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你曾立于虚妄之巅 » 乐园

乐园

    那是一座人人向往的乐园,据说,那座乐园会让人忘却一切,只剩下欢乐,而就是这样一个天堂,被蒙上了历史的尘埃,成为了一片废墟。

    没有人知道这座乐园废弃的原因,也没有人亲眼见到过那只属于欢乐的乐园,但在城市之中痛苦挣扎的人们,都期望着这座乐园能够活过来。

    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之中,破败的乐园悄悄开始运转,锈迹斑斑的设施发出刺耳的声音,乐园之中传来阵阵嬉笑声。

    一个身着黑色长裙的女人坐在王座之上,高举着一只红色的钢笔,被堆叠如山的尸体捧上高地,俯瞰着这座废墟,想要用这一只笔,重新点缀上绚丽的颜色。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虚掩着的门洒在那副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画卷之上,轻轻敲醒俯在灯下翻找资料的青年。

    青年愣了一会儿,才发觉已是早上,将堆积成山的资料往桌子内侧推了推,关上了工作一整夜的台灯。

    青年抱起沉重的笔记,推开了沉重的木门,在沐浴在晨曦之下。

    尽管对案子仍然是一筹莫展,但新的一天仍然开始了。

    死者是一名博主,在半个月前探店被誉为美食界神话的福禄喜,这家料理店以别具一格的独创的菜式与秘传的料理配方闻名。

    当然,这都不是这位博主要来到这里探店的主要原因。

    只要是品尝过福禄喜所制作的肉类,边了解什么才是食材的极致,味美鲜香,紧致嫩滑。而这些菜品却不是寻常顾客可以吃到,多少有身价的人物一掷千金才可获得内场的入场券。

    而这位博主,为了进入内场,品尝一次这至极美味,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在各方面投资巨大,才最终得来这么一次机会。

    而就是这一次机会,便足够那博主将直播间预热做到极致,在还未开始之时便有了极高的热度,无数人期待着这位博主揭秘这份独属于少数人的享受。

    而在万众瞩目的当天,只有一个视频,拍摄了半个小时莫名奇妙的镜头之后,视频被平台强制下架了。

    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全网都没有了解究竟出了怎样的意外。

    就在那之后,这位博主出了道歉文案,并且在平台与其签约公司多方面作用下,这件事的关注点逐渐被转移在福禄喜本身的问题上对博主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

    博主择照常直播,只是由于这次的经历,没有再进行过任何探店。只是,她的直播间每次都会取一个字作为名字,却也没人注意这些细节。

    而就在一个月之后,博主的尸体被一个野外探险的旅游团发现了,那段由一个字一个字组成的画也终于被写下了句号。

    那场景实在太过骇人了,尸体依然腐烂了,在还算鲜活之时被分成数十块,分别与人偶组装在一起,填满了整个环绕公园的大型过山车。

    而那个过山车就那样一遍,一遍的运行着。破旧的过山车又怎么支撑得住呢?那些被甩出来的部分,分散在乐园之中的各个角落里。

    分尸之前,尸体被挖走了所有的内脏,经检测,死亡时间可以确定到,一个月前。而已经获得的完整躯干没有发现任何致死原因,肢解是死后完成的。

    而这起惊世骇俗案子,仅存的线索只有那一串文字,那天诡异的直播,和这骇人的现场。

    而那串文字更是让人不寒而栗:“我将自身归还于乐园,我将获得永远的欢乐。”

    许临不知怎的回忆起了那个案子,那个案子当时着实废了他不少心思。想来,这也是他最先接触到“乐园”的核心概念之时。

    而这破解方法,他也是从沈默的手记之中得到的灵感。

    设计一件事的人,往往只会展示他所想展示出来的部分,从而达到一种理想效果。如果仅仅着眼于这些看得到的部分,那么就会被对方带入逻辑误区,自己将问题复杂化。

    无论再花里胡哨的装扮,都不会将内核复杂化。

    一瓶不会反应在躯体之上的毒药,尸体留在不常有人经过的废弃公园,用ai合成影像找理由不出家门进行一个月的直播。

    只需要稍加引导总有人会在句号当天发现尸体,而尸体过山车也只是一个比较猎奇的操作而已,那文字更是渲染气氛的工具。

    而这就是乐园核心的简单举例,乐园的恐怖程度也并非他们可以想象。

    譬如,只是一场晚餐的时间,他们是如何说服年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女孩甘愿服下毒药,成为所谓的祭品,又将那个服毒的视频录下来剪辑到面目全非,发布到网络之上。

    自杀。这是在视频还原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

    而针对福禄喜食材是否采用违禁药品和参与邪教仪式的调查,竟然毫无进展。

    只要这样的宗教仍然存在,只要这种仪式依然会被推行,只要祂依然拥有信众,乐园就不会消失。

    他们在用这些玄妙的噱头吸引着观众,用这些无趣的真相让大众产生怀疑。

    无论真相究竟是什么,那独属于乐园的疯狂与荒诞已经深深刻入人们心中。

    而殷河又是否能发现这循环之中,如出一辙的行事风格呢?

    “日记之中能将循环打破,那必然不是死局,我们一定忽略了什么。”

    青年看着殷河严肃的神情,索性不急着前进,靠在墙上等他思考,“不是我们,是你忽略了什么,我可不负责思考。”

    “这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循环,也不是所谓的鬼打墙,或许答案要比我想象的简单。那篇日记没有记载方法,或许是认为方法并不难,或者这一次突破循环简单这不值得他特意记录。”

    殷河看着身上的有些皱的白色衬衫,袖子被挽到了手肘处,甚至碰了些灰。

    而他注意到,手电筒的灯光似乎弱了些。

    “休息两三分钟,我们再走一次。”

    殷河终于舒展了紧皱的眉,将手中的手电递给青年。

    “换个电池吧。”

    青年脸上终于有了更纯粹的笑意,“不了,用不上,这电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