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狗头小军师 » 第三十章 被禁足的太子

第三十章 被禁足的太子

    郭过听了,笑道:“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随后看着邓则揶揄道:“这是老天在提拔你。”

    邓则无奈的看了看郭过,说道:“那我让给你怎么样?”

    郭过故作无奈的说道:“可惜呀!君子不夺人所好。”

    三人具是哈哈大笑。

    另一边,薛弃与唐素锦也在说着私密话。

    唐素锦听说郭过天天逼迫自家寨主背诗,不满的说道:“我最讨厌那种逼迫别人的人了。我帮你打他一顿,看他还敢不敢。”

    薛弃连忙拦住,说道:“那可不行,我家军师细皮嫩肉的,你给打坏了怎么办?”

    唐素锦顿时感到无语,“就他?还细皮嫩肉?你是不是对这个词语有什么误解?”

    薛弃说道:“军师也是为了我好,我总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你才是寨主,怎么能什么事都听他的呢?”唐素锦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可他是军师呀?”

    “军师的话只能是意见,怎么能是决定呢?”唐素锦拍了拍薛弃的肩膀,说道:“你不能再惯着他了,万一被惯坏了呢?”

    薛弃嘟着小嘴,没有说话。

    …………

    御史台,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台、殿、察三院,作为中央监察机构。

    专门负责代表皇帝自上而下地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制度,是否忠实履行职责,位高权重,可称得上是皇帝的“耳目之司”。

    御史台有权监督大理寺、刑部的审判工作,同时参与疑难案件的审判,并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御史台中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下属的诸御史。

    台院是御史台的基本组成部分,设侍御史若干人,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的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由于侍御史在诸御史中的地位最高,职权最重,因此一般均由皇帝直接指派,或由宰相与御史大夫商定,由吏部选任。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人,执掌纠察百官在宫殿中违反朝仪的失礼行为,并巡视京城及其他朝会、郊祀等,以维护皇帝的神圣尊严为其主要职责。

    察院,设监察御史若干人,执掌纠察州县地方官吏的违法行为。天下各州,每州设一名监察御史,称为巡按使,品级虽低,但权力极大,是皇帝监督地方的耳目。

    为了加强御史的积极性,楚国在开国时,还设立了一条律法:任何情况,都不得以罪杀御史。

    所以哪怕是最残暴的楚厉帝,都只是将无数御史免官,未曾杀过御史。

    御史程明,得知太子李元乾未得诏令便回都之后,立即向楚帝弹劾道:“启禀陛下,太子奉命前往宛城,未得诏令竟然私自回都,实乃知法犯法。”

    楚帝顿时感到头疼,便让人将太子寻来,说道:“程御史说你未得诏令便私自回都,你可认罪?”

    李元乾先是一愣,随即说道:“孩儿是因为秦国来犯,一时心急,所以连夜赶回洛阳,还请陛下恕罪。”

    楚帝看了看程明,问道:“程爱卿以为如何?”

    程明谏道:“若是各地官员具是因为敌国来犯,而进京勤王,楚国岂不是乱了套?”

    楚帝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程明说道:“太子殿下毕竟是一国储君,臣以为当罚俸三年,面壁半月,以儆效尤。不过殿下毕竟是一片孝心,可免去罚俸三年,但是面壁思过必须要有。”

    楚帝说道:“那好,便依你所言。”随即看向李元乾,说道:“太子,你可听到了?”

    李元乾连忙说道:“孩儿甘愿受罚。”

    当下,李元乾便回了东宫,太子妃张锦云得知太子被禁足之后,便怒道:“此人太过分了,怎能如此无礼?”

    李元乾笑了笑,说道:“不要气坏了身子,正好本宫在禁足的这段时间里,可以好好的陪陪你。”

    张锦云随即笑道:“那这对妾身来说,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李元乾笑道:“你这话可不讲理,本宫以前没有陪过你吗?”

    张锦云嗔怪道:“你还好意思说,每次外面一有什么人来拜访,你就急冲冲的去迎接了,不是留下我一个人在那里吃饭,就是留下我一个人在花园里赏花。”

    李元乾伸手将张锦云拉入怀中,说道:“原来本宫以前那般过分,不知太子妃打算如何处置本宫?”

    张锦云面露红霞,将头埋在李元乾怀中,故作不满的说道:“你又欺负妾身。”

    李元乾大笑着将张锦云抱回了房间。

    …………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李元乾下朝之后,回了东宫,正好在半路上遇见了乌先生,便笑道:“先生来的正好,本宫有事请教。”说着一起去了书房。

    乌先生问道:“不知殿下要问何事?”

    李元乾说道:“本宫在南阳郡遇见了两位大才,只是本宫既然回了洛阳,不好再前去宛城,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乌先生想了想,说道:“殿下何不将他们揽入东宫?”

    李元乾叹了口气,说道:“此二人具是心性高傲之辈,不是名利富贵所能动其心的。”

    乌先生笑了笑,说道:“那殿下打算在宛城待多久?要知道,大将军早在不久前便传来捷报,说是江夏张度已然伏诛,再过不久便会班师回朝。”

    李元乾想了想,说道:“自然是越久越好。不过就如你所说,本宫没有借口去那里。”

    乌先生忽然问道:“殿下被禁足半个月,如今已经十八天了吧?”

    李元乾点了点头,说道:“确是如此。”

    乌先生说道:“还请殿下先恕臣无罪。”

    李元乾笑道:“无论你说了什么,都恕你无罪。”

    乌先生闻言,便在李元乾耳边说了一阵,后者听完之后,沉吟片刻,问道:“此事可行否?”

    乌先生摇了摇头,说道:“臣也不敢确定。”

    李元乾笑了笑,说道:“罢了!总比毫无办法好。”随后对乌先生道:“多谢先生了。”

    次日早朝结束之后,太子未回东宫,而是直接去了崇明殿寻找楚帝。

    楚帝见了李元乾,问道:“你还有何事?”

    李元乾连忙说道:“父皇,孩儿来向父皇请罪。”

    楚帝微微一笑,问道:“我儿何罪之有?”

    李元乾说道:“孩儿虽然被禁足半月,但是依然感到罪过深重,特意来请父皇重罚。”

    楚帝眉头微皱,问道:“你想要如何重罚?”

    李元乾说道:“应当发配才是。”

    楚帝怒斥道:“放肆,你是一国储君,岂能这般不懂事?若你不小心出了事,他人该如何自处?”

    李元乾连忙说道:“若是父皇觉得发配太过,不如将孩儿外放。”

    楚帝愣了愣,问道:“此言何意?”

    李元乾说道:“孩儿久居深宫,不知民间疾苦,所以孩儿欲前往南阳郡做太守。”

    楚帝眉头紧蹙,还未说话,李元乾便道:“父皇可向外解释,说孩儿在东宫闭门读书,让丞相推举一个官员前去南阳宛城。”

    楚帝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朕便答应你了。”

    李元乾大喜,连忙说道:“谢父皇!”

    说完转身离去。

    楚帝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批阅奏折,过了一会,忽然听到内侍来报:“启禀陛下,皇后娘娘气势汹汹的过来了。”

    楚帝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发生了何事?”

    那内侍还未说话,皇后便闯了进来,直言要与楚帝拼命。

    楚帝连忙将皇后安抚了一阵,说道:“这是乾儿自己的意思,与朕无关,不信皇后可以将乾儿叫来询问。”

    皇后听楚帝说了半天,才转身离开,离去前回身说道:“若是乾儿出了什么事,本宫拿你是问。”

    楚帝只能无奈的点头,随后派人对李元乾下旨,说是等到大将军归来之后,准备一番,再前往宛城。

    李元乾知道这是自己母后在楚帝那里大闹了一通,楚帝将怒火转移到自己身上,无奈之下,只能接旨谢恩。

    …………

    宛城——

    萧洛看了看贺宁与景括,笑道:“你们两个做的非常好,我楚国后继有人了。”

    二将忙道不敢。萧洛继续说道:“你们二人回去休息一天,三日后班师回朝。”二人连忙领命而去。

    萧哲在一旁听了,问道:“那表弟呢?带他回去吗?”

    萧洛摇了摇头,说道:“既然他不愿意去,那便不强求了。”随后看着萧哲说道:“你明日一早,便去看看他,为父便不去了。”萧哲连忙应声而去。

    次日一大早,萧哲便前往伏牛山,一路无话。到了伏牛山后,郭过带着几个弟兄迎接,笑道:“表哥怎么有空来此?”

    萧哲笑道:“再过两天我们便要回都了,我特意前来向你告别的。”

    郭过愣了愣,随即笑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只是我与表哥经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