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十六章 吃月饼

第十六章 吃月饼

    一路上再没遇到什么意外,李弘一行人很顺利地抵达了长安。

    在李弘穿越前,一家人就是要去投奔在长安的娘家。

    通过在赵家庄的这几天,李弘发现带着个小女孩的确不太方便。

    妹妹需要人照顾,但三个大老爷们都不是会照顾人的。

    前些日子几个糙爷们儿都把小姑娘带成什么样了?

    而且日后定然是要做点把头别在脑袋上的事情,李弘不想妹妹也成天在悬崖边上行走。

    他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跟杨算回汉中,还是决定先去长安看看娘家人是什么情况。

    若是好,把妹妹安顿在娘家也未尝不可。

    若是不好,直接带妹妹走,日子过得糙点就糙点,养成野丫头也不算什么坏事。

    “前面就是长安了。”杨算看着眼前巍峨的城墙,脸上带有无尽的感慨。

    他似乎不着急回汉中,一路上时时考教着李弘的学问,跟着一起来到了长安县。

    “先生要进城看看吗?”李弘问道。

    “同小友一道。”

    这几天让李弘十分惊讶的是,杨算非常认同李弘作为现代人立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他过去认为,古代儒生都是那种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可笑之徒,重文轻实,百无一用。

    直到杨算给他讲《大学》,他对儒生的印象才有所改观。

    杨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基本遵循着实践大于理论的基本原则,十分认可李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但杨算又不似一个经典的儒生,会的东西很多,路上无聊了偶尔还会讲讲兵法。

    但是那些兵法理论在李弘眼里有点过时。

    战略上还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一套,战术上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毕竟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幕僚,是个不错的参谋。

    而且杨算掌握着许多明代行军扎营的知识,和现代部队拉练打仗很不一样,李弘对这方面的知识学得很认真。

    一行人不缺钱,找了个好点的客栈下榻。

    李弘娘家并不是什么大家族,不然也不会嫁到外地的秀才家庭。加之李弘对这副身体幼时走娘家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一时间竟找不到自己娘家在哪儿。

    小门小户的,不好打听。

    不过好不容易有钱有闲,李弘带着妹妹满大街乱逛。

    马上要到中秋,城里街上卖时令瓜果和月饼的摊子一个接一个,看得李贞眼花缭乱。

    明末社会风气开放,对女性的束缚也宽松了不少。

    逛街的还有许多年轻的少男少女。

    当然,都是男男女女结伴,未婚少年少女同行还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李贞在大街上蹿来蹿去,最终在一个卖月饼的摊子面前停下来,眼巴巴地望着。

    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古时的月饼和现代的还不太一样,是很受人欢迎的点心。

    不像现代,李弘已经被月饼搞出心理阴影了。

    每逢八月十五单位发一盒,亲戚朋友送一箱,吃到入冬也吃不完。

    想要放到冰箱里冷藏起来,一打开是去年没吃完的月饼。

    更不要说那些奇奇怪怪的馅料,看都不想看。

    “店家,这月饼怎么卖?”李弘问老板。

    摊主堆出笑脸,答道:“看客人要什么馅儿的,莲蓉豆沙和枣泥的一个价,肉馅的又是一个价。”

    “那分别都什么价?”

    “好教客人知道,肉馅月饼四十文一个,素的十五文一个。”

    “吃甜的还是肉的?”李弘问妹妹。

    “要甜的。”小姑娘答道。

    “拿两个枣泥的,再包四个肉的。”李弘准备带点回去给杨戌父子也尝尝。

    “好嘞,承惠一百九十文。”

    李弘痛快地数出一百九十枚铜钱来,兄妹俩一人一个枣泥月饼拿在手里,李贞美滋滋地往嘴里塞。

    前些日子经常饿肚子,这几天生活总算是好了,小姑娘害怕以后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吃相渐渐狂野了起来,枣泥糊得满嘴都是。

    等月饼吃完了,又看见前面有玩具摊,李贞甩开哥哥的手蹦蹦跳跳地跑了过去。

    “这是谁家的小姑娘?怎么这么不小心?”

    远远地,李弘就能听见几声叫喊。

    走近了,只见一名少女蹲在李贞面前,掏出手帕来为李贞擦嘴。

    另有一名少女在旁边气得直跺脚。

    “小姐,你看她把我的裙子都弄脏了,你还为她擦嘴巴……”

    李弘很快就明白是什么情况。

    在咸宁县外城时,李弘买了很多棉布当口罩用,等杨算不咳嗽了还剩很多,平时小姑娘就拿那些棉布擦手擦嘴。

    刚刚小姑娘意识到自己手上嘴上沾着油,像过去一样拿手边的布料擦嘴巴,这是习惯了

    毕竟是小妹犯了错,李弘连忙道:“真是抱歉,舍妹年幼不懂事,这位小姐裙子多少钱,我赔给你。”

    “赔钱?这可是小姐过节赏给我的新裙子,你赔得起吗?”那裙子被弄脏的少女气愤道。

    “二钱银子够吗?”李弘问道。

    “哼,才二钱银子,你知道我家小姐买这条裙子的时候就花了多少钱吗?”少女仍旧不依不饶。

    这时,那位给李贞擦嘴的小姐拍了拍她的胳膊,与她耳语。

    随后,那裙子被弄脏的少女忽然意识到什么,惊呼道:“真的二钱银子?你不骗我?”

    李弘看这反应心知这价格叫高了,但还是点头道:“不骗你。”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钱袋,取出一小粒碎银子。

    那裙子被弄脏的少女先是看了看小姐,似乎是在征求她的同意。

    那小姐点点头,少女才欣喜地接过碎银子。

    自万历末年起铜钱贬值得厉害,万历四十六年时一两银子折合火漆镟边的铜钱一千文,到此间崇祯元年时一两银子已经可以兑旧钱五千五百文。

    二钱银子,份量还是很足的,扯匹布做新裙子能做好几条。

    而且一点枣泥和油渍而已,洗干净就好了。

    这时李弘想起来正好问一问娘家位置,便问道:“请问小姐,是否知道一户姓杨的人家,十七年前此家小姐嫁给了汉中府的一位秀才。”

    时代受限,李弘还是不能直呼母亲名讳。

    和陌生男子交谈已经是很失礼的事情了,主仆两人本来收了银子要走,听到这问话,那小姐身份的少女站定,问道:“你找这户人家作甚?”

    李弘答道:“实不相瞒,那是我母亲家,家父暴病而亡,母亲本欲带我兄妹三人回娘家,可路上遭了难,母亲和哥哥都死了,幸得我和妹妹遇上好人才辗转来到长安。不过惭愧,已经不记得舅公家住哪儿了。”

    杀人越货的事情毕竟不能说出来,李弘扯了个慌。

    那小姐吃了一惊,问道:“敢问令尊可是姓李?”

    李弘也吃了一惊,道:“正是,姓李,讳柏,字寒茂。”

    “你找的兴许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