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五十一章 两个读书人

第五十一章 两个读书人

    等李弘和杨戌解决掉县衙带兵赶到县学时,天已经完全亮了。

    李弘很担心杨算的安危,虽说对面是一群读书人,但毕竟对方还是几十个人,而杨算只有一个人。

    实际上,县学里大部分的秀才早在自己刚进城的时候就已经听说消息跑了。

    县学的教谕、训导也跑了,杨算提枪赶到时留在县学里的就已经只剩几个没来得及跑的。

    留下的秀才们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后来却见是知县老爷提枪过来,以为得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却不想杨算一开口就是让众人投降。

    他们怕死,不投降恐怕小命就没了。

    可一旦投降,等朝廷平定了贼寇自己不要说保住功名,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问题。

    几人既不敢投降,也不敢死,纷纷撺掇杨算一起逃跑。

    杨算对留下来的这几个秀才十分失望。

    他是亲自来县学教导过的,这群秀才不仅袖手谈心性的能力没有,现在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胆子都没有。

    甚至说得不好听些,逃跑都慢人一步。

    杨算也不管这剩下的几个怎么逃跑,他来是想看看他中意的那个还在不在。

    “咳咳……县尊,反贼是破城了吗?咳咳……”汪梦锡强撑着病体起身,十分担心县城的安危。

    杨算安慰道:“安生歇着吧,已经没事了。”

    汪梦锡听到这话放下心来,重新躺下。

    “可是县尊,我听众位同年说反贼已经……”

    杨算帮他把被子豁风处叠好,又隔着被子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不必管他们说什么,只管把病养好。”

    汪梦锡也不再坚持,开始和杨算讨论起上次见面时未讲完的辩题。

    杨算心里很疑惑,明明这孩子也是咳嗽,也是有痰,可为什么自己用李弘给自己治病的办法给他喂蒜水就是不见好呢?

    为什么呢?

    直到李弘本人赶到时杨算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先生可还安好?”

    “我很好。”李弘掀开帘子走出廪生宿舍,一抬眼就看见李弘身后那群凶神恶煞的兵。

    杨算对李弘说道:“叫他们都出去,这里有个病人。”

    李弘环顾一圈,确认县学里已经没什么人之后吩咐道:“留一个班守在门口,其他人都跟一连长出去,记住外面若是有人闹事则就地格杀勿论!”

    “是!”众人得令离开。

    等士兵们都出去了,李弘问道:“先生,信中提到的那人可在?”

    杨算回道:“还在,只是病了,也是咳嗽,已经服了蒸出来的蒜汁却不见好。”

    李弘笑道:“先生,相同病症的成因不同,需用的药物也有不同。”

    “哦?是吗?”杨算轻捋胡须。

    “待我先去看看。”李弘说着就往宿舍里走。

    他倒是不怕传染病,县学宿舍人员密集,若是传染病所有人都得中招,大概率只是风寒引起的肺部发炎。

    李弘一进去,只见床上躺着一个病弱的青年,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直咳嗽。

    “你……咳咳……是谁?”汪梦锡问道。

    “反贼头子!”李弘安静答道。

    “咳咳咳!”汪梦锡的咳嗽声愈发剧烈,他不是害怕,只是看到李弘说明县城已经被攻破了。

    李弘没和他说什么,出去和杨算道:“县学得腾空安置流民,这人得尽快转移到其他地方,接下来的行动冗杂之事繁多,先生将他安顿好之后还请回县衙主持大局。”

    杨算嗯了一声,没多说什么。

    他早就想把汪梦锡推荐给李弘。

    这汪梦锡出身贫寒,若不是学习用功刻苦年纪轻轻考上生员可以吃上口饭,恐怕早就饿死了。

    这样的人,杨算觉得他会和李弘有许多共同话题。

    不过他愿不愿意从贼造反就是另一回事。

    李弘又留下几个兵看门,自己又匆匆带兵离去。

    一路上夜袭钞关攻打太监宅邸和解救矿工都没遇上什么抵抗,到城里攻破县衙之后反倒打起了治安战。

    李弘带了两百人进来,正面跟城内各家的地痞流氓硬碰硬肯定完胜,可李弘的兵不熟悉城里的街巷,城里的地痞流氓又不成系统,打起来完全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而且这些人本来就是给各家大户做打手的,此刻他们要么是得了命令要搞乱李弘的队伍,要么是自己就生了歹心想趁乱抢劫。

    杨戌本来带人去接收县库,一路上连着遇到好几拨抢劫的,打得他都烦了,现在是见到抢劫的和拦路的就一枪刺过去。

    但是不顶用,一次只遇上几个,若是分兵追赶,怕更是要被这些地痞牵着鼻子走。

    杨戌刚一枪刺死一个地痞,却听见身后有人说道:“将军,我有法子治他们。”

    “你是谁?”杨戌回头看去,只见是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

    那书生拱手道:“本县童子卓翱,字起凤。”

    杨戌回礼道:“杨戌,还没表字。”

    卓翱说道:“请将军随我来,保证两个时辰内平定县城。”

    杨戌有些犹疑,但还是说道:“你要是耍什么心眼子,我直接把你捅一个透明窟窿!”

    “不敢。”卓翱笑着说道。

    除了留在李弘身边护卫安全的,杨戌召集三连的队伍,凑了八十人跟着卓翱平乱。

    遇上零星的地痞流氓,卓翱理都不理,直接带着人来到一家人门口:“四爷,再不把你的人收回来,我可就要冲进去了!”

    屋内传来怒吼:“哼!你个好端端的读书人也投贼,还要点脸不?!”

    “破门!”卓翱说道。

    杨戌点点头,指挥士兵们轮番撞门,很快就将门撞开。

    门既开,士兵们一窝蜂冲进去占领宅院。

    卓翱本来就是看杨戌的队伍虽然分散却不生乱而决定赌一把,眼下见众士兵纪律十分严明,进入大户人家不抢劫不生乱,只是控制众人的行动,心中暗暗觉得自己这一发赌对了。

    卓翱冷笑:“四爷,我可是好声好气跟你说话,到这当口还那么飞扬,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啊。”

    那被称作四爷的本地土豪见一群贼兵冲进来脸上早就没了血色,哀求道:“我这就差人喊他们回来。”

    “动作快些!”卓翱不耐烦道。

    老头给几个家仆吩咐了几句,那几个家仆立即四散跑开了去。

    很快,附近几条街的地痞流氓便都回到宅院报到,每个人身上都挂满了财货,想是抢劫了不少倒霉的人家。

    “杨将军。”卓翱拱手。

    “叫我连长。”杨戌纠正道。

    “好,杨连长,可以动手了!”

    “关门,杀人!”

    杨戌一声令下,宅院前后门都被关闭。

    接下来便是单方面的碾压,院子里尽是哀嚎和妇孺的尖叫。

    一群混混和家奴而已,那里是杨戌的对手?

    卓翱抢过身边一名贼兵的简易长枪,一枪捅死了那被称作四爷的老头,而后怒吼道:“一个不留!务必将这全家都杀了!”

    “不行!不能乱杀!”杨戌制止,只让手下的兵将地痞混混们杀了个干净。

    卓翱无奈,只能顺着杨戌。

    杨戌将妇孺和放弃抵抗的俘虏都压着送往县衙大牢,将男女分开关押之后又跟着卓翱去别家。

    不用两个时辰,才一个时辰的功夫城里就没人敢闹事。

    李弘亲自写了安民告示,然后让张福把部分流民引进来安置。

    一开始做计划时,李弘想过会有流民跟随,想着把他们都安置在空房子里就可以了,每日放饭吃,却没想到沔县的流民会有这么多。

    这下不能全放进来,不然整个流民群体都是不稳定因素,三千人乱起来自己手底下三百人根本不够看。

    一部分流民还是留在外城,反正外城也有不少空置的房屋。

    杨戌带卓翱见到李弘。

    “小生拜见李营长。”路上杨戌已经告诉过卓翱应该怎么称呼李弘。

    他原本想自称晚生,见到李弘后却十分惊讶,原来这反贼头子只是个半大少年,便改称小生。

    李弘倒是好奇,这还是第一个主动投奔的读书人。

    “为何愿意从贼?”

    卓翱面不改色答道:“小生家贫,只能投身打行给人做讼棍,连秀才都没时间去考了,还只是个童生。”

    李弘笑道:“你做讼棍应当衣食无忧,没有理由投贼吧?”

    卓翱终于有些不好意思道:“实不相瞒,小生过去好赌成性,把家产败干净了,不得已借了羊羔利钱(高利贷),这没还完才不得已投奔,放贷的我刚刚已经亲手杀了。”

    杨戌这才明白,难怪这家伙对那四爷恨意这么大。

    卓翱又怕李弘听到这话不喜,快速补充说道:“请营长放心,小生已经戒赌,今后定不会旧病复发。”

    李弘只是笑笑。

    赌鬼的话不能全信,但是卓翱这人能用。

    “你可知我在乡下怎样做事的?”李弘问卓翱。

    “略有耳闻。”

    卓翱这种人反倒很入杨戌的眼,路上杨戌想让他入伙已经把乡下分田地情况说了个七七八八。

    李弘问道:“说说看你的想法。”

    卓翱答道:“起事之初手段必须酷烈,便是比营长更激烈百倍千倍也无不可。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分沔县之田,在巡抚杀来之前让粮食尽快入库,其他反倒都不甚重要。”

    李弘微笑:“继续说。”

    “郧阳巡抚治所离此地遥远,府中也无标兵可用,短时间内反倒不必担心有官兵杀来。只是知府得知沔县城破必会招募乡勇前来征讨,营长可趁此间隙迅速分田。”

    李弘问道:“你觉得县城内各大豪族对我是什么态度?”

    卓翱答道:“既害怕,又观望。”

    “详说。”

    “害怕是因为营长已经在乡下分田,他们既害怕名下田产被分走,也害怕自家财产被劫掠。如果营长就此退走回乡下,他们不会与营长您为难,甚至会送几十石粮食出来欢送。但营长的兵纪律严明,进城以后没有串联地痞作乱的都秋毫无犯,他们心里还抱有侥幸觉得不会被分田。”

    “若营长不分他们的田而且官府一时间也难以将营长剿灭,他们极有可能跟营长您暗地里沟通,选择合作。故而营长可以杀一批留一批,留下来的那批一定会踏实跟营长合作。”

    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即便是其他地主被杀翻了天也跟他们没关系。

    李弘继续问道:“你觉得知府除了招募乡勇还会做什么?”

    “摊派!”卓翱兴奋答道。

    他意识到李弘的野心不仅仅是县城。

    杀一批合作一批那是对府里的做法。

    对沔县城的地主大族狠一点,再把消息散播出去,让府里的地主大族心生畏惧,但即便再怎么畏惧他们也不可能主动出钱给知府招募乡勇。

    只要刀没架到脖子上,地主豪族一分钱都不肯出!

    李弘继续问道:“我手里还有县里的税监太监,你以为如何?”

    卓翱想了想,答道:“此人有大用!”

    “如何?”李弘很好奇。

    他原本是想把太监送到府里去撺掇分守太监,挑拨太监和知府,但他现在很是好奇卓翱的鬼点子。

    “汉中分守太监身负守土之责,县城被破他们逃不了责任,若营长以贿赂分守太监,再撤出县城,让府里的豪族放心,他们必不肯出钱募兵。本地知县已死,分守太监为推卸县城失守的罪责到知府身上,届时知府定然无心募兵!”

    “很好!”李弘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李镜典这个人名义上已经死了,杨算也可金蝉脱壳出来做别的事。

    虽然没了主官,但是城里的秩序必须维持,但是李弘不打算长期待在城里,本地的分田工作大部分都还需要他回去主持。

    把城里土豪的田都分了,再让他们快活几天。

    李弘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沔县这一县之地。

    只是三百人的规模打府城实在有些捉襟见肘,此次打下县城最大的收获还是可以分权全县之田。

    所以李弘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和知府或者巡抚直接对阵的准备时间。

    把太监放回去挑拨就能很好地拖延时间。

    “你家里还有几人?”李弘问卓翱。

    卓翱答道:“还有一老母。”

    “我会派人来城里接你母亲回小康镇照顾,我会安排给你先分十亩地,你准备一下,接下来一些时日就随我去乡下分田吧。”

    恩威并施。

    卓翱并不反感,哪个上位者能不搞点手段呢?

    “听凭营长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