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五十六章 战术穿插

第五十六章 战术穿插

    一旦交战,贼寇必然满地乱跑。

    为了防止被打懵的流贼攻打县城,李弘又从两个营里各分出一百余人给杨算,自己领着剩下八百人去府城。

    汉水在南,梁应泽水陆并进从偏南的方向往沔县而来,李弘则带着八百人从偏北的方向进军。

    沔县及周边的贼寇都傻了,巡抚大人一来他们就跑,结果逃走又遇上李弘的队伍。

    两拨人马将贼寇分别往对方的方向赶。

    李弘想借此扰乱梁应泽行军,梁应泽想让所有贼寇聚在一起,好一举击破。

    贼头子都麻了,怎么官兵打老子,贼兵也打老子?

    本来,李弘身为坐寇是本地最强的贼头子,即便其他贼头不主动投献他也愿意认他做大哥,只是李弘一直没有表态。

    谁也没把这伙强得没边的贼兵和李弘联系起来。

    现在李弘把队伍带出来并没有打旗子,谁都不知道这股见人就打的部队是哪里来的,在贼头子眼里身处小康镇或者沔县城的李弘突然就失踪了,几伙人想串联聚兵都没个头领。

    既然两边都打不过,那我走?

    于是,十里八乡的贼头纷纷跑路,祸害邻近的州县去了。

    这日,李弘的队伍已经离了沔县地界,在靠近鸡头关的一处庄子杀了本地地主开仓放粮,略作补给之后继续行军。

    褒城知县头皮发麻,怎么自己的地界突然出现一股流寇?!

    此时的陕西遍地都是流寇,本地巡检兵这时候只敢坚守不敢出战,李弘也不想在这耗着,补给完之后掉头朝南直杀汉中府城南郑县。

    八百人急行军再怎么隐蔽也迟早会暴露,再加上褒城知县的通报,知府派出来的探马已经查探到李弘的行踪。

    一路上都有探子紧盯着李弘一伙人,但又不敢靠近。

    部队休整之时,刘不讷怒道:“娘的,这几个探子好生烦人,骑匹破马追又追不上!”

    既然漏了行踪,也不着急行军,李弘放慢了速度,此时大伙正在吃饭。

    杨戌说道:“行踪漏了,偷城是肯定不行的,咱们的得另想办法。”

    即便府城没兵,只要紧闭城门,八百人攻个屁的城。

    李弘并不着急,笑道:“偷城哪儿有那么容易?咱们得想办法让咱们的内应起作用。”

    刘不讷此时问道:“那太监真的愿意给咱当内应?”

    “当然不肯。”李弘啃下一块饼子吃着。

    “那咱们的内应是谁?”刘不讷疑惑道。

    不是说好了是之前放回去的太监吗?

    李弘吃下饼子,笑道:“汉中分守太监,他会帮咱们的。”

    填饱肚子,一伙人悠哉游哉地继续行军,完全不像是要去打仗的样子。

    探子一路跟着,直到晚上李弘扎营休息了,才打马回府城向知府报信:“府尊大人,那伙流贼刚离开鸡头关,行军缓慢,似是要去褒城县。”

    李弘没有打旗子,探子根本没搞清楚他一路上跟的是哪股流寇,只晓得是从沔县地界来的。

    沔县地界现在满地都是反贼。

    “不来南郑就好……”知府一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样子,明明褒城县也是他的辖区。

    不过他如此紧张也是没有办法,城里就剩百来标兵守城,一大半都被太监王斗要去守钞关了,不到百人的队伍守个鸡毛城?

    只能祈祷流寇不来。

    随后他又差人去给梁应泽报信,说是有一股流贼往褒城县方向去了。

    梁应泽接到汇报之时脸都绿了,把来信扔在地上,对左右大骂道:“狗脑子,吃屎去吧!”

    左右不解,连忙劝慰。

    梁应泽花了好久才平复情绪,这伙流贼会去哪里难道他一个知府就看不出来?

    褒城县会比南郑县更富庶?

    左右搞清楚状况之后也无话可说,只能劝道:“抚帅切莫动怒,只要咱们擒住贼首,危机自解。”

    梁应泽苦笑道:“满地都是贼寇,贼首在哪儿?”

    众人无言以对。

    因为根据俘虏的供述,李弘没有和众反贼合兵,而且根本不顾其他反贼的死活,现在好像失踪了,应该是跑到山里去了。

    梁应泽根本不相信李弘会跑,因为根据情报,李弘完全没想过做流寇,而是一开始就当了坐寇,在当地做起了土皇帝。

    这是要改朝换代的架势!

    要不然他梁应泽在郧县待得好好的,为了几伙流寇跑这儿来干嘛?

    到了沔县城,面对坚守城池的杨算,梁应泽也是束手无策。

    原本城里有的大户一听说官兵来了,立即串联闹事,还给梁应泽去了信。

    但是杨算在巡抚到达之前就封锁全城,将几家闹事的直接抄了,抄出来的粮食正好用作守城期间的补给,剩下的大户是一点脾气也不敢有。

    攻城时,梁应泽仓促之间赶工的攻城器械根本派不上用场,三千兵也带不了多少辎重。

    加上守城一方有天然优势,围了沔县几日,梁应泽感到后勤压力,不得已撤走。

    但是他不甘心,直接朝着小康镇杀去。

    张福在小康镇就没打算坚守,李弘的部队一开拔他就号召镇民们带好干粮躲进了山里,等梁应泽到小康镇时,镇子里屁都没有。

    因为围城花了几天时间,张福甚至把小康镇存粮都搬到了山里一部分,短时间内根本饿不死。

    巡抚大人直捣黄龙,没见到贼首,只搞到点粮食。

    从郧县到沔县,简直就是旅游来了。

    搜山?

    自己手下的兵也不是什么好兵,仓促之间凑来的,训练度实在太低,万一在山里遇到埋伏,搞不好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一名幕僚建议道:“本地粮食充裕,抚帅可就地练兵,山中无粮,我们只需耐心等待其出来……”

    梁应泽没有皆说这个建议,他怎么想怎么感觉不对劲。

    李弘跑哪儿去了?

    自己带兵奔袭到此,那李贼既不跟自己交战,又不放弃县城,却又逃离了大本营,到底是为什么呢?

    疲兵之计?

    似乎也没这么简单。

    冥思苦想之后,梁应泽脑子里原本一团乱麻的思绪似乎渐渐解开,连成了一根线。

    “坏了,回救府城!”

    经过沔县时,梁应泽又遭到杨算的骚扰袭击。

    “不要管他们,杨帆,全速前进!”

    他又担心李弘去了褒城县,不能把全部的兵力都走水路往回赶,分了一部分卫所兵乘快船去守城。

    这些卫所兵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守城出个人头足够了。

    但是这伙卫所兵乘了快船往前走却并不急着赶路,而是始终和梁应泽保持一定距离,离远了就下船劫掠,离近了就上船继续往前走。

    守城?谁稀罕!

    抢劫才是最重要的!

    路上,梁应泽又收到战报。

    “鸡头关和褒城县城之间出现一伙贼寇,约一千人,他们沿途洗劫各处地主,劫掠完之后也不停留,往褒城县城方向遁去!所过村镇佃户借被煽动造反,还有分田举动!”

    李弘的手段,只是显得有些仓促。

    难道这家伙要换大本营?

    实际上,褒城县的那伙贼寇确实是李弘的队伍,不过带头的是刘不讷。

    他现在自领本部三百人,可沿路新入伙六百多人,刘不讷现在手下的人比李弘还多。

    这些人都是家里没什么牵挂的,看起来队伍浩浩荡荡,一路上杀地主杀得痛快,但实际上没什么战斗力。

    刘不讷接了命令只闹几天,闹完之后立即南下和李弘汇合。

    而李弘这边,只剩四百人,连排长们都有些犯怵。

    部队休整之时,一个连长嘀咕:“就咱们这点人去攻城?”

    这话被李弘听见,也没责怪,而是反问道:“谁说咱们一定要攻城?”

    “那咱们来这儿干嘛来了?”

    李弘大笑道:“老本行,抢钞关呐!”

    “对啊!”众人立即醒悟。

    分守太监还在钞关里呢!

    “太监真是咱们的内应?”何东问道。

    “抢了钞关,把太监绑了,他不是也得是”李弘笑着说道:“钞关有钱有银子,还有船,咱抢了就跑,都不怕巡抚追上来。”

    “可咱们不是说好来打府城的吗?”何东不理解。

    李弘耐心解释道:“打仗要随机应变,虚虚实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攻敌之不备!咱们抢了船去和刘营长汇合,巡抚一定以为咱们要去打褒城县,等巡抚追过来咱们再调头来打府城,打他个措手不及!”

    毕竟李弘身边这些人不是天生的大将,需要成长,李弘教他们很有耐心。

    (呼呼,赶上了,错别字再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