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庸常岁月 » 庸常岁月(4)

庸常岁月(4)

    许其祐早上送完女儿回到家,回味着女儿把胳膊挂在自己脖子上反复问爸爸周末几点来,想到这儿嘴角露出一丝笑纹,纹路越扩越大,终于露出牙齿,这是装都装不出来发自内心的开心。

    自从生了女儿,他感觉世界都变得美好,孩子对他的依恋,那小小软软的身体躺在臂弯,在耳边不停地叫着爸爸爸爸,他的心都要醉了,觉得老天待他不薄。

    现实问题也摆在那儿,自从要了二胎,他和老婆的关系时好时坏,全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但又折磨着双方神经,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

    他们是经人介绍,他是学工科,很怵和女性打交道。最初结婚时就是各管各钱,因此留下不少隐忧。比较大的问题看来是:一、不能劲往一处使,大家各想各的,难免内耗浪费,体现在金钱上就是花了不该花的钱,比如给孩子买东西,高兴时就买,有重复,孩子长的快浪费多。二、互相猜忌,老想着探对方的底,各种吵架斗智斗勇不胜枚举,继而伤害感情。还有更多问题,就不在这儿占用读者时间,怕自己像女人一样啰嗦。

    他不是没想过把钱合在一起,可是想想一旦合,一定是自己上交权力,如果以后想用点钱难度颇大。自己的原生家庭,现在流行这个叫法,状况堪忧,其实就是家穷经常需要帮助。结了这个婚他算对女人有一定了解,傻白甜不存在的,博弈倒是经常有,他发觉每个女人都不简单,他的朋友中有找文化低收入少的,以他看比他的情况更麻烦。

    好在他运气好,当年听了老大哥劝,价不高时买了一套房,现在想来可能就是这套房让他没打光棍,他自己经常这样揣度。结婚时家具只换了简单几样,婚后的生活费基本他出,儿子出生后的所有费用也是他出,现在女儿同样。老婆的钱主要是买她自己的衣服和应酬,当律师应酬也不少。当然带孩子出去吃玩也有一些花费,这她没提过。矛盾主要在女儿出生后,他们住的老小区没有公立幼儿园,所以两人商量:在公立幼儿园附近再买一套房,请老婆父母帮忙照看,儿子跟他俩一起上小学。

    这套房算在深圳不发达地区,尽管这样,也掏空了他所有积蓄,当然老婆也出了一部分,还不用提为买房指标假离婚又复婚的一番操作。由于财务分开,老婆以为他留了后手,还有家底,怎么说也不相信,现在两头家,周末回来看女儿,两边开销,让他应付有些吃力,老婆非但不理解,还责怪他对岳父母不够周到,他真叫烦透。

    当然岳父母70多岁,要不是为外孙女也不会从广西到深圳受罪,他也感激。只是眼下40多岁的人,单位事情一大堆,家里又让人烦。还好有个可爱女儿,见了她什么烦恼都消失,总算有些安慰。

    自小生活在农村,日子艰难,他当然不想回到过去。他听到同村友诚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做农民,我再也不想看到农村的地。前一句他还理解,后一句是为什么他想不明白。

    工作实在进行不下去时,他会思考:人活着为什么呢?不就是每个人找到自己能干的事,然后养活自己和家人吗?也许自己是太理想化了吧,现实就这样残酷地摆在眼前。他想想,这些年高考离开、出去打工的人有多少,穷的地方本来人才就少,这样最优秀、最有活力的人都走了,他们到城市后,又不能真正融入,他们就这样可悲地活着吗?当然不乏成功的人,但他们心底从没想过家乡吗?他不信梦里也没有。

    他更多时候不愿想这些费神问题,也想不透,这都是宏观大事,是那些政治家大企业家考虑的,是国家政策引领的,他只是一介小民,过好自己日子就行,却也没过好。友诚说的话,他觉得有些不对路。

    他只想把自己小日子过顺,两边家照顾好,老家能帮多少是多少,这也不容易。大部分是两边都有意见,吃力不讨好。听说大老板有两个外室且有子女,看老板龙精虎猛一片祥和,印堂发亮不像有烦心事。按说三头家不容易平衡,同事们私下议论“有钱搞掂一切”。他心里话女人心思复杂,没那么容易搞掂,他没说出来。他八卦时一般是听,很少参言,本来自己也少关心这些,又没有小道消息,怕说不到点子上,被人笑。城里长大的人会说又善察言观色,这点他知道自己比不了,还是少说为上,既可保护自己,又不用费神说错。他想着没有老板愿意员工说自己这些乌七八糟的事。现在他只盼快到周末,他好去幼儿园接女儿,想到可爱女儿他觉得这世界值得留恋。只是今天才是星期一,他又要回到那个恐怖的家,看到老婆儿子他都烦。

    如果你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多外出走走,那这会子的城市属于你。外边静寂无声,空无一人,整个城市如同没有醒来。天在慢慢发亮,喧闹的城市归于宁静,让人感觉你拥有这一切。虽然知道不可能,但宁愿享受这片刻寂静,这种感觉太好,心情出乎意料的平和,那些烦杂事物远离,荟芸爱上了这清晨时光。

    她帮妈妈做了处理:全身擦洗、换上干净衣物、铺上有阳光气味的干净床单、洗漱完毕,再简单整理房间,这一套工作需40分钟左右,她已非常熟捻。接着准备早餐,在这之前又看了看手机,刷手机都成了强迫症,没事刷一下,后来不管有事没事都刷一下。这不,干完活儿,10分钟之内,已经刷了3次。

    老想看看有什么留言,有什么新消息,可是什么也没有,这么早能有什么,自己也知道。告诫自己要少看,不要这样,可说容易做起来难,知道和做到,原来离这么远。这些坏习惯很影响刚起床的好心情,荟芸再次告诫自己要改。

    人有时会因事情迟迟没有进展,而对活下去一事感到疲惫不堪,荟芸时常有这样闪念,又觉得不应该,自己是有父母儿子的人,为自己有这样想法内疚不已,只是生活中有太多不尽人意的事。

    特别是这段时间,感觉两只胳膊,尤其是右臂,举高点就痛,还有腰也隐隐作痛。查了下手机,说是疲惫加劳累,自己例假也不准,要么两三个月不来,来了也是一点点,还没那么快更年期吧,自己明年才四十岁,这是怎么了。想起看抖音上哪个大师说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是有些道理。不知为什么,自从看上手机,特别是小视频,很多讲人生讲感悟的,抖说得挺对,确实高手在民间。

    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跟爸说,爸催她去看看,但没有告诉姐姐,可能怕姐姐事多,外甥女高考备考,姐单位也是老改革。自己之所以没给姐讲,可能是怕麻烦姐吧,不过老这么拖着也不行,荟芸想。又怕去看了万一自己有什么病怎么办,家里已经有一个病人,还是先这么着,到时再说。

    下午4点40分,赵韬站在幼儿园门口准备接外孙女,这儿从4点起就渐渐热闹起来,园里的规矩是小班接起。4点半开始,就变成一条长长队伍,呈“S”形状。家长就一个个走到长方形的电子识别器前,人脸识别后,机器会叫:某某家长。家长再拐回门口,里边就像夹道欢迎似地两旁站着老师,她们听到声音,被叫的孩子就会被老师带出来,孩子边走出来边用手向老师拜拜。

    不一会儿,校门口聚集的家长孩子就乱成一团,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就抱在怀里,还问着宝宝乖不乖之类,全然忘记后面有人,好在这样情况毕竟是少数。

    管秩序的老师连忙叫停机器,这样人流慢慢疏散,机器又响起来。赵韬心里话:急什么!脚却不听指挥,不由自主地往前冲。大家习惯了什么都要快,都要抢先,不然就来不及,唉!没办法,自己也不能免俗。

    除了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她每天都见证这个过程,除非有特殊情况。

    今天她来得比较早,小班刚开始,她看到许佳琪外婆。上次学校开放日,就他们三个是隔辈参加,还有一个爷爷。22人的班级家长都来齐,只有他们三个是上辈的,现在的年轻人还不错,工作压力大,放在孩子身上心思却不少。她们那时候管孩子没像现在这么紧张和花心思。

    南方都是叫外婆,可是亲家是东北人,女儿生孩子那会赵韬还上班,匆匆看了看,休假到期就回国,不到20天。亲家在那边照顾时间长,孩子刚会说话,就让叫姥姥姥姥的,已经改不了口,每次老师通知都是说╳╳╳外婆,可是孩子叫姥姥的也就随她去。正想着这往事,大宝跑出来,她手里拿着个金色的纸包,一出来就给姥姥看。宝宝是正逢对一切好奇的年龄,边打开边说:

    “姥姥,你看我掉了牙。”赵韬一看果然下排牙里面有一个空。

    “这是谁给你包的?”

    “李老师,她先给我包了纸巾,又包了这层。”孩子得意地告诉姥姥。

    “那幼儿园有什么开心事吗?”

    “今天黄宥婷说让我们不要和许佳琪玩。”

    “为什么?”

    “因为黄宥婷说许佳琪不听她的话。”

    “这样不好吧?”

    “可孙老师喜欢黄宥婷,她又长得漂亮,我喜欢和她玩。”赵韬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会这样。她只能说:

    “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要闹不团结。”讲了等于没讲。赵韬想起经常碰到的黄宥婷妈妈,和谁都能说得来,是家委(家长委员会委员)。每班两个,协助老师做些工作,主要工作是收校服钱或义工执勤之类。要说也不容易,老师是知识分子,不谈钱事,开学交学费或买校服,总有家长拖拖拉拉,这时就有劳这些家委反复催促,直到交齐为止。大家都是成年人,估计家委也不好意思私信催促,而交费都有最后期限,因此反复在群里催,催得大家都看着不好意思,最近好像有好转。

    今天周末,老师的提示来到:通知下周核酸检测、检查小朋友指甲、周五发的被子洗干净周一带回。收到接龙请回复,让老师知道你已明瞭。像这样的接龙一周最少三次,赵韬真没夸张,只多不少,好在她还能应付。

    昨天赵韬看到某网站推送课程,体验课价格极低,是思维训练。上课对象:幼儿园大班。赵韬想年轻时忙于工作对女儿培养太少,现在轮到外孙女,刚好补补课,减少遗憾。

    问大宝,孩子只要听到新鲜的都说好。

    报名后,她一下忙起来,先是加学习群,完后打卡。什么叫打卡,就是每个小朋友录一段小视频,介绍自己姓名年龄来自哪里有什么爱好。一番操作,孩子当然是欢呼雀跃,接着第二天,每个人预习打卡,接着班主任连线踊跃举手的小朋友,来个对话,大宝连上后却不说话,赵韬连忙催她,越催她越是不说,老师只好和其他小朋友连线。连上后敢说话的说个不停,老师也不好打断,反复给小朋友说下次再说,才不情不愿地由家人挂断;扭捏的小朋友让人看着着急难受,恨不得替他说,一个半小时飞快过去,赵韬觉得肩膀酸痛,可两个宝宝看着挺好玩,乐此不彼,就这样三天的课程预热四天。每天晚上早早打开APP等着,及至到了正式上课,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30分钟课还要给家长上讲40分钟。

    平心而论,他们课程还是很吸引小朋友,老师穿着孩子们喜欢的夸张服饰,一般是各种公主或者是动物造型。抢答送金币各小组比赛,只是太调动孩子情绪,学习成为辅助。也不怕接下来有家长课堂,开始讲一些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这还不错,平常关注比较少,可以涨知识。再接下来就有点贩卖焦虑,诸如抓紧的孩子如何反之怎样,国家教委幼升小、BJ重点小学幼升小要求等等。听得赵韬越来越紧张。

    听下来如果不报他们的课,孩子前途堪忧,那一瞬间真的听进去,准备马上就报,稍一冷静想:自己是代理家长,现在老腰已然涨痛,再这样高强度上课自己是否能支持得住。孩子前途事就让她们父母去操心,自己这段时间让她们吃好玩好身体健康即可。想通后当下心安,生活总算又正常向前。

    周末,夕阳西下,赵韬想给孩子校服钉个纽扣,就听手机叮当一声,有新消息!微信上老师在发学校动态┄┄又管理一家幼儿园,家长点赞连连。她心想这家幼儿园才刚成立加上准备期也就一年,又管理另一家,管得过来吗?家委黄宥婷的妈妈第一个点赞加竖三个大拇指。她倒是尽心培养着孩子,钢琴舞蹈英语口才一样不落地报着班学习,并且努力配合幼儿园,务必做到人人满意,不免看着让人心累。

    看到老潘点赞,赵韬心领神会赶紧接上,他们都明白最不能得罪的就是老师。

    公平讲三个老师是负责任的。班主任孙老师是个上进人,三十出头,冷静稳重,以后大约是要当园长的,所以很注意各方面关系,也知道家委们替她们挡了许多麻烦事,作为回报对黄宥婷很是不错,在班上还说出:“不好的事黄宥婷是不会做的”这样话,听孩子回来讲后赵韬不免对孙老师心有戚戚。

    班副江老师是个年轻人,大约是刚毕业不久,相对来说心思简单,工作热情高,爱和孩子们一起活动玩耍,属于“和孩子打成一片”型。已经电话家访两次,对大宝的事问得仔细,特别是赵韬说孩子过敏,江老师反复确认是什么食物过敏,当知道是核桃和牛奶还专门记下来,在电话中讲完,又发微信一遍,让她甚是感动,这才是个没成家的24岁小姑娘呀。生活李老师一看就有妈妈样子,对孩子很是温柔体贴,不吝付出。尤其给孩子梳头梳得漂亮,那些梳法很是特别,孩子们都抢着找李老师梳头。只是家在外地,想念自己孩子,这都能理解。

    在深圳,每个人都不轻松,被巨大压力裹挟向前,就像坐地铁,顺着拥挤的人流不知不觉上了车,然后一站又一站,一直向前,回头看看,已走了很远,好在心是踏实的,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老师在深圳久了不知会不会有同样感受,赵韬作为老深圳,自己揣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