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离京三年,吓坏了朱厚熜 » 006 最新业务

006 最新业务

    一番激昂言语下来,朱载晋捶胸顿足,面带悲切。

    身边的侍卫听到他的话,无不低头掩面,生怕打扰到了朱载晋的即兴表演。

    一旁的左延抽了抽嘴角,熟悉朱载晋老套路的他知道,自家王爷又要开始坑人了。

    不过朱厚熜倒是面露感慨,朱载晋说得一点儿没错。

    自从他登基上位之后,不是在跟文官集团们作斗争,就是在为东南倭寇日夜操劳。

    他自己连修道的时间都没有多少,哪儿还有时间去照镜子?

    没想到啊没想到,朱载晋心里面其实还是在挂念自己的。

    本来处在暴怒边缘的朱厚熜,此时眼神变得温和了许多。

    于是朱厚熜问道:

    “难道你打算要将这些琉璃镜子进贡给朝廷吗?”

    闻言,朱载晋大手一挥,激动道:

    “进贡给皇上,进贡给朝廷皇上也不会接受啊!”

    “天下人都知道,皇上四季穿的衣服不过春秋两件,为的就是节衣缩食,照顾百姓啊!”

    “百姓都用不上镜子,皇上怎么好意思自己独用呢?”

    “本王打算和两位做一笔生意,把临川的琉璃镜子推向京师,不对,是推向全国,让大明的百姓都能用得上镜子,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说到这里,朱厚熜已经隐隐猜出了朱载晋的想法,不动声色的问:

    “话说你这琉璃镜子,打算卖多少钱?”

    朱载晋伸出五根手指:

    “不多,就卖五两银子。”

    五两……?

    严世蕃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家伙比自己还要奸诈啊。

    大明立国已将近两百年,百姓的生活基础水平每况愈下。

    十文钱才能买半斗米,一两银子够一家人生活半年,五两银子足够一家人生活将近两年了。

    就这么一个破琉璃镜子,一个竟然就要五两银子,他明明可以去抢,但他还是找了个借口。

    左延叹了口气,心想自家王爷可真是够会做生意的。

    他也知道这琉璃镜子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没啥技术含量,无非就是拿沙子在窑子里烧啊烧啥的。

    成本更是低得离谱,一个琉璃镜子五文钱的成本。

    现在却是翻了一千倍!

    朱厚熜整个人更是呆住了:

    “这个……这个琉璃镜子怕是定价有点贵啊,一般百姓家怕是买不起。”

    听到这话,朱载晋直接分析道:

    “那就卖给那些豪门乡绅啊,那些人手里贼有钱!区区五两银子,那些人肯定会买的!”

    朱载晋眯了眯眼,原来朱载晋在打豪门乡绅的主意啊。

    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腹黑了?跟以前那个认真读书的朱载晋完全不一样了。

    朱厚熜想了想,还是说道:

    “这琉璃镜子虽然好用,也足够清晰,但五两银子,是不是太贵了?”

    朱载晋立马反驳道:

    “两位有所不知,这琉璃镜子,跟其他的镜子完全不一样。”

    “它的制作材料,可是从百米深的地洞里挖出来的琉璃做的,然后用人工打磨八八六十四天,才磨得如此光滑。”

    “不是本王吹牛,光是制作这么一面镜子,就要耗费上百人力物力呢。”

    “所以两位现在觉得这琉璃镜子还贵吗?一面镜子卖五两银子,不过分吧?”

    细细盘算下来,朱厚熜说道:

    “这么算下来的话,确实不算太贵。”

    说实话,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这琉璃镜子固然制作精美,但是一面镜子竟然就要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这个朱载晋也太胡闹了吧?

    朱载晋笑眯眯的说:

    “既然如此,两位还是考虑一下吧!不瞒两位,这琉璃镜子乃是临川特产,非常稀缺,目前只有五百块镜子。”

    谁知朱厚熜却是摇了摇头:

    “我们两个来得匆忙,没带多少银子,现在只剩五百两了……”

    话还没说完,朱载晋便笑着打断了他:

    “无妨无妨!我们临川刚刚推出了最新的贷款业务,只要二位签字画押,把腰牌抵押在这里,本王就能贷给你们一千两银子,利息低至五厘!”

    腰牌这玩意儿,就相当于身份证一样。

    此时,朱厚熜感觉自己已经掉进了朱载晋的圈套里,说道:

    “你们这不就是强买强卖嘛,还有没有王法了?”

    朱载晋摇着头说: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怎么能够算是强买强卖呢?”

    站在一旁的严世蕃此时想说点什么,不过却被朱厚熜打断,冷声道:

    “好!那我就把腰牌抵押在这里,贷一千两银子。”

    朱厚熜是个聪明人,出京之前,早就命人做好了备用的腰牌。

    随后他将腰牌亲自交到朱载晋手里,又签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书。

    然后会有手下带路,将那五百块琉璃镜子给他们装好。

    见又干成了一单生意,朱载晋笑得合不拢嘴,心中十分高兴:

    “咱们这就叫做互利共赢啊,你们两位这几天在临川随便走一走逛一逛,正好见识一下临川的风土人情。”

    朱厚熜默不作声。

    等他们起身离开了之后,左延却是叹了口气说:

    “王爷,那镜子在临川满大街都是,王爷却卖给他们五两银子一个,这样做会不会败坏王爷的名声?”

    说起这个,朱载晋摸了摸下巴,道:

    “你说的好像有几分道理,不过本王可是皇上的侄子,他们若是敢败坏本王的名声,本王就让他们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左延一愣,摊着手说:

    “王爷这又是何必呢?王府库房充盈,又不缺钱。”

    朱载晋一把将左延拽了过来,笑呵呵的说:

    “谁会嫌兜里钱多呢?有了这一千两银子,今年又可以免去一千户百姓的赋税了。”

    “再说了,那琉璃镜子在京师也算是稀罕物儿了,本王可没有欺诈他们。”

    琉璃镜子在临川那是家家户户都有,在外地,的确可以算是稀罕物儿了。

    但是这样去坑外来的商人,万一哪天被他们发现了,不好吧?

    最大的影响就是外来商队不再来临川进货,那样临川的财政就会下降。

    可是朱载晋才不会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