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靠演义成就肌肉谋圣 » 第13章 张闿在行动

第13章 张闿在行动

    “云长、翼德,我们此去梁甫可要抓紧时间,不能够让张闿抢占先机,一旦我们失手的话,曹操领兵重来,到时候我们就危险了。”

    官道上,李盛领着关羽、张飞和数十骑兵向着北方快速奔驰着,目的就是想要抢在三国天字刺客张闿之前找到曹嵩,免得让他被张闿图图了,到时候又被算到徐州上面。

    “军师,这个俺省得,而且曹操他爹此行是不是还带了好些辎重,我们这次过去将他给绑架了,再把他们的辎重一拿,我们的发展就更容易了,不过军师是怎么知道这个张闿有问题的?”

    听到李盛开口,为了挣一点表现分的张飞连忙开口回应道,生怕李盛想起之前自己的情况,将自己又记恨上了,趁机报复自己。

    不过即便是现在的猛汉版张飞,也敏锐的意识到了李盛的奇怪之处,自从先前听见陶谦传令兵的那一刻,李盛就跟开了天眼一样,直接就把任务给安排好了,仿佛知道事情的一切内幕,如何不让大家奇怪。

    “此事说来话长,翼德你也应该知道张闿是作为黄巾乱军加入徐州的,先天就存在出身不足的情况,更加上他非徐州出身,先天上来说就不是陶谦的铁杆派系。”

    面对张飞的提问,现在的李盛已经完全是能够游刃有余的回答了,毕竟之前李盛经常找简雍、田豫他们唠嗑学习,说一半藏一半到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李盛深刻的意识到,只要将自己脑海中知道的那一部分事实说出去,要是别人听不懂,那就是你厉害,所以别人听不懂属于正常情况。

    那要是别人听懂了,那就更简单了。你不是听懂了吗,那内在逻辑你自然也是知道的,还问我干啥?聪明人完全不需要好吧。

    “如今陶恭祖刚让大家去搜捕曹嵩,这个事情可不见得能捞到啥好处,还可能被曹操记恨,结果张闿却跑的比谁都快,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肯定是有别的图谋,所以我们无比小心,不能让他得逞了。”

    随意的忽悠了一番,将张飞说到连连点头之后,李盛又转过头来,看向了前方的关羽,开口说道。

    “云长,此去梁甫还有多远,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也不能太过于赶时间了,要是我们到了对方面前却没有战斗力了,到时候也是得不偿失。”

    “前方就是鲁国境地了,今天休息一天的话,我们在明天晚上大概就能赶到泰山郡附近,我们这样的速度应该是最快的了,毕竟其他人可没有军师你这样直接推算出曹嵩所在的本领。”

    关羽骑术不可谓不厉害,在李盛的提问之下,只见关羽双手都从缰绳上松开,拿出了一份地图瞥了一眼,便大概推算出当前还需要的时间了,这一本领看得李盛是啧啧称奇,怪不得关羽能万军丛中刺颜良首级。

    “那好,翼德你嗓门大,传令下去,让我军将士都保存好体力,等到明天我们还得又唱硬仗要打,到时候可不能给我们拖后腿了。”

    “诺!”

    -----------------

    就在李盛一行人快马加鞭的朝着曹嵩方向前进之时,张闿也在抓紧时间,朝着曹嵩方向出击,势必要将曹嵩给当场抓住。

    “报!!!禀都尉,前方发现了大量马车驶过的痕迹,而且车辙印记很深,应该是携带了大批辎重。”

    “哈哈哈哈哈哈终于是抓到曹嵩的痕迹了,从琅琊国一直隐藏痕迹到现在,不得不说可真是有一手,但现在终究还是被我发现了吧。”

    “传令下去,快马加鞭,务必最迟要在后天之前将曹嵩擒拿,不得让兖州方面有接应的机会!”

    听闻前方发现了曹嵩的痕迹,在骑兵队伍前方身着漆红襦铠,手拿大刀的张闿哈哈大笑,连右脸上的长长刀疤都舒张了开来,显然十分高兴,直接下令朝着曹嵩方面进发。

    不过张闿在下令之后又思考了一下,随即朝着前方的副官招了招手,将他唤了过来,开口说道。

    “对了,记得提醒一下兄弟们,到时候我们遇见了曹嵩,务必不能留下活口,只要冲杀进去,那一定是一个都不能留,记住没有。”

    面对张闿如此命令,那名副官显然还是有些疑虑,他迟疑了一会,开口说道。

    “可是将军......我们如果直接动手杀了曹嵩的话,不仅是得罪了曹操,连刺史这边也得罪了啊。陶刺史的本意从来都是将曹嵩捉拿之后威胁曹操,如此一来,刺史那边肯定也不会保我们的。”

    “哼,谁说我们还要回徐州去了,杀了曹嵩我们就是立下大功,到时候我们往明公那里一躲,那么天高皇帝远,谁能奈何的了我们。”

    面对副官的疑虑,张闿显然是不屑一顾,手中的大刀随意挥舞着,显然已经开始畅想之后的美好生活了。

    “所以将军,您的意思是到我们回去的时候了?”

    “等到杀了曹嵩就是机会,到时候徐州战事重燃,曹操和陶谦两败俱伤之时,明公那边也就有两插手的机会,到时候拿下徐州,我们就是首功。”

    “荣华富贵,还不尽在我手吗,哈哈哈哈哈哈!所以传令下去,诸军务必加速,我们一定要把曹嵩给拦截在泰山郡之前!”

    “诺!”

    本章涉及史料:

    1.后汉书·应劭传:兴平元年(194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2.三国志武帝纪:(193年)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

    3.三国志裴松之注: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4.三国志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曹嵩是一次讨伐徐州之后才死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原因有几个。第一个自然是后汉书应邵传里写的很清楚,曹嵩是194年死的。

    第二个就是武帝纪写的很清楚,193年阙宣把华、费二地占领了,但是曹嵩走的是梁甫道,之前也将地图贴出来了,忘了的读者老爷可以回看五六章,所以很显然,曹嵩前进的方向已经被阙宣给占据了。

    而且这个占据的时间要持续到袁绍和曹仁的联合部队攻击之后,所以曹嵩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在193年的时候率先赶回兖州,那不是找死吗,路上被抓了至少都要被净身出户。

    武帝纪的记载我也认为是佐证之一,你看那个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我们回忆一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显然这是一个整体,显然指的是最开始189年曹嵩罢官回家的事情。董卓之乱,避难琅琊也是一样的。

    不这样理解的话句子就会出问题,就变成了董卓之乱,避难琅琊,为陶谦所害,成了董卓之乱的时候就死了,怎么可能理解的通呢?

    所以原话删减之后应该是: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太祖父嵩,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所以陈寿显然也写出来了是一伐徐州之后死的,所以综上所述,作者写出来这样的剧情,如果读者老爷有其他看法,欢迎在讨论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