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灵魂荒漠 » 先辈的长征1

先辈的长征1

    1991年,西京,紫金山天文台。

    “俺滴娘嘞,今年春天咋个都这么热哦!”李老一只手压着头顶的大草帽,另一只手招呼后面的小学生队伍。

    “同学们跟上嘞!再坚持一下,前面马上就到我们的春游目的地了。哎哟!二愣娃子!别碰那个蛆虫子!”李老师连忙冲过去打掉二愣娃子把玩的虫子,把手抓起来仔细看有没有伤口。

    李老师突然的举动把二愣娃子吓的愣在原地,反应过来后,突然想起了自己这种情况该哭的,瘪着嘴就要开始放声大哭……

    说时迟,那时快,李老师一把捂住二愣娃子的嘴,凶狠的说到:“你再碰嘛!给你啃个口子,这只手指就没了!”

    二愣娃子突然意识到了老师没有开玩笑,看着地上蠕动的蜈蚣,他立马跳的远了些,李老师一脚把蜈蚣踹的老远,转过身去稳定军心。

    “谁是五年二班少先大队!”李老师提了一口气大吼道。

    “我!我……我!”二十几个稚嫩的声音彰显了自己身为少先队员的自豪。

    李老师发出指令:“不怕险阻!继续前进!”

    为了让孩子们继续走这半公里的路,李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路上还看见了许多施工队的痕迹和一些卡车,李老师也没多疑。

    终于到紫金山天文台了,尽管孩子们已经累的苦不堪言,看到壮观的天文台也是不由得惊呼。

    怕孩子们中暑,李老师连忙把孩子们引到树荫下休息一下,清清嗓子:“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很急切的想去参观紫金山天文台,但是在此之前,作为你们的老师,也是这次天文台春游之旅的导游,我必须得告诉同学们参观的注意事项!”

    李老师也蹲了下来,让孩子们能更好的欣赏天文台的构造,李老师指着最高的观测台说到:“紫金山天文台是我们九州第一个修成的天文台,三十年前就修成了,厉害吧!”

    “厉害!”孩子们急切的回答道。

    李老师继续说道:“作为我国第一个天文台,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但是由于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的雾霾与光污染,这里不再适合观测天空,就变成了现在的科普园区……”

    孩子们疑惑的目光打断了李老师的自我陶醉,李老师尴尬的清了清嗓子:“咳~同学们现在听不懂是正常的!这是至少读了高中才听得懂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好了,废话不多说!接下来介绍参观园区的注意事项!认真听了奥!首先就是,管住自己的小手,别乱……”

    还不等李老师说完,观测台的方向突然出现异动,地面轻微震动,周围的电线杆子冒出阵阵火花,园区入口顶上垫着的风扇也停止了转动,不远处突然升起一根光柱,大概几秒钟的样子就消失了。李老师猛的扑向面前的几个孩子,将他们护在身下,大声吼到:“地震了!大家快趴地上!抓住手边能抓住的东西……”

    话音还没落完,震感就停止了,有的孩子甚至都没反应过来,旁边保安亭走出来一个老爷子,不紧不慢的说:“老师你别紧张,我这边得到消息,是不远处的电站出问题了,这边一个器件失控超载,最重的那扇铁门掉了下来,不是地震,放心嘞。”

    李老师尴尬的站起身子,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又干咳一声:“咳~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当地震来临时应该做出的反应,希望大家能记住!”

    “小朋友们,再坐一会儿,等维修队到这儿,要不了多久你们就能进去参观了!”老爷子拍了拍李老师的肩膀,正要开始唠家常,对讲机传来的呼声:“快来人哦!观测台这里有个疯子!”

    老爷子脸色一变,立马朝中控室跑去,李老师不明所以,只是觉得老爷子身子骨倍儿棒,想着想着他又锤了锤自己酸痛腰杆,啊~舒爽!

    前一周,一天晚上,山脚大院。

    邓明刚提着几斤橘子来看望老爷子

    大妈端着一个盛着饭的碗,气急败坏的走出屋子,边走边咒骂着:“这个死老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问想干啥也不说,就板着个脸。”

    转角碰到邓明刚,顺势把饭碗塞给他:“快去看看你那个师傅,今天一整天,说啥都不肯吃饭,饿死算求咯!”

    邓明刚赔笑道:“王阿姨,我师傅他的性子您也知道,他这辈子无儿无女,说来也是可怜,我不在的时候还请您多担待担待。”随即从兜里掏出个小布袋子。

    邓明刚把布袋子递给王阿姨:“这一千块就当是我师傅气着您的精神损失费了,您可千万歇歇气!”

    王阿姨撇了眼布袋子,鼓鼓囊囊的,随即悻悻离开。

    山脚队大院离最近的县城都有四十公里,可谓是荒郊野岭了,那些退伍后组建了家庭的人都搬离了出去,如今偌大的山脚大院晚上就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房间点着灯,要么就是像张老爷子这种无儿无女,在文职工作几十年退役了住在大院的,要么就是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把山脚大院当养老院的。所以邓明刚可不敢放跑这个千辛万苦找来愿意来这偏僻地方照顾老头的人。

    邓明刚缓缓推开木门,张谋途坐在轮椅上,正对着窗户,戴着氧气面罩,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呆呆的凝视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张谋途比上次见又消瘦了几分,肺癌把这个为天文学奉献了一生的学者折磨的不成样子。

    邓明刚把水果袋子放下,端着饭碗上前:“师傅,粥的温度刚刚好,要不我喂您喝点粥吧…”

    良久,张谋途艰难的回答道:“小刚来了啊,咳…就放那儿吧,我自己来。”

    邓明刚无奈的把粥放桌上:“您还是这么要强啊师傅。”

    是啊,怎么能不要强呢。

    张谋途作为国内第一批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学者,紫金山天文台就像他的亲生子嗣,一步步从设计,到选地皮再到数年的建设,张谋途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天文台的落成。

    张谋途把人生三十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天文学研究。

    可惜,就在研究进度突飞猛进的时候,一座座火电厂在这片区域拔地而起,迅速降低的大气质量硬生生将研究进度截断,张谋途多次向申诉,一拖再拖。

    一边是大力发展经济,一边是没有任何收益产出的紫金山天文台和他美好的梦。

    张谋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紫金山天文台逐渐被放弃,改造成旅游景点。

    张谋途心中始终存在一丝侥幸,可能过几年,有人能认识到天文学的重要性,迁走火电厂,重启紫金山天文台,所以他选择落户在附近的山脚大院。

    在这里,他认识了他的得意门生—邓明刚,那是部队组织的一次探望老兵的活动,邓明刚带着一堆礼物找到他,跟他谈论了许多,从天文望远镜的革新到黑洞是否能进行观测……张谋途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他打趣道:“你若是认我做师傅,改天这紫金山天文台重启的时候我分给你一半!”

    邓明刚毫不犹豫的拜了下去,这一拜就是一辈子。

    跟了张谋途两年后,张谋途感觉已经没什么东西能交给邓明刚了,随即动用关系准备将邓明刚送往国外进修。

    走的那天,部队大院下着雪,邓明刚裹着严实的袄子,张谋途从屋子里拿出顶垂耳大帽子,给邓明刚戴上,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刚,这顶帽子现在送给你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邓明刚正了正帽子,抓住张谋途的肩膀,把他转过身去:“知道了,张老头,你的饭碗不会砸在我手上的!等天文台开了,还有我的一半呢别忘了!快进屋吧别冷着了!”

    张谋途半推半就的进了屋,邓明刚转过身去挥了挥手,再也没回头,他摸了摸通红的鼻子,不知是不是冻的。

    张谋途点燃暖炉,对着镜子拍了拍头上的雪,可是有一抹白怎么拍也拍不掉,张谋途一愣,仔细端详一下镜子里的自己,皱纹已经爬上了眼角,原来是老了。

    不知还能不能看见紫金山天文台重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