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靠演义成就肌肉谋圣 » 第47章 当谋士真是轻松啊(今天三更,求今日追读!)

第47章 当谋士真是轻松啊(今天三更,求今日追读!)

    黄昏时分,看着眼前依旧挺立的开阳县城,夏侯渊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即便有着将近三四倍的兵力优势,曹军也没有办法攻克县城,甚至连城墙都没有办法攻打上去。

    毕竟城墙上可是有李盛把守,就是典韦冲上去了,也得被一脚踹下来,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士兵了。

    不过夏侯渊不是唯一一个内心担忧之人,开阳城城墙之上,刘备看着下面将开阳城团团围住的曹军士兵,担忧的向李盛问道。

    “军师,曹军现在将城池团团围住,我们本身就是轻装而来,携带辎重不足。之前向陶刺史讨要增援,没想到他麾下将领曹豹居然不敢来援,再这样下去,即便曹军攻不上开阳城,我们也是危险了啊。”

    “主公何需担忧,曹军如今已经围攻城池三天,锐气已失,更兼其先锋军大败,徐州本地补给不足,如果真的这样熬下去,还不见得是谁熬不住呢。”

    “而且就像我之前所说,曹军本身就是一栋破房子,内部问题十分激烈,只要攻势受挫,自然而然全部都会爆发出来。待会儿只消我一番言语,定让曹操退兵离开。”

    “军师当真如此?”

    听到李盛如此言语,如今已经是完全信任李盛的刘备,顿时面露喜色,欣喜的说道。

    “当然,如今曹军已经攻打了三日开阳,想必也会与我们交流了。”

    不久之后,满怀疑虑的曹操和自信满满的李盛,一人在城墙下,一人在城墙上,开始了会面。

    不过曹操只站在离开阳城五十米的位置,旁边李典乐进,还各执一个大盾,显然还是怕李盛来一个斩首战术,直接把他拿下了。

    “吾乃兖州刺史曹操,阁下计谋勇武超群,为何屈身于贼寇?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荣华富贵。”

    李盛站在城墙上,俯视着下方的曹操,心中早已准备好了对策。面对曹操的言辞,他淡然一笑,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然后开口道。

    “曹刺史,您过誉了。不过我李盛李温恭,何时曾屈身于贼寇?我之所为,是为了保卫这片土地,保卫徐州百姓,而你率兵屠杀徐州百姓,到底谁是贼寇,这难道还不清楚么?”

    “陶谦勾结反贼阙宣,而且擅自绑架朝廷三公,如何称不得反贼?我不与你逞口舌之利,如若不降,又为何将我唤来,莫不是当真想来个万军丛中取我首级?”

    李盛闻言摇了摇头,露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开口说道。

    “曹刺史,我如今与你商谈,正是为了保护你之利益啊。如今,开阳城被我军守的如铁桶一般,你速攻徐州,进行劫掠的计划已经失败,再打下去,可是没有什么收益的。”

    “而且您的兖州,恐怕最近也不太安分。我听闻之前您诛杀名士边让,兖州民众不满,如今您离开兖州,重兵东进兖州,防备空虚难保,他们没有什么反意啊。”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开口说道。

    “温恭啊,你之前智计百出,如今怎么会用下如此低劣的反间之计。兖州有我亲信驻守,岂能有所差错?莫非你们城内粮草已尽,只能派你来试上最后一试了?”

    李盛摇了摇头,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而且顺着之前的思路,继续开口说道。

    “曹刺史所说亲信,想必指的是夏侯惇、荀彧等人,不过,曹刺史可否想过,有两人是您亲信,但是却不见得会帮你守好兖州啊。”

    “噢,元让、文若等人皆与我共患难多年,怎会有所反意呢?”

    “夏侯惇等人确实不会,不过曹刺史可否忘了两个人,一者陈宫,二者张邈,此二人莫非也不会造反吗?”

    本来曹操还面带笑容,十分不屑,但听到李盛说出这两个名字的那一刻,曹操有些不屑,开口反驳道。。

    “孟卓乃我亲友,公台亦是我之心腹谋士,此二人与我交往多年,又怎么会随便反叛呢?温恭,莫不是你认为随意举出几个名字,就能让我为之退兵吗?”

    “曹刺史有没有想过颖川太守吕布呢?”

    曹操闻言,还想着继续反驳,可却神情猛地一变,眉头紧锁,意识到了什么。

    “边让被我诛杀之后,孟卓可是将吕布接了过来,吕布担任颖川太守,分明是对兖州有威胁的,孟卓与本初有旧怨,莫非他是担心我可能顶不住压力,也将他给诛杀了?”

    当曹操想到这一点之后,他的思维不断发散,也意识到了更多的事情。

    “还有应邵被我赶走,我收拢各县兵权,孟卓肯定对此也很有担心,我确实也想收回他在陈留的兵权,让陈留掌控的更加彻底。陈公台最近确实也和孟卓走的比较近,莫非孟卓之所以担心也是因为他……”

    脑海中的疑点越来越多,曹操对二人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有些事情不提出来好,一旦提出来,那便是不可细究。

    而开阳城上,看着曹操一副震惊的表情,李盛也是露出了笑容。虽然李盛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张邈、陈宫会勾结吕布反叛曹操,但这不妨碍他去跟曹操说这件事情。

    李盛相信,凭借曹老板的过人智慧,一旦提及他们三人,他怎么都能想到疑虑之处的。

    就算曹操真的没有想到他们有什么疑点,自己跟他上上眼药,之后等到兖州丢失,到时候自己善谋之名,也算是能传扬出去了。

    “当谋士当真是轻松啊。”

    本章涉及史料:

    1.陈琳讨曹操檄文: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后汉书边让传:让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建安中,其乡人有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

    3.典略: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

    4.三国志张邈传: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

    5.三国志张邈传: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

    所以边让被杀肯定是对当时兖州士族很有震撼力的,而张邈去迎接吕布,袁绍更加恨张邈,张邈本身确实也有担心。而张邈最开始不怕曹老板为袁绍杀自己,之后又害怕,边让之事算一个,感觉陈宫多半也算一个。

    陈宫不可能之前没有和张邈有接触,多半一直都在给张邈洗脑,最后叛变之前的言语,应该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