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加入银河联邦 » 第3章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一)

第3章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一)

    火星在古华夏民族被称为“荧惑星”,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火星有很多特征与地球相似。它的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4°,和地球一样有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它自转一周比地球多半个多小时,所以火星和地球的昼夜长短基本差不多。火星上的平均温度为零下二十三度,相当于地球上北温带一部分地区冬季的温度。火星的自转轴也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几乎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角度相同,所以火星也像地球那样有冬去春回,寒来暑往。但是由于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所以火星上的每个季节都比地球上相同的季节要寒冷。另外,由于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比地球椭圆轨道要扁,导致火星南北半球的四季差异比地球上更为显著。由于同样的原因,火星上四季长度的差异也比地球上四季长度的差异更大。地球上各个季节长度的差异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五,而火星上北半球的春季竟比秋季长三分之一左右。

    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大致都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就会凝结。火星大气中的水份极少,原来有科学家估计,倘若把火星上的水冰全部融化成水,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十米深的大海。与我们地球表面的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另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火星的两极地区有很厚的冰层,其水分的总蕴藏量应该很大。

    火星原貌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克隆版本的地球,其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海洋、山川以及沙漠。比如,火星的奥林匹斯山以及其它环形的火山由于其海拔较高,所以并没有像平原地区那样覆盖众多的绿色植被,火星上也有地球上的萨哈拉大沙漠和澳洲中部沙漠那样的大沙漠。火星上还有地球上一样的高纬度、低纬度以及极地地区的地貌,其中一些地方颇似地球上的苔原及冰川地貌,火星极地的地貌跟俄罗斯北部地区很相似。火星热带和亚热带跟地球上的南美洲和非洲雨林地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火星上面有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匹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有高约14公里,宽过6500公里的塔尔西斯高原。火星的火山主要分布于塔尔西斯高原、埃律西姆地区和零星分布于南方高原上,例如希腊平原东北的泰瑞纳山。奥林帕斯山有27公里高,600公里宽。其他四座包括艾斯克雷尔斯山、帕弗尼斯山、阿尔西亚山和亚拔山。亚拔山在塔尔西斯高原最北边,基座宽达一千六百公里,是太阳系最大的山。

    火星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较小的火山群,以埃律西姆山为主体,北南各有较矮的赫克提斯山和欧伯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火星上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上虽然年平均温度是零下摄氏二十三度,但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差很大,导致火星的赤道带夏季白天温度可以达到摄氏二十七度,相当于地球温带地区春秋季节的温度,科学家们被这个数据打动了:看来火星上很适合人类生存。

    科学家们根据众多探测器提供的资料分析,虽然火星上气压低,液态水很难在低气压下存在,但是火星两极有很厚的冰层,这就对开发火星所需要的水源提供了保障。而且,地下的水冰永冻土可由极区延伸至纬度约60°的地区。这就说明火星的水源很丰富。一部分科学家则相惜火星上一定有液态水,甚至很可能有生命存在。

    通过各种探测器从各个角度各个部位对火星的全面科学探测,科学家们得出了结论,向火星移民不成问题。

    在地球人类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人类都是把火星作为地球以外的太空生命最可能的星球,因此,在科幻领域,火星也一直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星球。不同于金星,火星的表面长期以来一直有可见的疤痕,借助光学望远镜就能看到;火星颜色也是独特的红色。早期的火星观察者们将他们看到的东西解读成地质现象:阻隔红色的蓝绿色地带被视作海洋或植被覆盖的区域;被广泛看作由冰雪构成的极地冰盖会随季节增长、消融;明暗变化的纹样则暗示着云层或森林的存在。直到二十世纪初,许多科学家也依然确信火星上有生命的存在(包括有智慧的类人生命),就算不确定,也认为可能性很大。19世纪后期的一位科学家乔瓦尼·斯基亚帕雷利还正式公布了一套错综复杂的火星沟渠网络,这一词语被广泛译为“运河”。另一位天文学家珀西瓦尔·罗威尔在《火星与火星运河》和《火星,生命之家》中构建的火星是一个凉爽、干燥的世界,拥有巨大的红色沙漠和少数适耕地,但完全适合维系生命。罗威尔认为,火星上存在着一个古老、先进且政治上更成熟的火星文明,该文明建造了运河系统,以应对正在冷却、干旱、死去的世界的严酷气候。这一图景启发了许多关于火星的早期科幻小说。然而,20世纪中期发生的“飞掠火星的水手四号探测器”和“海盗号探测器”拍下的照片表明:火星极度寒冷,几乎没有大气层;虽然火星表面存在着巨大的、由远古的水流造成的沟渠,但是斯基亚帕雷利宣称的复杂网络并不存在,植被区域也纯属子虚乌有。更晚一些的火星任务传回的数据——来自拓荒者号、火星全球探勘者号、火星奥德赛号、火星探测漫游者、火星侦查轨道卫星和凤凰号大大增进了人们关于火星的科学认识,并广泛印证了水手号和海盗号留下的印象,但也佐证了水曾经在星球表面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