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狗头小军师 » 第二十六章 北方惊变

第二十六章 北方惊变

    金碧桢听了,眉头微皱,正欲说话,欧阳熙连忙对其使了个眼色,继续对秦皇说道:“陛下,骠骑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毕竟年过六旬,恐怕有其他变故。”

    秦皇闻言,顿时不喜,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欧阳熙说道:“臣以为,当召集群臣一同商议。”

    秦皇想了想,笑道:“那好,便依爱卿所言。等到明日早朝,再议此事。”

    欧阳熙连忙说道:“臣告退。”

    金碧桢不情愿的说了声:“儿臣告退。”

    回到公主府,金碧桢看着欧阳熙,问道:“你也不是第一次跟着本宫做事了,怎的出了这等昏招?万一错过了战机,该当如何?”

    欧阳熙笑了笑,说道:“谁说殿下要参加明日早朝了?”

    金碧桢一愣,恍然大悟的笑道:“原来如此,只是我要是去了边境,陛下那边,你要如何交代?”

    欧阳熙说道:“属下自然是向陛下建议,派大军抓回公主。”

    金碧桢闻言大笑道:“陛下若是得知我去了边境,以他那么好面子的性格,当然不会同意你的建议,反而会将错就错,同意让我领兵。”

    “既然如此,殿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金碧桢点了点头,说道:“那好,事不宜迟,本宫马上出发,剩下的事便交予你了。”

    欧阳熙拱手道:“必不负殿下所托。”

    金碧桢连夜前往边境之事暂且不提,却说欧阳熙于次日参加早朝。

    秦皇见金碧桢不在,便问道:“我儿今日怎的不在?”

    欧阳熙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臣路过公主府时,问了一声,说是殿下偶感风寒,唯恐传染陛下,所以未曾前来。”

    秦皇闻言,冷哼了一声,说道:“她哪是偶感风寒,分明是在与朕置气。”随后看了看群臣,说道:“罢了,不等她了。”

    “众位爱卿,如今楚国日渐衰弱,此时不引兵攻之,更待何时?不知哪位爱卿愿领兵攻之?”

    一时间,秦国群臣议论纷纷。

    有人道:“启禀陛下,长公主殿下能征善战,可为主帅。”

    秦皇听了,笑道:“爱卿难道没听到欧阳卿之言?长公主病了,不便前去。”

    骠骑将军公孙参说道:“启禀陛下,老臣愿往。”

    秦皇笑了笑,说道:“朕也认为老将军前去最为合适,只是老将军毕竟年迈,万一……”

    公孙参虎目一瞪,说道:“陛下,老臣虽然年迈,但是尚可食酒吃肉,上马拉弓。还请陛下恩准。”

    秦皇闻言大喜,说道:“既然如此,那朕……”

    就在这时,忽然来了一个内侍,报道:“启禀陛下,公主殿下昨夜出城了。”

    秦皇大吃一惊,随即大怒,看着欧阳熙问道:“欧阳熙,你有何话可说?”

    欧阳熙不紧不慢的说道:“启禀陛下,臣也是莫名其妙,不如让蒙夺将军带兵前去将殿下追回?”

    秦皇闻言,看了看群臣,无奈的说道:“不必了,我儿有此孝心,朕心甚慰。”

    随后对公孙参道:“老将军,此番便由你做督军,率十万大军助长公主一臂之力。”

    公孙参连忙说道:“老臣遵旨。”

    …………

    楚国南阳郡,李元乾正与萧哲对弈,忽然有一内侍送来急信,李元乾打开一看,大吃一惊,说道:“秦国忽然派大军十万来犯。”

    萧哲亦是大惊,说道:“不是说秦国正在攻打义渠吗?怎么会突然来犯?”

    李元乾看完之后,无奈的说道:“秦军主将,是秦国长公主金碧桢。”

    萧哲连忙说道:“事不宜迟,赶紧告诉我父亲,让他亲自去镇守弘农郡。”

    李元乾却道:“来不及了,本宫回洛阳一趟,大将军还要坐镇宛城,不可轻动。”说着,轻装简从的向洛阳赶去。

    萧哲连忙去找萧洛,将秦国来犯的事情说了。萧洛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萧哲急道:“秦国长公主亲自带兵来犯,恐怕呼延将军未必挡的住。”

    萧洛笑了笑,说道:“放心吧,已经有人快我一步,去了洛阳。”

    萧哲问道:“父亲说的是何人?”

    萧洛看了看萧哲,没有说话,而是问道:“我让你办的事,都办了吗?”

    萧哲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我全都做了,可是表弟还是不愿意和咱们一起走。”

    萧洛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罢了,随他去吧。”想了想,又道:“找几个信得过的人,照看一下郭过。”

    萧哲说道:“父亲放心吧,我早让人去做了。”

    萧洛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

    陕县,呼延哲与金碧桢正面交战之后,败退于此。

    呼延哲一边无奈的让人前去洛阳求援,一边固守陕县。

    金碧桢得知后,笑道:“看来楚国内乱不小,都打了这么久,还不见援军。”随后正色道:“传令下去,围困陕县,不必攻打。”

    公孙参皱了皱眉头,说道:“长公主是想围点打援?可是呼延哲手下还有近十万大军,恐怕会被里应外合。”

    金碧桢笑了笑,说道:“公孙将军所言甚是,本宫自有妙计。”

    是夜,秦军大营忽然大乱,一支兵马冲了过来。呼延哲得知后,唯恐是计,不敢轻举妄动。之后见秦营纷乱渐息,不由得有些后悔。

    次日,又有一支兵马来进攻秦营,呼延哲不敢怠慢,连忙带兵前去相助,大杀一通后,忽然听得斥候来报:“秦营是空的。”

    呼延哲大惊,连忙喊道:“快撤回城内。”

    这时两旁忽然闯出无数秦军,呼延哲带兵厮杀突围,到了陕县城下,只听城上有人道:“呼延将军来晚了,此城已归我秦国矣。”

    呼延哲无奈之下,往西突围。正好路过一处峡谷,让人探查过后,才敢通行。刚刚过了峡谷不久,忽听两旁喊杀声起,呼延哲大呼道:“吾命休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一人喝道:“秦贼受死。”

    呼延哲一看,只见一个带着青铜面具的小将,带着不过千余兵马,将伏兵杀退。

    呼延哲大喜,连忙问道:“尔等是何处兵马?”

    那小将拱了拱手,说道:“末将乃是渑池守将,听闻将军有难,特来相助。”

    呼延哲连忙道谢,随后问道:“小将军叫何名字?带了多少兵马?”

    那小将军拱手道:“末将莫离,此番带了一千五百人。”

    呼延哲闻言,说道:“似乎有些少了。”

    莫离说道:“为今之计,只有固守渑池,以待机会。”

    呼延哲苦笑道:“哪里还有机会?”

    “末将在……在赶来之前已经打听到武陵郡的秦将军准备攻打秦国之蜀地。”

    呼延哲大喜,说道:“秦红玥将军不愧为我楚国双壁之一(另一个是大将军萧洛),果有远见。既然如此,那咱们快快前去渑池吧。”

    一路无话,就在大军进入渑池时,呼延哲忽然听到亲卫来报:“头戴青铜面具的小将军不见了。”

    呼延哲吓了一跳,这时渑池县令敢来,说道:“将军真乃神算,早早派人提了一千五百兵马,大破秦军。”

    呼延哲闻言一愣,问道:“你是说有人声称是本将的密令,调走了一千五百人?你就这么信了?”

    那县令看了看四周,低声道:“将军,那人叫莫离。”

    呼延哲不满道:“本将当然知道,不就是莫离……莫离?李……”呼延哲不由得吓了一跳,低声问道:“当真是他?”

    “下官不敢欺瞒将军。”

    “也罢,这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呀!”呼延哲叹息了一声,让人加紧做好防御工事。

    …………

    与此同时,渑池城外不远处,那个莫离看着大军进了城,便松了口气,这时一个小卒过来说道:“世……(被莫离瞥了一眼之后)公子,咱们快些回去吧,老爷会担心的。”

    莫离点了点头,说道:“好,传令下去,日夜兼程,赶回长沙。”

    …………

    伏牛山上,郭过无奈的看着薛弃,说道:“寨主,这写诗又不是吃饭,说吃就吃了,你也得让我好好想想,过几天再给你吧?”

    薛弃坐在地上,抱着郭过的大腿,说道:“我不管,你今日必须写一个特别简单的,让我好向义父他们证明,我会写诗。”

    郭过尝试着挣扎了一阵,最后只好妥协的说道:“那好吧,我尽量试试。”

    随后心中暗道:“不就写个简单点的诗吗?我还真知道一个特别合适。”

    然后让薛弃放开自己,取过纸笔,写下了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寨主,如果这个对你来说,还是特别难的话,我真的建议你不要再读书了。好好练武吧。”

    薛弃咳了两声,笑道:“我就知道军师一定有办法的。”说着拿着那首诗蹦蹦跳跳的跑了。

    郭过想了想,“不行,我也要找个人欺负一番。”于是便去找严术对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