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离京三年,吓坏了朱厚熜 » 018 邸报制度

018 邸报制度

    这时,朱载晋嘿嘿一笑,问道:

    “两位从京师千里迢迢跑到了临川,不知二位除了做生意,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啊?”

    朱厚熜道:

    “我们两个除了做做生意,还需要收集临川各方面的情报,好上报官府。”

    一听这个,朱载晋顿时就着急了起来。

    他用了三年时间好不容易把临川发展得如此繁华富裕,要是被朝廷知道了真实情况,抗倭军费怕是要摊派到自个儿身上来了。

    而且就以朝廷那些官员的尿性,无论自己上缴多少白银,最起码有一半都要进他们的腰包里。

    况且要是朝廷知道自己造就了如此功绩之后,把自己召回京师怎么办?

    那他还怎么在临川自由自在胡作非为?

    于是他眼珠子快速一转,突然一把拽住朱厚熜的手,低沉着说:

    “两位大人万万不可啊!”

    “虽然本王把临川治理得不错,可临川的百姓依旧还要受苦……这点功绩在朝廷里根本不值一提,两位大人不必向朝廷禀报……”

    朱厚熜已经看明白了朱载晋的小心思,露出了一脸欣慰。

    看来自己听到的传言没错,这家伙是担心朝廷给临川加派赋税,所以才要隐瞒临川的真实情况。

    不愧是用心良苦啊。

    于是朱厚熜就说了:

    “如今朝廷也有忧虑啊,大明幅员辽阔,有些地方太过偏僻,有时候朝廷政令根本传不过去。”

    “还有,大明建国将近两百年了,一直饱受倭寇侵扰之害,又该怎么解决呢?”

    一旁的严世蕃一听,心中顿时了然,明白这是朱厚熜正在试探朱载晋。

    要知道,大明的倭寇之所以一直屡禁不绝,不仅是因为朝廷政令的原因,更是因为有些流寇海盗与之勾结,才方便倭寇登陆作乱。

    这些人一时之间也没办法灭掉,再说了,北方的少数民族这时候也在蠢蠢欲动了,还得提防他们。

    这可不是有军费就能解决的事儿,一方面是贪官污吏的事儿,另一方面则是明军战斗力的事儿了。

    就算是朱厚熜玩了这么多年的帝王之术,他也没有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事情。

    只听朱载晋应了一声,得意洋洋的说道:

    “这有什么难办的?若是朝廷设置严苛的刑罚,比如说挖眼睛、割舌头、拔指甲啥的,只要抓到敌人,用上这些刑罚,保准他会给出情报的。”

    “还有就是设立文字狱!谁敢公然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当即派出锦衣卫进行抓捕,一律送入监狱!”

    朱厚熜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

    这个混账家伙!

    要真是听他的这么干,那跟倭寇反贼有什么区别?

    恐怕用不了多久,百姓就会怨声载道,朝廷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这可要比那些贪官污吏可恶多了。

    他们只是要钱,这个可是要命啊!

    就在朱厚熜心里憋了一肚子火的时候,只听朱载晋又淡然的说道:

    “不过这种方式弊端太大,不建议朝廷采纳,本王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朱厚熜忍住了那股火气,说道:

    “还请王爷不吝赐教,说来听听。”

    朱载晋摊了摊手,笑道: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设立邸报,也就是临川流传的报纸,你们两位应该见过吧?”

    朱厚熜一愣:

    “报纸?”

    当初他们刚来临川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

    只不过那时候关注点都在报纸的材质上去了,压根没有把报纸跟倭寇反贼联系起来。

    可是这报纸能跟倭寇反贼有什么联系?该不会是这小子又在胡说八道吧?

    朱载晋继续说道:

    “朝廷政令无法传到那些偏僻的地方,况且越是偏僻的地方流氓匪寇就越多。”

    “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明的联系机制并不完善,造成朝廷政令无法传达。”

    “只要增强各地同朝廷的联系,以及让各地知道朝廷的决策和影响力就差不多了。”

    朱厚熜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那该如何增强各地联系和朝廷影响力?”

    朱载晋说道:

    “设立邸报,也就是相当于临川的报纸,可以算得上是朝廷的嘴巴了。”

    “要让邸报布满大明的所有地方,要让各地的百姓都能通过邸报获知朝廷的政令和决策。”

    “当然了,邸报的作用可不仅仅是颁布政令而已,也可以报道前线战况,官员任免,甚至是皇上的功德。”

    “长此以往,百姓们就会知道朝廷和皇上,到底有多难了,百姓们便能理解,就不会胡言乱语了。”

    朱厚熜不可置信的看着朱载晋:

    “这小小的报纸,当真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朱载晋嘿嘿一笑,他们这些古代人,自然不会知道舆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于是朱载晋又给朱厚熜详细解释说:

    “本王来临川之前,临川不仅穷困,而且管理十分混乱,有些官兵甚至跟匪寇勾结在一起,行绑架勒索之事。”

    “为了增加官府的影响力和可信力,本王便创立了报纸制度。”

    “百姓们可以从报纸上及时获取临川各方面的情况,比如说知道了本王出征讨伐土司,知道本王减免了哪些赋税,知道本王发明了何种器械。”

    “甚至还设立了官立医院,以此来增加百姓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能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只要做了这些,随之而来的,便是官府的影响力和可信力迅速提升了。”

    “百姓们会想,原来官府一直在做好事,渐渐的,百姓们对官府的可信度也会大幅提升。”

    “只要官府有任何事情,百姓们不仅会听,而且还会主动配合,随着日积月累,百姓们和官府,那就真是官民一家亲了。”

    “现在的临川状况,比周边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有些南边的土司的百姓,也会悄悄跑到临川来生活。”

    “可见临川官府的可信力和影响力已经扩大到其他地方去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官民一家亲嘛。”

    听完朱载晋的解释,朱厚熜的内心大为震动!也有窃喜!

    没想到啊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报纸,竟然能够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还能收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