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耿章光和耿如杞

第一百三十四章 耿章光和耿如杞

    “禀巡抚,陕西流寇过境,其名曰灶王,将永和县攻下,永和巡检开城投降,县令刘志从贼,贼寇竟在修缮城墙,看样子打算长久将永和占下!”

    一小卒跪地禀报永和县传来的消息。

    耿如杞皱起眉头,前些日子那永和县巡检王富刚将消息上报于他,永和县有流寇过境,眼下永和上下竟然直接投敌,文人的骨气在哪里。

    他耿如杞眼睛里面容不下沙子,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因为不给魏忠贤雕像跪拜的事情被人诬陷贪污六千三百金,而差点被秋后问斩了。

    王富站于堂下,本来今日被耿如杞召来询问详细,却听到了县城上下全部投敌的消息,而且那一股流寇竟然是灶王,他听说过灶王的名头,朝廷派出去的三边总督率领万人都没能够奈何灶王。

    不过眼下灶王流窜到了山东,看来那三边总督还是有些成效的。

    “早知道我不出城,直接投降了。”

    王富有些欲哭无泪,早知道那县令还有上下县衙官员都这么‘齐心他就不出逃了。

    “王富,你再告诉本官一遍,那灶王多少兵马?”

    巡抚问话,王富赶忙正色道:“禀巡抚大人,那灶王拥有两百骑,人两千上。”

    “武器精良,却几乎不见带甲之兵。”

    “两百骑兵,两千多人,武器精良,没有甲胄。”

    耿如杞捋了捋胡须,这些配置和以往的那些流寇基本上相似,马是抢来的,兵器是抢来的,这片大地上从来不缺少兵器,在这里私藏甲胄是死罪,但是私藏兵器没有太大事情。

    也没有私藏兵器这么一说,一般的地主家中就有不少刀兵。

    让耿如杞意外的是,这股流寇似乎不打算走了,要驻扎在永和,你说你驻扎一个比较富有的县城也就算了,那永和是什么地方,一个巴掌大的小县城,城墙土垒,没有一丈高。

    为什么要进驻在永和,流寇流寇,不应当再赶回陕西去吗?

    “难道是京师派出去的三边总督起了作用,流寇不敢回到陕西去?”

    前些日子倒是听陕西那边传出消息,三边总督杨鹤,派总兵杜文焕率领万人战灶王于延川,但是最后结果并不太好,具体怎么样倒是不得而知。

    不过眼下这灶王流窜过境,很明显是被打过来的。

    看来传言有些虚假,或许是那些流寇为了壮大自己声势而传出来的。

    “差人去延安,就说灶王拿下永和,本官会出兵将灶王赶至陕西边界处,望总督能配合扇西之兵将这股流寇彻底剿灭。”

    那股流寇算是在陕西最为势大的了,要知道流寇流寇,乃是流动的贼寇,这些贼寇往往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眼下流寇来到永和,还进驻永和,他只需要差人出兵将其往陕西边境赶,双方夹击之下,定然有机会将这股流寇彻底剿灭,抓住贼寇灶王。

    这些时日便纠结兵马,等到时机成熟便前去永和拿下那灶王。

    巡抚府。

    “爹,为什么有传闻说那总督率领一万大军战灶王于延川城前最后却败了,而且在这之前,还曾经率领大军攻城,一样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耿章光一身常服,腰间带着一把看起来十分古朴的剑。

    “朝廷上万兵马,怎么会不敌区区流寇,历来剿匪,往往都是官兵所致,流寇望风而逃,那些流寇能够占下一县之地,仅仅只是因为欺县城无兵。”

    早闻陕西民变四起,他曾经在陕西做过参议,在耿如杞看来,民变易于镇压,只要打压一部分,救济一部分就可以解决,而当下首要之事,还是北方辽人,应当以守边为上,修塞垣,缮战垒,铲山堑谷。

    不过眼下那灶王流窜到他的地界,他也不能够坐视不理,只能延缓边塞之事。

    见到父亲这样说,耿章光也没有办法。

    “你不去继续研读书籍,来这里作甚?”

    耿如杞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哪里都好,就是性子太直,藏不住事情,有些像是他,想到这里,耿如杞有些欣慰。

    “有什么事情便直说。”

    “额,爹,那我说了,您可别揍我,”耿章光嘿嘿一笑,他挪了挪凳子,坐在了他老爹旁边。

    “我还听说,那灶王,有变化莫测之能,能变出来粮食,那手下兵卒都叫做天兵。”

    耿章光挥手,在他爹面前晃了晃,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

    耿如杞撇了儿子一眼,“这两个月你游历周边,就听了这么些事情?”

    前两个月耿章光说,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带着随从四处游历。

    耿章光讪讪一笑,“爹,我路过合乡,那里的百姓皆是称赞灶王之名,说他分粮食分田地。”

    “这两个月没有打你,我看你是皮痒了,不管他再如何,我们都是大明的官,而他是贼,是寇,我看,你这两月的游历,是将你的脑子游傻了。”

    说着,耿如杞就要站起身

    来,手还朝着桌子上摸去,那里有一把戒尺。

    “诶诶诶。”

    耿章光连忙站起身来,早一步将戒尺拿走,他看着老爹,依旧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爹说正事儿,您这次剿匪要派谁去啊。”

    “你问这个干什么?”

    耿如杞坐回到椅子上。

    “爹,我也想随军出征剿匪啊,读万卷书”

    “打住,我看你是单纯想要见识一下那灶王,修缮边关的时候也怎么没有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哈哈,还是爹了解我,怎么样,爹这次准备派谁去,”耿章光上前两步,伸出两只手不断的锤着耿如杞的膝盖。

    耿如杞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这个儿子没有太多办法。

    “派总兵张鸿功以勋卒五千前去剿匪,你若是跟着,切莫去上前厮杀,”耿如杞叮嘱道,他知若是不让儿子去,他耿章光也会想办法溜去。

    与其让他脱离自己的掌控偷偷去,还不如让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过去。

    听到老爹松口,耿章光顿时大喜,连忙站了起来,满脸笑容的拱手道了声:“多谢巡抚大人。”

    “赶紧滚出去,那么大人了没有正形。”

    耿如杞没好气的摆了摆手。

    两人这幅父慈子孝的样子已经是常态。

    耿章光出了名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