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离京三年,吓坏了朱厚熜 » 013 苦逼生活

013 苦逼生活

    听了这么多解释,朱厚熜还不死心:

    “那他不让百姓们猎杀山间野兽,难不成要让野兽糟蹋庄稼,出来害人吗?”

    庄稼大汉再次摇了摇头,极为耐心的解释道:

    “临川王不让继续猎杀山间野兽,是因为野兽一旦杀光,田地里的老鼠虫子就会泛滥成灾,会影响庄稼收成。”

    “所以临川王颁布法令,每五年才能猎杀一次野兽,让野兽的数量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朱厚熜再次质问:

    “那他欺负外来的客商又怎么说?”

    庄稼大汉一笑,说道:

    “都说临川王漂亮嘛,见不得临川的百姓受苦,所以对外来的客商能多克扣一点儿是一点儿,可是这些钱最后还是赏给百姓了。”

    听完了这些话,朱厚熜感触颇多。

    他还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嘴巴却迟迟开不了口。

    过了一会儿,朱厚熜缓和了心绪,问道:

    “临川王既然做了这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他为什么不上报朝廷,请求朝廷表彰呢?”

    庄稼大汉再次摇摇头,这一次他表示什么也不知道。

    可一转眼,庄稼大汉就说:

    “我觉得,临川王是想原封不动的将临川的状况如实上报朝廷的,但是可能害怕朝廷因此加大赋税吧。”

    “临川王宁愿隐瞒不报,让自己受到朝廷的斥责,也不愿意临川的百姓吃苦受难。”

    “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临川王就像是上天派来拯救临川的英雄,我们所有人将会永远铭记他的恩德!”

    ……

    “阿嚏!”

    王府之中,朱载晋揉了揉鼻子,不满的叫道:

    “又是哪个坏蛋在背地里说我坏话?”

    此时朱载晋已经送走了麾下的所有将领,他正衣衫不整的靠在座椅上,身边放着好几壶酒,还有尚未吃完的烤羊肉。

    大堂之下,还有美人为他翩翩起舞。

    这时,朱载晋忽然举起酒壶:

    “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啊!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以后本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现在百姓们吃得饱穿的暖,临川更是没有匪寇威胁了,本王再也不用那么劳累了……”

    随着临川百姓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朱载晋显然是已经彻底放飞了自己:

    “左延啊,一会儿去通知王府卫队,让他们明早准时集合,本王要去城西打猎,以后就天天打猎了……”

    看样子朱载晋这是喝醉了。

    左延提醒他道:

    “王爷,临川法令规定,每三年才能开展打猎活动,现在还没到打猎时间呢。”

    朱载晋一听,顿时就不满意了,借着酒劲就说:

    “哦?没到时间?那本王就修改法令!以后除了本王可以随时随地打猎,其余人等还是三年才能打猎……”

    左延更加无奈了,但还是劝解道:

    “当年王爷刚来临川的时候,许下了燕雀之志,难道临川的百姓过得好了,王爷就要开始像昏君一样享乐了吗?”

    朱载晋眯着眼看着他:

    “左延啊左延,你这人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变通。”

    “本王在京师的时候,就被朝廷勒令不许踏出京师一步,现在到了临川,难不成还得继续待着不能踏出一步?”

    “那本王这个藩王岂不是白当了?”

    左延顿了顿,随即指了指案桌上堆积如山的奏章,道:

    “王爷,就算您是藩王,也不能胡作非为啊,这些奏章已经送过来一段时间了,还请王爷早点批阅。”

    临川虽然地方不大,人口也不怎么多,但是自从收复临川周边的土司部落之后,他们都归属临川的管辖范围了。

    临川的管辖范围甚至已经跨越到闽粤、两广地区去了。

    所以临川的人口正在急剧增加,地方需要办理的事务自然也是日益增多。

    见朱载晋不为所动,左延还特意拿起一份奏章,说道:

    “这封是关于农业发展的,今年秋收刚刚结束,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基层官员请求王爷允许推行新的农作物。”

    “这一封是安置土司部落人口的事情,各地土司请求王爷拨款给他们建造房屋,最好是在冬天之前就把款项拨下去。”

    “这一封……”

    朱载晋实在是受不了了,赶紧摆了摆手说:

    “行了行了别念了,把这些奏章统统送到长史袁大人那里去。”

    左延道:

    “可是这些奏章原本就是袁大人送过来的。”

    朱载晋一愣,看着左延:

    “那就再送回去。”

    左延皱了皱眉头,认真的说:

    “王爷,这些奏章事关临川发展,袁大人拿不定主意才送过来请王爷裁定的,怎么又要送回去?”

    朱载晋则是毫不在意的说:

    “无妨,本王一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些事情,本王相信袁大人还是能裁定的,到时候裁定结果告知本王就行。”

    左延撇了撇嘴,彻底无奈了。

    长史袁学培已经快要七十岁了,自幼便饱读诗书,早些年在临川教书育人,后来便隐入山中。

    此人为人正直,在临川威望特别大,后来朱载晋得知过后,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请他出山。

    袁学培一开始并不搭理朱载晋,一方面是他年龄大了,估计只想过得清静一点儿。

    另一方面则是看朱载晋年龄这么小,心中可能觉得不太靠谱。

    后来朱载晋去的次数多了,袁学培干脆闭门不出了。

    于是朱载晋不仅三顾茅庐,甚至耍起了无赖,袁学培不见他,他就在外面从早上叫到晚上:

    “我的父王,还有兄长皆死于今年,我尚且不敢悲痛流涕,因为临川正是需要我的时候!”

    “如今临川遭此大难!先生既有治国之才,为何不肯出山与我共同拯救临川百姓!反而要隐居在此!?”

    “我实在是不知道先生有什么理由不肯出山拯救黎民百姓。”

    “我听闻先生崇尚儒家,你儒家的老祖宗孔子!在那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可因为害怕劳累而躲在深山老林不敢出山!?”

    “我看你就是徒有虚名!糊弄百姓罢了!”

    袁学培被朱载晋说得面红耳赤,最后愤而出山!

    自此过上了上班打卡的九九六苦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