要出门,临川的百姓见到你都要行礼,他们把他当做大善人,临川要是变得更好,你就是头功!”

    听着朱载晋的这些花里胡哨的说辞,袁学培就想打断他:

    “可是……”

    话都没说完,朱载晋就打断了他:

    “没什么可是的,现在临川的百姓依旧困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是因为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还没实施下去。”

    “难道您看着街上的困难百姓,不会心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