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七日一个马克沁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七日一个马克沁

    “灶王,这是给您的。”

    赵婉蓉和赵婉玉两人各自端着叠好的衣服,两人已经不再害羞,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刘振华。

    让刘振华心头一阵发毛。

    他自然是知晓,这两姐妹的内心想法,只是不知道这两人为何同时不加掩饰的这样看自己,姐妹之间撕破脸皮了吗,还是说他刘振华有机会坐享齐人之福。

    “多谢。”

    刘振华提起一抹笑容,将两人送来的礼物接了过来,自从打下延安以后,手下天兵一部分官员就将亲人接了过来。

    “灶王言重了,能够为灶王织衣,是我姐妹二人的福气。”

    赵婉蓉略微躬身说道。

    “呵呵,若没有别的事情,本尊就要去忙了,”刘振华笑道。

    赵婉蓉和赵婉玉对视一眼,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刘振华去说,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总不能够让她们主动表白。

    无奈只好道了声‘无事"以后离开。

    刘振华笑眯眯的盯着两人远去。

    对于这个两个人的感情,刘振华保持不拒绝,不主动,不承诺,不负责,不改变的五不渣男原则。

    刘振华深刻的意识到,他现在属于创业时期,最忌讳身边有个女人,毕竟若是有个女人跟着他从创业期走到成功,到了以后就是个麻烦事儿,在刘振华看来他日后当了皇帝是要有后宫佳丽三千的,怎么能被一个女人羁绊手脚。

    还是那句话,有了权与力,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

    “陕西兵败了。”

    耿如杞叩着桌子,朝着西边眺望,陕西,山西,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所属称谓几乎相同,可以说是唇齿之系,一方有难,另一方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受到波及。

    这也是为什么耿如杞对于陕西之事如此关心的原因。

    耿章光心头叹息一声,他面色有些焦急,“爹,为何皇上不派重兵前来剿灭灶王。”

    “现如今灶王已经拿下一府四县之地,其中一县还在我山西境内,恐怕要不了多久,陕北之地将会尽数落入灶王手中。”

    “而灶王在山西境内永和县,将会成为其跳板,为祸山西之地。”

    耿章光至今还记得灶王的话语,若是大明覆灭,你又该是谁的官?

    他心如乱麻,直到现在,对于这句话,耿章光的心头依旧没有任何答案。

    出于忠,他是大明的官员,应当忠于大明,但是论义,天下百姓众生才是义,灶王治下,和大明治下,明显前者,天下百姓众生生活的更好。

    “唉,”虽然没有叹出声来,但是耿如杞明显的舒了一口气。

    “你要知晓,在朝为官,有很多事情,你虽然不解,但是事情就摆在那里,当朝皇上,虽然励精图治,革除阉党,但是,已经有消息传出来,皇上刚愎自用,罢人因疑,用人因义。”

    “我等为官,做好本分,不为权贵折腰,为百姓做事,皇上决定的事情,我们是管不了的。”

    耿如杞面色有些疲惫,他当初因为魏忠贤的事情,被诬陷得赃款6300金,定为秋后问斩。将要行刑的时候,熹宗崩,思宗即位,女干臣魏忠贤伏法,他这才被赦免。

    还因为这个事情因祸得福,升任太仆寺卿、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不过也让他看明白了一件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被这大势裹挟,能够做的事情并不多。

    耿章光知晓父亲曾经的事情,他目光微动,“若是换做灶王治下,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传闻皆是灶王公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皆是以功劳,以能力而论。

    “你与那灶王相识,怎么,他那天到底对你说了什么?”

    耿如杞问道,他对这儿子自然是知晓,看他一副愁眉苦脸,沉思不解的样子,就知道遇到了一些具有极大冲突的事情。

    耿章光沉默一番,将灶王之事全盘拖出,其中细节,交谈,皆是事无遗漏。

    他当初隐瞒,是害怕父亲责备,不过眼下,靠着他自己已经是难以想明白这件事情。

    父亲为官多年,应当会有其他见解。

    “看来那灶王对你颇为欣赏,”耿如杞捋着胡须。

    “你也知道,我等先祖因弹劾女干臣而获罪,我等不为女干臣污吏而卑躬屈膝,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这大明江山真的改头换面,轮到灶王去做.”

    耿如杞没有接着往下说,而是换了一个话题,“我十分赞同灶王的一句话,官是民的官。”

    “我少时博览群书,十分认同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水为百姓,无论是天子,还是朝臣,从来都是始于百姓,终于百姓,所谓忠臣,可以选择忠于君,也可以选择忠于民,谁能让我更好的施展宏图,为百姓服务,谁便是我等所忠之人。”

    “你或许会说,既然如此,为何不投奔灶王?”

    “我等可以战斗到最后,败于灶王,不可侍明而投敌。”

    对于忠义,耿如杞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他敬佩那些忠臣义士,随着王朝崩塌而亡,那叫做气节,忠义,但是他并不一定会那样做。

    耿章光神色微动,他深深地对着父亲鞠了一躬,“多谢父亲大人解惑。”

    他总算是不再为这件事而烦恼,困苦,他本来就和他爹有些想法类似重叠,但就是绕不开‘忠"这个坎儿,眼下终于理解,若是真的有一天兵败灶王,他也可以心安的归于灶王。

    “那我们现在?”

    “等着,等朝廷有了命令,让我们协助对付灶王,又或者是灶王再次进入我山西境,从永和扩张,我等再发兵灶王。”

    “我听说,朝廷那边已经派出来新的三边总督走马上任,事情或许会有转机。”

    “臣陈奇瑜接旨。”

    陈奇瑜接过太监带来的圣旨,此时他的脑袋还是发懵的状态,他一个陕西副使,右参政,守南阳,却突然接到来自朝廷,来自皇上的调令,让他任三边总督,节制三边军马,前去陕西剿匪,最主要的就是灶王,崇祯皇帝要他月内至少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