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贼之大明战神 » 第41章 宁王善谋,燕王善战

第41章 宁王善谋,燕王善战

    “谷王和辽王应该会回京!”李佑笑了笑,说道。

    “哦?这是为何?”李景隆听了李佑给出的结论,有些不明白。

    为何?

    因为历史书上写着,谷王带了三千人回南京,等朱棣兵临城下时,和李景隆一起献了城;而辽王朱植回京之后,就被削了护卫,成了空架子,等朱棣上台,改封辽王封地为荆州,住进了自焚而亡的湘王家中。

    当然,李佑肯定不会把这些说出来,他要“分析”给李景隆听,反正结果已经有了,无论李佑说什么理由,都是成立的。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封辽王,次年命辽王就藩广宁府,由武定侯郭英督造,然而太祖怜惜民力,恐将士艰苦,三番五次下旨停造,辽王府至今未建成。辽王现在只能以树栅为营,住在广宁府外的荒郊野地中,可以说辽王是最悲催的藩王,一点也不为过!”李佑开始装神弄鬼、有模有样地分析起来,“现在皇帝下旨让辽王回京,哪怕南京是龙潭虎穴,比起塞外的苦寒之地,辽王也会不假思索地回去!更何况,燕王现在已经起兵,皇帝肯定不敢做太过分的事情……”

    “至于谷王,回京也是他最好的选择!”李佑继续说道,“宣府离北平只有三百里,如果谷王不和燕王合作,燕王三五天就可以兵临宣府,时刻威胁着谷王的安全;如果谷王与燕王合作,面临地则是朝廷的五十万大军,或许顷刻之间就会身死道消。所以,回南京成了谷王最优的选择,既能保全性命,又能彰显忠义,何乐不为?”

    听完李佑的分析,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来,燕王唯一的援军就是宁王了?”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李佑挠了挠后脑勺,假模假式地说道。

    “为何说不是?”李景隆有些纳闷的问道。

    “因为宁王封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治下九十余城,控地达千里,有带甲之士八万,革车六千,实力为诸王最雄!”李佑拽了一句文绉绉的话。

    李佑这话一出口,李景隆瞬间明白了:宁王实力强横,如果他出兵支援朱棣,那么这支部队以谁为主?打下天下后,那个位子给谁坐?这个矛盾不可调和。

    想了想,李景隆开口问道,“那为何说是呢?”

    “因为宁王也不想被削爵为民,人这一辈子,总要追求些功名利禄,宁王能舍得这些东西吗?”李佑淡淡一笑,指着地图说道,“宁王如果回到南京,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留在大宁,有燕王在前面帮他冲锋陷阵,至少也能做一方列土封疆的诸侯,称霸一方的霸主。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宁王肯定不想燕王倒下……”

    听完之后,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的确要提防燕王与宁王勾结!”

    “不是要防止两人勾结,而是要防止燕王拿下大宁城,将宁王麾下的八万带甲之士收归己有,再和草原上的部族沆瀣一气……”李佑面色严肃的说道。

    在史书上,永乐皇帝除了造反上台这一污点外,剩下的都是功绩,比如修《永乐大典》、造北京城、七下西洋、四征安南、五征蒙古,允文允武,可谓一代伟人。

    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而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后世之人只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分析、推测史实。

    朱棣登顶的过程其实非常不光彩,可以这么说,他是联合了蒙元残余势力,打败了大明的百万军队,干掉了朱允炆,才得以登上帝位。登上帝位后,朱棣及其子孙将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从史书给剔除了。

    这绝不是往朱棣身上泼脏水,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朱棣上台后,以三千塞外“降丁”建立了三千营,这些所谓的“降丁”实则是蒙古部族的雇佣兵;还有一件事,很多书中都有朱棣“弃大宁予兀良哈”记录,史学家们分析,朱棣这样做有酬功嫌疑,答谢兀良哈三卫在靖难过程中给朱棣的帮助。

    所以,朱棣联合草原势力是板上钉钉的事。

    李佑穿越前,恰恰在网上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才给了李景隆这个结论。

    别看李佑分析地头头是道,其实他压根就不懂战争,他只是知道历史的时间线和事件,然后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往上靠,以便说服李景隆,让李景隆相信自己是受了李文忠的指点。

    李佑的话一落音,李景隆脸色瞬间难看了不少。

    李景隆并不怕宁王三卫,他怕那些草原部族。草原上的部族八成以上都是骑兵,这些骑兵勇猛善战、武力凶悍,更关键的是骑兵来如风雨、去似雷霆,战斗力很强。

    而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八、九成是步兵,还是三流战力的步兵,如果对阵蒙古骑兵,一旦战阵出现崩溃,那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如果朱棣只和宁王勾勾搭搭,平虏大军和靖难大军的胜负,或许在五五之数;如果再加上草原部族,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向靖难大军倒去。

    想到这里,李景隆觉得浑身发冷,脊背发凉。

    深吸了一口气,李景隆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李佑,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听说宁王善谋,燕王善战,两人万一真的联合起来,绝对是一个大麻烦!所以,我们要想法破坏宁王和燕王联合!”李佑伸了一个懒腰,一副百无聊赖的表情,看着李景隆说道,“这就得国公爷您出面了,麻烦您写封信给宁王,告诉宁王,燕王会对他不利,出阴招拿下大宁城!”

    宁王朱权十三岁被封为宁王,十五岁就藩大宁,平常喜欢研究史籍,亲自编撰了《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等书籍,还将大宁府下辖的九十多城池治理的很好。

    朱权还时不时跟朱棣、朱棡一起,带着士兵到草原上浪,出塞捕虏,肃清沙漠。朱权在背后出谋划策,朱棣和朱棡两人在前面执行,是个谋略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