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剑客行记 » 第0027章 赏赐

第0027章 赏赐

    杨广继续说:“对了,李公公,传朕旨意,迁都洛阳!”

    李公公一听,大惊失色,哆哆嗦嗦地说:“陛下,此事还望慎重考虑!迁都,并非一日之功啊!”

    杨广继续语出惊人,“还有,在圣旨上,再加上修建一条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运河,你快去办吧。”

    杨广的声音虽小,在李公公耳旁,却如同春日里的一声惊雷,轰隆隆作响。

    “什么?!陛下,您怎么......”李公公极其惊讶地说道。

    杨广接话,斩钉截铁地说:“朕思考良久,觉得,这两件事,还是同时进行比较好。”

    李公公立刻开解道:“陛下,这迁都洛阳,都已经劳民伤财了。如果再加上修建运河,老奴觉得,恐怕......”

    “恐怕百姓会造反,对吧?”杨广继续惊世骇俗地说。

    “是,陛下,老奴就是这个意思。”李公公觉得,什么都瞒不过杨广。

    杨广口出狂言:“就算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想造反,李公公,这不是还有那三个大家族嘛!”

    李公公一听,恍然大悟,说:“陛下的意思是......”

    杨广哈哈大笑,不再言语。

    李公公也操着尖细的声音,猖狂大笑。

    旁边的侍从们,都懦弱地低垂着头,一言不发,不敢说话。

    官道之上,大批士兵,排成长龙,大张旗鼓,声势浩大。

    队伍的中央。

    一位身穿盔甲,神采奕奕的老人,骑着骏马。

    而且,还一丝不苟地将白发,扎于头盔之下。

    老人转身,对着旁边的马车,和蔼可亲地说:“凝儿,前方就是大兴城了。”

    杨凝撩开马车帷幕,看着前方,疑惑道:“杨爷爷,怎么没有百姓出来迎接啊?”

    杨素若有所思,说:“可能发生了重要的事,所以那些百姓才没有出城。”

    “那杨爷爷,什么事,比凯旋而归还重要?”杨凝一针见血地说。

    杨素摸着洁白的胡须,说:“应该是陛下,下达了命令,而且,等我们进入大兴城之后,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杨凝恍然大悟,说:“杨爷爷说得对,那我们快走吧!”

    “不急,大军刚刚经历了许多场大战,人困马乏,不能冒冒失失地加行军速度。”杨素开门见山地说。

    “凝儿知道了,对不起,杨爷爷,是凝儿太天真了。”杨凝茅塞顿开,说道。

    杨素轻笑,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凝儿,你还小,所以,不懂这些,很正常。”

    杨凝低垂下头,心悦诚服地说:“是,杨爷爷教训得是。”

    杨素摸着胡须,说:“孺子可教也。”

    大军惊师动众地进入大兴城。

    由于队伍过长,最前面的士兵们已经进入兵营,最后面的士兵们还在大兴城城门外。

    杨素宝刀未老,还骑着马,静静地看着周围的百态横生。

    有卖面的商贩,有算命的先生,有卖艺的演员,有行走的贫民,有赶考的书生。

    还有接待客人的怡红院,还有卖着烧酒的客尧居,还有门庭若市的当铺,还有卖名贵药的药铺。

    所有的平民百姓,都疑惑地看着大军进入街道,议论纷纷。

    “老张啊,你消息灵通,这么多士兵,究竟去干什么了?”

    “老王,你有所不知,汉王反叛了,这些士兵,就是去镇压叛乱。”

    “什么?!汉王反叛,我这么不知道?”

    “你整日沉迷于酒色,自然不知道。兄弟我奉劝你一句,当心染上花柳病。”

    “老张,你说得对,我以后,一定改!”

    “希望如此吧!”

    杨凝乘坐的马车,被两匹骏马拉着,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

    然后,杨凝听到沸沸扬扬的人声,就撩开帷幕,问:“杨爷爷,这不是有如此多的百姓吗?为何没有百姓出来迎接我们?”

    “可能是陛下没有张扬,毕竟,叛军首领是陛下的五弟,杨谅。家丑不外扬。”杨素突然灵光一闪,说道。

    “原来如此,杨爷爷就是厉害,不像凝儿,笨笨的,连辰锋为何离开,都不清楚。”杨凝怅然若失,说道。

    杨素安慰道:“凝儿,你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很聪明的了,不用妄自菲薄。”

    “而且,要达到我这样的思维深度,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

    “见得多了,不会的也会了。”

    杨凝俏脸黯淡无光,难受地问:“杨爷爷,事情真的无法挽回了吗?”

    “是啊,凝儿,不管你愿不愿意,往事已逝,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杨素想起了什么,百感交集。

    杨凝一听,察觉到了什么,疑惑地问:“杨爷爷,难道你也......”

    杨素思绪万千,但语气却异常平和,说:“是啊,谁没有年轻过,此事不提也罢。”

    杨凝立刻破涕为笑,然后感叹:“没想到,杨爷爷也会有伤心事。”

    “凝儿你开心就好,而且,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办法。”杨素意有所指地说。

    “是是是,凝儿明白了。”杨凝觉得心情好了许多。

    皇宫内。

    “上朝!”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

    “微臣叩见陛下,陛下身体安康!”众大臣双膝跪地,顶礼膜拜,异口同声地喊。

    杨广从一旁的偏门进入大殿,语气淡漠地说:“众位爱卿平身。”

    大臣们同时起身,有序地排成几排。

    杨广走到金灿灿的龙椅之前,坐下,用一只手撑着脸,说:“众爱卿,可有重要的事禀报?”

    一位大臣出列,拿着玉牌,说:“启禀陛下,臣觉得,迁都洛阳和修建大运河,极其不妥!”

    “杜大人说来听听,哪里不妥了?”杨广并未因为大臣的指责,而气恼。

    杜如晦侃侃而谈:“回陛下的话,首先,哪里有那么多合格的民夫,以供调用。”

    “其次,由于此次镇压汉王反叛,国库已经空虚,难以发给民夫们钱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那些民夫们发生矛盾,该如何处理,因为大部分士兵,已经去镇压汉王叛乱了!”

    杨广沉吟片刻,说:“第一点很简单,将那些身强力壮的小儿与老人征调,不就可以喽!”

    杜如晦立刻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若真如此做,恐怕那些百姓会心生怨恨的!”

    杨广面色一沉,一捏龙椅扶手,不容置疑地说:“朕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

    “陛下是皇帝,臣只是一介莽夫。”杜如晦不得不无奈道。

    杨广脸上的阴沉消失,继续说:“第二点,也很简单,加大赋税,使国库充盈,边修运河与新都,边收取钱粮。”

    杜如晦没敢再讲话,怕触及杨广的怒火。

    杨广喋喋不休:“最后一点,也很简单,你们还不知道,杨素杨将军,已经凯旋而归了,他已经完完全全地镇压住了汉王叛乱。”

    突然,一位太监进入,没行礼,就急匆匆地走到杨广身边,在杨广耳边,耳语几句。

    杨广一听,脸色好了许多,喜不自禁,说:“让他进来吧!”

    太监毕恭毕敬地答:“喳!”

    太监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大殿。

    杨广兴高采烈地说:“众位大臣,说曹操曹操到,杨将军回来了!”

    那些大臣议论纷纷。

    “什么?这才不足一个月,杨将军是怎么赢的?”

    “是啊,路途遥远,怎么如此之快?”

    “难道杨将军是用飞的?”

    就这样,任凭众大臣如何议论,杨广依旧一言不发地敲着龙椅扶手。

    之后,大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杨将军觐见!”

    众大臣立刻停下议论,束手而立,低眉顺眼。

    杨素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杨素走到大殿中央,跪下,行礼,然后低垂着头,说:“启禀陛下,老臣不辱使命,斩杀叛军约十万,俘虏士兵约四万。”

    杨广满意颔首,然后赞赏道:“不愧是杨将军,那我军伤亡多少?”

    杨素沉默一会儿,才如实回答:“回陛下,此次我军死亡约莫五万,伤六万!”

    那些大臣们,纷纷瞠目结舌。

    一位大臣难以置信地问:“杨将军,你攻打下多少座城池?”

    “晋州、绛州、吕州的州城,只要是没降的,通通攻下了!”杨素觉得有些难堪,毕竟,死伤了那么多士兵。

    希望陛下不会因此而责罚我。

    那些大臣们大吃一惊,纷纷说话。

    “不愧是大隋猛虎,杨将军实在是厉害,居然靠区区二十万军队,就攻下了如此多的城池!”

    “是啊,马大人说得对,而且,杨将军还速度飞快,实在是令人惊讶!”

    “陛下一定会好好赏赐你的!”

    杨素镇定自若地回答:“汉王只有十五万军队,而我有二十万士兵,活捉汉王,算不得什么!”

    大臣们更加惊讶了,瞠目结舌地说:“什么?!还活捉了汉王杨谅?”

    “我的乖乖,杨将军居然恐怖如斯!”

    “是啊,大隋猛虎,果然名不虚传!”

    杨广静静地等众大臣说完,才抚掌大笑,然后说:“杨将军,你很不错!”

    “只要是你想要的东西,朕通通满足你!”

    杨素一听,提起的心放下,暗暗松了口气,同时回答:“启禀陛下,老臣并不想要赏赐。老臣只求陛下,好好安顿那些死亡士兵们的家属。”

    “毕竟,父母丧子,妻子丧夫,儿女丧父,实在是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