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五世同堂 » 第19章:在水电站合作碾米

第19章:在水电站合作碾米

    周顺菊的二伯和小叔为人都很亲和,只有她大伯看人神色有些挑剔,有种不太瞧得上陈元桥的模样,泡茶叶喝的时候还问他桃溪村有没有这样的茶。

    谁都知道这十里八乡谁家不种点茶叶,但她大伯言语间,似乎透露出一种对他陈家很熟悉又鄙夷的感觉。

    周顺菊爹和大伯本身也不怎么对付,所以从大伯家出来之后,周顺菊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我大伯那人吧,其实也不坏,就以前我叔叔和我阿爸还小的时候,家里都是靠两个伯伯做,我阿公阿嫲过世得早……额……你也知道前些年的事,我阿公阿嫲家成份不怎么好,我阿公的阿爸是富兰村的地主呀……”周顺菊说着,不时叹口气。

    “我其实是蛮能理解我大伯的,他和二伯比起来,他是老大哥,也是最苦的一个,没爹没妈的时候,几个弟弟都靠他拉扯大的……”

    人强自然眼睛就看得高,他估计是看陈元桥这样的身姿,不觉得他能给周顺菊带来什么好日子。

    周顺菊心眼里是很佩服大伯,自小就当家做主的大伯难免在性格上会强势一点,大伯之前就有些不同意这门亲,觉得可以给她找个更好的人家,但她爹就见了一次陈家父母就觉得陈家人挺好,看着实在。

    “做小辈多理解长辈,很多事情其实就能想得通的……”陈元桥自然知道大伯对他的嫌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说明大伯很关心周顺菊,他反而相信大伯为人是真的好,他希望用时间证明给大伯看,他是肯定不会亏待周顺菊。

    见陈元桥真的没有生气,周顺菊有些意外,笑道,“看不出你这个人还是挺豁达的嘛……”

    听到周顺菊的夸赞,陈元桥面有窘色,只能老老实实的说句,“他毕竟是你的大伯,我肯定不会和他生气……”

    要说什么情话能拿捏人,就是这种无意识透露出以你为中心的话最厉害。

    陈元桥看着笨笨的,没想到油嘴滑舌还有一套,周顺菊撇撇嘴地想着,暗自对他这话感觉很受用,他看起来也没有初见时那么不顺眼了。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就回到家。

    一到家就见到小侄子正在大厅吭哧吭哧的吃着泡泡糖,见两人进门,他赶紧抱着泡泡糖往房间里躲。

    陈元桥没明白过来意思,但周顺菊却从他闪烁的眼神和眼角没擦干的泪痕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没等两人开口追问小侄子,周顺菊爹从厨房里头出来询问两人,“你们大伯家去过了吧?”

    见陈元桥撂下伯伯和叔叔家的回礼,周顺菊便回道,“刚去过了呢,这会儿大伯就一个人在家,伯母和堂哥他们去岭上乡办年货去了。”

    还有一天就是小年夜,过完小年夜除夕就不远了。

    说到这,陈元桥想起一件事,于是转头问周顺菊,“对了,下午你跟我一起去桃溪村过年吧?”

    “啊?!”

    “啊?!”

    周顺菊和她爹异口同声道。

    片刻,周顺菊爹反应过来也没提出反对,说主要是看周顺菊的意思。

    倒是周顺菊有些左右为难道,“我现在去你那过年……不太方便吧。”

    要是放平时陈元桥的脑子时有短路会领悟不出别人的意思,但今天周顺菊说的这话,他瞬间就听明白了,连忙解释道,“我家兄弟都还在一个屋里住,有空的房间,如果你不敢一个人住,可以和我妹妹小梅住一间房。”

    “这……”周顺菊看了看她爹,又旋即想了下,“要不我等会儿问问我阿妈的意思?”

    “好呀,那你先问问你阿妈的意思。”看她有想去的意思,陈元桥有些开心,又絮絮叨叨的补充道,“桃溪村过年很有意思,初一要去庙里拜年,初二早上我们全村的人都会去给过寿的人家拜年,过寿的人家要准备好花生和糖果还有红包给大家,今年有十七八个老人过寿呢,一定很热闹。”

    在平西县城五十岁便开始是第一寿辰,而后十年一次整岁就是一个寿辰,大部分乡村都有拜年拜寿的习俗,只不过大多都是亲朋好友之间才有的礼节。

    像桃溪村这种拜年的仪式其他村都没有,所以每逢大年初二的一天,村民自发组建一支锣鼓队,敲着过年才打的音律,然后跟着拜年人群一家一家的做寿辰礼,附近邻村的人会带着小孩跑到桃溪村来玩,各个手上都拿上红色塑料袋子,挨家挨户的到过寿人家串门,然后拜一家就会分到一碗花生两颗糖果和一分钱的红包,如果全部过寿人家里都拜下来可以收获满满一大袋的花生和金额不小的红包呢。

    周顺菊第一次听说这么有意思的拜年礼,颇有点想去的心情。

    富兰村也有拜年礼,但阵仗没有搞这么大,多数都是零星去寿星家坐会儿,喝口茶水,说说新年话之类。

    就这样,因为好奇这样的过年,周顺菊就跟着陈元桥一起去桃溪村。

    两人刚到桃溪村没多久,陈元桥就被人叫去开机器碾米,这两天他是让陈元河代看站点拉闸关灯,但开机器碾米操作陈元河不会,所以堆了两天的活,他一进站点就看到竹箩筐摆得机器边上都没地下脚,富兰村也有这样的水电站,周顺菊才知道原来陈元桥还管着水电站,这个家人之前并没有说过。

    陈元桥见周顺菊四处查看,特意和她嘱咐道,“碾米机那边的履带要小心点……”

    周顺菊这才看到那个一圈正转动快速的发动机履带是裸露在外面,而侧边就是碾米机的漏斗,如果要从侧边倒米下去是很危险的一个动作。

    “这种地方要是有小孩很危险哦……”周顺菊说出自己心底的担忧。

    “对的,这个地方小孩子是不可以进来,平时也都是一些碾米的村民送下稻谷,这些地方小孩来也没什么好玩的。”陈元桥准备开风谷车,把碾好的米倒进去,栓子一点点放着,右手则转动着旋转轮,风谷车内部有一圈扇叶,当扇叶跟着转轮转动时,往风道下来的米就顺着道沿落到下方摆好的篦箩筐里,而那些轻薄的稻壳和碎屑就会被扇叶扇出另一头,从而达到米粒筛得干净的目的。

    周顺菊看着他干活都信手拈来,不免对这个风谷车也有些跃跃欲试。

    “这个我以前也扇过,我帮你吧?”

    陈元桥看看她,又瞧了一眼满地的装着稻谷的篦箩筐,要是她能帮忙扇米,他就可以继续去碾米,这样的话这些稻米就能很快碾完了。

    稻谷筐的另一侧还放着几盆米,都是要磨糯米粉的,磨下来也需要费不少时间。

    想了想,陈元桥同意她的提议,把旋转的把手让给她来操作。

    周顺菊其实有些手生,对如果放栓子的大小有些吃不准,有时候放太大米流速度快,碎屑就扇不干净,有时候放太小,米下不来,又空扇着叶子在那浪费力气,想让陈元桥搭把手,但碍于面子看他又手脚快速地忙乱着,就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摸索了许久,终于也渐入佳境。

    于是整个下午,两人在水电站你碾我扇,一筐筐稻谷终于慢慢被加工成白花花的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