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着婆婆去嫁人 » 第九十二篇 村民小组长

第九十二篇 村民小组长

    村民小组长

    二旦妻子要生娃了,他从广东回到家里,正好赶上选举村民小组长。说起这个村民小组长,现在谁也不想去沾这吃力不讨好的芝麻官,更何况现在改革开放,守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二旦被选上这芝麻官是预料中的事。

    他有点卵扯,怀疑乡亲们给他下了套子。要不是妻子临产,你用箩绳都休想套住他在这偏远的小山村里。

    这地方虽然有***的七律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奇峰竞秀的景色,但现在是经济社会的时代,社会上那些道德沦丧六亲不认的人都是因为利益因为钱而引起的,身上无钱,放屁都不响。

    谁都知道一个人是活在追求和希望中的。妻子却挺着个蝈蝈肚偎在二旦的怀里沾沾自喜说:“没想到你的人气还挺旺呢。”

    “旺个卵,谁稀罕?人家躲还躲不及呢。”二旦苦涩着脸白了妻子一眼。

    妻子一本正经说:“这也说明乡亲们信得过咱呀。你可要为自己争口气,也要为乡亲们干点实事。”

    “我又何尝不想呢?一个芝麻大的官,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人只有老弱病残,你想干实事怎么干呀?”

    “二旦,人心齐,泰山移,你不要光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咱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的家乡变成花花世界呢?如果全村人都往外面大城市挤,村庄还不成了荒村?你在家好好干,妈不相信干不出名堂!”五十多岁的母亲给儿子鼓劲。

    二旦望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心里热乎起来。二旦住在前湾,他所辖的组还有后湾和芭湾。三湾互成犄角,由于地势复杂,至今仍然没有修通公路。

    村里原来计划由向小娟向上级申报立项,后来因为齐副市长出事了,立项的事也泡汤了,向小娟这个大学生村官也调走了。

    山里物产丰富,野生蘑菇、木耳、冬笋,还有名贵的中草药,都是三湾人世世代代的财源。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下,原始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极大地制约着人们的思维和发展。

    二旦是无意中选上的村民小组长,他虽然受过中等教育,但要单枪匹马改变山里人因循守旧的面貌,也只能望梅止渴,他思前想后,千头万绪,决定还是要修通公路为主,山里人世世代代肩挑背驮的日子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他召集了三湾所有的父老乡亲在晒场上开会,说:“既然大家叫我当这个头,我也不想占着茅坑不拉屎,我想把咱三湾的路修通。”

    “修路是好事,可钱从哪里来?去年通电,你家里还贴了两头大猪呢。”后湾的三叔公发话说。

    二旦胸有成竹:“组里确实没有一分钱,但我算了一下,家家户户派劳力,以劳代资,这就用不了多少钱,我家今年养了四头猪,我打算把它卖了用来买炸药。”

    “你是好心,但你妈还有你老婆能同意吗?”有村民疑问。

    “我家由二旦说了算。”二旦妈从人群中站起身回答。听了二旦妈的话,乡亲们一个个来了神气,都赞成先修路。

    二旦到镇里找了一个技术员到村里测量,测完后,技术员进行了核算,说:“要修通这个简易公路至少也要五十余万,如果上级部门不立项拨款的话,光靠你们能行吗?”

    “没问题。”二旦肚子里打好了算盘,技术员在二旦家吃了饭就要走了,二旦出门后不想远送,技术员回头直说:“你交两百元吧,我这也累了一天,以后有什么技术难题找我就是了。”

    二旦到口袋里摸索了好一阵,零零碎碎总共不到一百元,便回屋向妻子要。妻子生气说“他怎么要收钱呢?这是为民办事呀!他还领着财政工资呢!”

    “就你觉悟高,人家累了一天了。”二对妻子不满。

    妻子白眼扔了两百元给二旦:“你真是个不打不算的人!”送走技术员后,二旦转回屋里问妻子:“家里还有多少钱?”

    “怎么,你要查我的账呀?”妻子没好气地回答。

    “不是,我是想拿出来修路。”

    “不行。”妻子反对说。

    二旦不明白:“怎么不行?”

    “你和妈都答应将家里的四头肥猪卖了修路,家里留点余钱,我就要生孩子了,你不管我吗?”

    “怎么会不管呢?”二旦把妻子揽进怀里,妻子挣脱出来,说:“我就知道你吃里扒外,我不答应。”

    “你不答应,那我就想别的办法。”二旦垂下了头。

    妻子见了有点于心不忍,皱了皱眉说:“你就不知道到县里去跑跑腿,咱们这里是革命老区,他们总不能不管吧?”

    “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二旦一拍大腿,马上准备动身,妻子拉了一把:“天都快黑啦,明天再去吧。”

    二旦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便奔县里去了。二旦妈起床后没见着儿子,问春妹:“二旦到哪去了?”

    “他去县里了。”

    “是不是为修路的事?”

    “是。”

    婆媳两个吃过午饭后,二旦还没有回来。这时,村主任却带着几个镇干部来找二旦,春妹不认识镇里干部,便问有啥事,村主任介绍说:“镇里来搞卫生健康大检查,二旦是组长,向他了解一些情况。”

    “他就是一个小组长,各人的卫生健康他管得着吗?”二旦妈不明白。

    村主任解释说:“卫生健康现在可是大事情呀,疫情防控现在采取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你们家有没有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呢?”

    “我们家没有来过陌生人。”二旦妈见来人围着春妹打量,解释说:“她一直在家里呀。”

    一个女干部说:大婶,现在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出门要记住戴好口罩。

    村主任问:“二旦呢?”

    “他去县里了。”二旦妈有些厌烦。

    “妈,我回来啦。”二旦远远地就接上了话,村主任迎上去:“二旦,镇里来搞疫情防控检查,你带我们去了解一下情况吧。”

    “啥?这个我也要管呀?”二旦有些无奈,只好带着村主任及镇里来的干部到后湾去了。

    二旦妈望着他们的背影说;“一个芝麻大的‘官’,事情还挺多的。”

    过了两个多小时后,二旦从后湾回来,垂头丧气,连个阴屁也不放,便躺到床上去了。

    妻子走到床前:“谁又惹你啦?”

    “芝芳嫂子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

    “手脚长在她身上,关你什么事呀?”母亲事不关己地说。

    二旦解释说:“可她的健康码是红的呀!为这事,我还被镇里干部训了一顿。”

    “得了吧,你一个芝麻官管得了吗?”妻子揶揄说。

    “她现在被送到县里隔离去了,说起这个疫情真是烦死人了。”

    “各人自扫门前雪,你愁啥呢?”

    “芝芳嫂子是回来照顾她婆婆的呀!”二旦着急说。

    “你就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吗?”妻子用指头点了一下丈夫的额头。

    二旦从床上下来说:“她要是核酸检验结果阳性的话,那事情可就大了,知情不报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妻子吃惊道:“有这么严重吗?”

    母亲十分担忧地说:“唉,这瘟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头呀。”

    二旦对母亲说:“妈,反正我们都打过疫苗了。”

    “我听说打过疫苗的人也有感染的。”

    二旦被母亲一句话塞得张不开嘴,春妹见状只好引开话题:“妈,只要防控得力,我们都不会有事的。二旦你今天到县上有眉目吗?”

    “有呀!你不说我还忘了,县里答应大力支持我们修路,我决定明天就动工。”二旦喜上眉梢。

    第二天,前湾、后湾、芭湾的男女老少全都投入了修路工地,二旦采取分段到户,任务到人的措施,得到大家的全力支持,二旦还特别对老弱病残的给予照顾,为了不使他们闲着,他安排老人和少年烧茶送水。由于是双休日,镇党委、政府除留守办公的外,全体干部职工都来到了三湾村的修路工地,请求二旦安排,镇里的刘技术员把二旦拉到旁边,二旦一下急了眼,说:“刘技术员,镇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我可付不起工资呀。你们还是回去吧。”

    王镇长听了走上前来回答说:“二旦同志,我们是来干义务工的,怎么能要你付工资呢,赶快安排我们吧。”

    “王镇长,这怎么行呢?”二旦不知所措,妻子腆着大肚子挑了一担泥正好赶来说:“王镇长,你们就跟我来吧,芭湾路段正缺人手。”

    王镇长带着十多个乡干部跟着春妹走了,他回头见技术员和二旦不知磨叽什么,并见技术员手上还拿着钱向二旦身上塞。王镇长见了当即鼓动说:“同志们,技术员正带头向三湾村修路捐款呢,我们也应该带头表示吧。”

    镇干部们听了王镇长的话,当即回头向二旦围了过来,有的一百,有的两百、三百,一些没带钱的镇干部,便向同事借来捐款,王乡镇捐了五百,二旦两眼闪着泪花,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妻子丢下簸箕过来帮二旦把钱收好,并不停向镇干部们道谢。

    刘技术员除了退还二百元工资外还捐献了三百元。这次在工地上就收到捐款五千五百元。镇干部们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三湾村的人一个个劲头更足了。

    晚上,妻子偎在二旦怀里,说:“今天,你这芝麻官还挺神气的,我觉得你一下子高大了许多。”

    “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现在,马上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了,我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二旦沉思说。

    夜深沉,月西斜。二旦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在谋划着三湾村以后怎么发展,自己既然接了这一百多号人的令牌,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你怎么还不睡?”妻子醒来见丈夫还没入睡,问:“想什么呀?”

    二旦回答说:“我琢磨今后怎样为乡亲们找一条致富的门路。”

    “哟!当了个芝麻官还真上瘾啦,还说帮乡亲们找致富门路,自己都穷锅陋灶的。”妻子揶揄说。

    二旦没有反驳,他一直在思考中。三湾连接镇里的公路有二十多华里,二旦除了将家里的四头肥猪卖了,还垫上了自己到南方打工带回来家用的五千元,在他的带动下,家家户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一条简易公路终于修通了前湾、后湾、芭湾。后湾在外跑运输发财的小顺子,把大货车开进村里向全村人承诺,凡是村里的父老乡亲第一次运货到外面,不收大家一分钱。乡亲们听了一个个喜气洋洋,以后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了。还有村里近千亩卖不出去的南竹,在小顺子的介绍下,引来了一个大老板,小顺子向乡亲们透露,老板愿意出一千五百万买下村里所有的南竹,并答应一个星期内签合同。

    小顺子找到二旦说:“咱们是不是马上把合同签了?”

    “你还是带我去见见老板再说吧。”二旦迟疑。

    小顺子迫不及待:“老板就在我家里,我怕夜长梦多。”

    二旦坚持己见,他去见了老板,还带老板走遍了三湾的每个角落。

    第二天,小顺子又来叫二旦去签合同,二旦没有答应,说要召开村民大会,在村民小组会上,乡亲们求富心切,卖了南竹,家家户户都能分上数万元,而二旦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二旦妈也不理解。

    吃晚饭时,母亲自言自语:这个小顺子在外面发了财却回来娶了带着四个孩子的寡妇,我真想不明白了,这次他又为咱们请来一个财神爷,二旦为啥不愿签合同呢?这不是要把财神爷撵走吗?

    “妈,我怎么会把财神爷撵走呢?我是想把三湾的摇钱树变成聚宝盆呀。”

    “啥聚宝盆?”妻子一头雾水。

    二旦不紧不慢,说:“妈,春妹,你们也知道我们三湾人的竹制工艺品可是出了名的呀,你们想,我们的南竹不加工就能卖上一千五百万,要是能招商合股深加工,那可就不是一千五百万的事啦。”

    “二旦,妈可小看你啦,你在外面闯荡了几年,长了不少见识,妈没有白养你。”二旦妈为儿子感到自豪。

    春妹听丈夫一说,也吃惊不小,探询:“那你怎么去招商呢?”

    “我已经跟小顺子引来的老板谈了,他很赞同我的想法,也同意了到我们三湾投资竹制品深加工,只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春妹问。

    “这事之前,老板打算买下我们的南竹,并付给小顺子五万元的中介费,现在我们不卖了,要他投资合股,小顺子肯定要向他索要五万元的中介费,老板要求这笔钱必须由我们三湾村来付。”

    “这事好办。春妹,你把家里留下的两千块钱给我,我找小顺子去。”二旦妈立马起身,春妹开了棕箱,把两千元一张一张数着给婆婆。

    二旦见天色已晚,说:“妈,明天再去了吧。”

    “不,这事不能拖。”母亲拿起电筒出了门。

    二旦只好跟着母亲一同前往。

    母子俩找到小顺子后,二旦妈将两千块钱塞给小顺子,说:“大侄子,咱村招商的事就这么定了。”

    “这是咋回事?”小顺子茫茫无涯。

    二旦解释说:“我妈的意思是,你为咱村请来了财神爷,立了大功,给你两千块钱的酬劳。”

    “二旦,村里的酬劳我一分不要,五万块钱是我跟老板说好了的,既然你们大家伙一千五百万不愿意签合同,那我就等于白白为村里人牵了一次线。”小顺子损失一笔五万元的浮财,心里很是生气,但面对二旦母子俩的行为,他又不好怎么发作,他将两千块钱塞回了二旦母亲手里。

    二旦见小顺子还不知道老板要来村里投资,便告知说:“老板现在同意到咱村投资了。”

    “那好呀!我的五万块钱中介费就找老板去要。”小顺子眼睛一亮,这样的钱不赚白不赚。

    二旦妈又把钱塞到小顺子手上:“小顺子,这两千块是我家的私房钱,我代表咱三湾父老乡亲向你表示感谢,但你要求老板给你五万块钱的事就千万别提了。”

    “你凭啥呢?”小顺子以为二旦母亲想独吞这笔钱,说话带着盛气凌人。

    二旦母亲心底无私,坚定地说:“我凭的是村里的父老乡亲,你也是三湾的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小顺子能有今天,父老乡亲的情我不会忘记,但我能发财凭的就是自己的聪明才智。你要我五万不拿要你的两千,我傻吗?你一年能赚几个五万块?你们母子想独吞?没门!”小顺子油盐不进,还以为二旦母子俩吃了黑钱。

    二旦妈从小顺子手上夺回两千块钱说:“小顺子,我知道你脑子活,这些年挣了不少钱,我家二旦虽然没你钱多,但我们就是要钱救命,也不会吃一分不花力气的黑钱。”

    小顺子没有吱声,二旦诚恳地说:“顺子大哥,我也是为咱三湾的长远利益打算呀,我们既要有摇钱树,又要有聚宝盆,到时候,我们有了自己的企业,咱村的兄弟姐妹,还用到外面去打工吗?”

    小顺子听了二旦和大妈的话,转了口气说:“大婶子,二旦,我知道你们是为了大家伙过上好日子,但这五万块也是我应该得的呀。”

    二旦妈镇定地说:“小顺子,你想要这五万块也可以,这钱二旦已经答应老板由村里出了,到时候,我就告诉村里的父老乡亲,让大家伙共同来支付给你。”

    “别、别、别。”小顺子听大婶子这么一说,急傻了眼,他沉思了一会说:“我看这样吧,二旦,你是村民小组长,官虽然不大,可也是咱三湾的头,这些年,你们一家为了村里通电、修路已经贴了好几头大猪了,这五万块钱,咱们二一添作五对半平分,我够义气了吧?”

    “小顺子,为了家乡的发展,这钱我们坚决不能要。”大婶子十分坚定,二旦也和母亲站在一边。小顺子一头雾水:“我真不明白,这个钱是我事先就和老板谈好了的,作为中介费,国家法律也允许收的,你们拱手不要到底图的啥呢?”

    “我们图的是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二旦语气坚定。

    小顺子见状,豁出一身劲,说:“我的家境比你们强过十倍,你们不要,行,我也不要!”

    “好,像个爷们!”二旦妈将两千块塞到小顺子手里:“这两千块钱就算我代表咱三湾的父老乡亲对你的感谢了。大家伙不会忘记是你请来的财神爷。”

    “大婶子,我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这不是打我的脸吗?”小顺子将钱塞回了大婶子手上。

    二旦妈做通了小顺子的思想,心里甜蜜蜜的。

    一个月后,三湾村作为革命老区,通村公路的水泥地面硬化,得到了上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条亮丽的水泥公路展现在三湾人面前。

    三个月后,一个由外商投资三千万元的竹制品工艺有限公司在三湾村挂牌成立了。前湾、后湾、芭湾以及邻近外出务工的小伙姑娘,像一窝蜂似的全回了村,二旦一下子觉得自己这个芝麻官高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