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贼之大明战神 » 第110章 岂容尔等宵小诬蔑

第110章 岂容尔等宵小诬蔑

    李景隆攻下北平城的消息传到南京城后,差点把江南士族给郁闷死:本想着李景隆是个草包,结果李景隆却成了战神。

    为了把李景隆推上去,江南士族花了近百万两银子,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江南士族的银子就打水漂了,找谁喊冤去。

    因此,江南士族开始行动起来,想要把李景隆从平虏大将军的位置上拉下来。

    王程和蔡坤两人先去找了黄子澄,希望说服黄子澄这个天子近臣,让黄子澄建议朱允炆召回李景隆,理由都给黄子澄想好了——功高盖主!

    但黄子澄在第一时间就拒绝了王程和蔡坤,因为黄子澄也有自己的打算。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的榜眼,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人才中人才。

    年幼读书时,黄子澄就有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权倾天下,芸芸众生在他面前俯首称臣。

    进入朝堂后,黄子澄一直寻找机会,经过不懈努力和按照操作,他进入东宫,当了太子伴读。能给太子当伴读的人,都是未来六部尚书的候选人。

    然而造化弄人,朱标还没当上皇帝,就翘了辫子,让黄子澄心如死灰。

    万万没想到,太祖朱元璋居然不按常理出牌,任命朱允炆为皇太孙,直接当接班人培养,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黄子澄辅佐过朱标,又是才华满腹,就被朱元璋选中做了朱允炆的老师。

    通过六、七年的相处,黄子澄以自己才华征服了朱允炆,朱允炆对他言听计从。

    朱允炆登基后,第一时间就任命黄子澄为正三品太常寺卿。

    太常寺是封建社会负责礼乐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太常寺卿以皇帝副手的身份出现;另外皇帝的寝庙陵园,也是由太常寺打理。因此,太常寺卿都是皇帝非常信任、重视的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黄子澄完成了华丽的转变后,开始把目光瞄准了更高的位置——六部尚书。

    要想当六部尚书,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政绩,但太常寺这种管祭祀的单位,根本没法出政绩,黄子澄只能另辟他路。

    黄子澄乃是天子近臣,建文帝的心腹,朱允炆经常会找他参赞军机要务,咨询朝政,这给了黄子澄出政绩的机会。

    当时,王程和蔡坤游说黄子澄,让他推荐李景隆为平虏大将军,黄子澄内心是拒绝的,毕竟李景隆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但王程告诉黄子澄,朝廷有五十万大军,哪怕是头猪指挥,也能完虐朱棣。

    黄子澄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看在那份丰厚的礼物份上,黄子澄答应了下来,向建文帝推荐了李景隆。

    现在李景隆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北平城,这份功绩不说是旷古烁今,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黄子澄身为推荐人,也与有荣焉!因为推荐李景隆时,他黄子澄可是“力排众议”,冒着被千夫所指的“巨大压力”,慧眼识珠……

    平虏功劳是李景隆的,也是他黄子澄的!

    等李景隆平定燕王叛乱后,凭借推荐李景隆的功绩,黄子澄相信自己可以进入六部尚书行列!

    因此,王程第二次来游说时,黄子澄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区区钱财,怎能和正二品的官位相比?

    王程和蔡坤没法,只能换人游说,他们思来想去,倒李的最好带头人是耿炳文。

    “……,侯爷,如果曹国公顺利平叛,就会显得您无能,长兴侯府的脸往哪里搁?”讲述完倒李的原因后,王程说道,“从这方面说,我们江南士族和长兴侯府都是受害者!”

    不得不说,王程的这个切入点,正中耿炳文的痛处。南京城中,最不想李景隆胜利的人,就是耿炳文!

    “简直是胡说八道!本侯岂是嫉贤妒能之辈?”承认是不可能承认的,打死都不可能承认,耿炳文人老成精,这点道理还是懂得,赶紧矢口否认。

    王程淡淡一笑,赶紧认错,说道,“是是,侯爷雅量高致,岂是我等乡野村民所能比附……”

    大家都是场面人,什么场面没见过。如果耿炳文真不恨李景隆,应该直接把王程两人赶走。

    “侯爷,我等只是怀疑,曹国公兵不血刃拿下北平城,是燕王和他的合谋!”蔡坤赶紧转移话题。

    耿炳文看看蔡坤,面无表情地说道,“曹国公奉旨平乱,攻下北平城有功于社稷,乃是我大明之功臣,岂容尔等宵小诬蔑!”

    “侯爷,您是百战名将,论守城的本事,在整个大明都是数一数二!”王程两眼盯着耿炳文,慢慢说道,“以侯爷的经验来分析一下,五十万大军,三天攻下北平城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强攻,几乎没有可能,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都不一定能拿下来;如果有内应,双方里应外合,倒是有可能!”耿炳文丝毫没有犹豫,就给出了答案。

    这个问题,耿炳文已经想了好几天,他始终没想通,李景隆是如何拿下北平城?

    当年,耿炳文守长兴时,凭借一万守军,整整守了十年,张士诚都没拿下长兴。北平城可是元朝的大都,城高池深,比长兴城厉害多了。

    最后,耿炳文得出了唯一一个答案,那就是里应外合,有人给李景隆开了城门。

    但让耿炳文想不通的是,李景隆在战报中并没有提及这个内应,也没有给这个内应请功,这很奇怪。

    耿炳文猜测,这个内应应该还潜伏在朱棣身边,李景隆才不透露内应的信息。

    “诚如侯爷所言,曹国公在北平城中有内应,打开了城门,让朝廷大军攻进了北平城!那请问侯爷,燕王的那些儿子和死忠,就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大军进城,不做抵抗?这合理吗?”王程问道。

    听了王程的话,耿炳文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