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一卷 040 在出巡中深受农奴爱戴的保罗沙皇

第一卷 040 在出巡中深受农奴爱戴的保罗沙皇

    在加特契纳的保罗沙皇,其实对于苏沃洛夫来了,又不出席活动的荒诞行为极为恼火,但是在他小心眼的同时,对于老元帅居然还极为宽容,并没有施加任何的惩罚措施或者对贵族阶级常见的那种“人格羞辱”。

    老元帅现在没有担任任何职务,赋闲在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处罚方式可用。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保罗解除了苏沃洛夫在诺夫哥罗德自家庄园的禁足措施,但是进一步的职务安排,就一个词:“没有”。

    当然了,保罗觉得这个瘦小枯干的小老头还真有意思,明明都已经认了七成以上的新政内容,唯独在一个军事改革的“普鲁士化”上寸土不让,也是他为啥对付别人都小心眼,给老元帅还留了余地。

    前提是,他可别知道有的密谋集团打着老元帅的旗号偷摸做事。

    现在,他在加特契纳心情大好,在加特契纳和自己当皇太子的时候解放的那些农奴聊天,算是一种消遣,而且是体察民情,这些农奴虽然名头上还是“农奴”,但是本地算是“三日敕令”执行最严格的地方,本地的地方官在请愿书里曾经问过沙皇,农妇也算么?

    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冷笑话,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就有了比较搞笑的情况。

    在乌克兰地区的大地主们,一个劲儿的高呼“皇上万岁”,因为当地的传统劳动是“两日徭役”,虽然大家都是农奴主,但是他们这里有些老实的地主只有两天徭役,算是当地的一个传统。

    同时,农奴们也在高呼“皇上万岁”,因为他们那里有些王八蛋地主,剥削起来比俄罗斯那边还要狠!至于两天变三天这种事儿,根据村社自治的传统,能不能贯彻下来还两说的,外加有些人会说了,皇上只让我们一周给老爷干三天活,这是上限!

    果然,在俄罗斯,有些事情就不能用常理来揣度。

    至于加特契纳的地方官提出来的农妇问题么,就是有的农奴的婆娘,禁止拆散家庭这一条的实施,而且考虑到俄国娘们剽悍的属性,她们会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敕令讲的是她们的老头子,而不是她们,因此总有人拒绝去打面包......

    这问题,其实在彼得堡周围,也不光是加特契纳一地的特有问题,保罗的宣言看上去已经很规范了,但是正反双方都在借着皇上的新政给自己卡BUG牟利,这下可热闹了。

    不过这位俄国皇帝到了哪里,只要是他的仪仗出现的地方,让路过的农奴们看到了,还是真的有人挥舞着他们的皮帽或者草帽,在那里高呼“我们的小父亲,帕维尔·彼得洛维奇万岁”。

    在俄罗斯这边,问题其实还是很多的。

    保罗在看了地方官的请愿书以后,就召见了本省负责加特契纳以及周边几个城镇的二级秘书问话,在听取了意见以后,他也认为应该更规范一些。

    “加特契纳一直都是我的领地,这里也是第一个执行三日敕令的地方,要规范所有人的行为,要他们不要钻国家法律的空子!不光是地主,也包括农奴,这两者家里的婆娘也是,都不要整天惹是生非。”

    “陛下,那农奴剧场里的演员怎么办?”

    还真有个秘书提了个问题,这就需要萨尔特科夫亲王的次子,年轻但是老练的文官亚历山大出来吟唱了。

    今天还偏偏是巴甫洛夫斯基团的军官在宫内执勤,索洛维约夫就看到了这家伙用一套行云流水的长难句在解释问题,果然长得像是汉弗莱爵士,这技能包也如出一辙。

    “那结论是什么?”

    “任何人都不允许违背敕令的本意,陛下,如果有人要钻法律的空子,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那就按照这个办,萨沙,回到彼得堡的时候,要你父亲召集枢密院的常任议员组织一个委员会,还有俄语的文法专家。”

    “陛下,不要法语的文法专家么?”

    “咱们国家的农民,有几个能听得懂法国话的?只要俄语专家!”

    “是,陛下。”

    而且他有一个倾向,把伯纳德的活也一起干了。

    然后保罗也有点闲不住,这还是早上,比工作时间都要早,他就出来召集这些文官和秘书,他们都是前一天晚上急急忙忙从各自驻地过来的,要知道女皇时期到哪里巡视,也没有这样惊人的举措,整天就是召见官员和在地乡绅,还发出来一道又一道的口谕......

    就是旁观的,都觉得他有点急功近利,不过也难怪,女皇的登基路径,其实跟唐朝那位女皇,有那么点像,都是挤掉了儿子的位置。

    保罗做事情急躁,也并不奇怪。

    现在他遣散了官员,甚至把小萨尔特科夫亲王也给打发去起草文件了,就准备去花园那边看看。

    “你们几个值班军官,先去备马。索洛维约夫,卡尔波夫,你们两个跟着我来。”

    都说了要“备马”,应该是要出去骑马巡视领地,保罗这人很性急,他觉得加特契纳的官员还算忠诚,但是临近的一些地方就不一定了。

    不过叫他们两个跟着过来,大概是卡尔波夫的剑术厉害,而索洛维约夫能双持手枪乱射不说,脑子可比一般的只会“乌拉”的军官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但是他进到花园里,却是直奔着儿媳妇去了。

    保罗这人,要是做个普通的富家翁,一定是个顾家的好家主。

    “路易莎,你越发的光彩照人了,这样很好,要多活动。如果不太方便的话,可以让仆人抬着你出来散心。”

    甚至保罗还叫的是太子妃的本名,可见这个“偏心眼公公”,也确实跟一般人家的公婆没什么大的区别,哪怕是这是皇室。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好事,不要太过忧虑。”

    这个儿媳妇,就是可怜的时候才更让人喜欢,亚历山大这次也是赶巧了直接命中,不需要女官在一旁解释“上帝是万能的”。

    亚历山大并不在花园这边,而是跟康斯坦丁到军团里去了,这倒是保罗安排的任务,在沙皇召见文官的时候,他们也要担负起责任来。

    保罗最近就对康斯坦丁的荒唐行为不满,因此把他拉到军队里来,也能让二儿媳躲几天清净——当然,他也希望这个小子赶快跟哥哥学学。

    在个人生活当中,他还是很注意家庭的,但是怎么看,对他来说俄国这个舞台都太大了。

    要知道,在欧洲普遍存在着封建农奴制,甚至俄国有了这个敕令,比德意志的邦国还要早,但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保罗带着几名值班的掷弹兵军官和从骠骑兵当中挑选的优秀骑手,就这样骑马离开了加特契纳,前往附近的村庄去视察。

    这倒不是“微服私访”,完全是沙皇本人自作主张,突然就领着几个军官,甚至连亲随的仆从都没带,到附近的村庄去看看。

    他的这个穿黑色普鲁士军服,手持手杖的形象,对于加特契纳附近的农奴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要是放到过去,普加乔夫起义的时候,也有个奇怪的事情,就是普加乔夫一边自称“彼得三世”,一边又表示推翻了女皇统治以后,他就要把政权还给“帕维尔·巴甫洛维奇”,要全力为他效劳。

    保罗无论是作为皇太子还是沙皇,他各个年龄段的“大头贴”在俄国早就已经广而告之,所以人无论地位高低,都大概知道他的“沙皇小爸爸”是个什么尊容。

    确实长得不好看,但是也让农奴们,第一次知道了,还有个皇上坐在宫里,但是关心着他们。

    他一到村子里面,就引来了农奴们的强势围观。

    “快来看啊,咱们的皇上来了!”

    村头吆喝一嗓子,今天这个日子正好是周日,三日敕令里面说的很明白,三天干活给老爷,三天干活给自己,剩下那天归上帝——其实就是休息日。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冒出来的样子,也把几个年轻军官都给吓着了,好家伙,咱们皇上在彼得堡的老爷们那里,风评可不怎么样。怎么一到了村里,这些人从来就没见过沙皇本人,顶天了能在老爷的家里看到画像,结果看到了真人以后,识别度倒是非常的高,都在那里高呼“乌拉”。

    这是个大村,也有个几百人,结果是家家奔走相告,也是彼得堡附近的气候还比较温暖,早已解冻,有的人也不穿鞋,打个裹脚布就出来了。

    保罗还没等到去问这个村子的情况,村民已经把面包和盐都给拿了出来。

    除了在冬宫的窗台上,这位沙皇还没一眼望去下面挤了这么多人,而且跟平常不一样,他今天只带了几个随从,中间是没有近卫军阻拦着的。

    “皇上,也没想到您能来我们博尔舍沃村,全村的男女老少,总共是404人,都在这里了。”

    注:本数据取自尼古拉一世时期的人口普查

    别人光在那里高呼着“乌拉”,也就是几个年纪大的,看着好像以前还在军队里服役过,凑近过来还给保罗汇报那么一下。

    “你们这个村子还不小啊,哪一家是你们的老爷?”

    “回皇上的话,是维特根斯坦亲王家,村里还有个锯木厂,不过啊,没见过老爷来这里,倒是皇上您来了。”

    没来过倒是好事,他们家的老爷要是管的少,怕是连农奴买卖和租用都懒得管,反而对农奴来说能轻松点,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

    “啊,那还很巧啊,我今天早上在加特契纳听了文官的汇报,想下来看看,也就来到了你们这个村。看你这样子,是个老兵,你叫什么名字,又姓什么?家里几口人?以前在哪个团服役?”

    这老头是没想到他们的皇上还关心起他家里来了,倒是痛哭流涕,算是自发的一种俄罗斯传统艺能。

    农奴们的脑子简单,他们过去造反起义,抗捐抗税,盼着有个好皇上,少收点税就已经感谢上帝了。是没想到今天现任的沙皇,居然带着几个随从,就这么从村子的北面大路上直接过路视察。

    “回皇上的话,老头我姓斯米尔诺夫,伊万·伊万诺维奇。这姓还是给女皇服役的时候,长官给我取的。那会儿我在因格利亚团服役,跟土耳其人打仗的时候,立过三次功,得了三次赏钱。当兵之前就娶了我婆娘,有两个儿子。儿子还娶了老婆,他们也有娃娃。要是再打那些土耳其蛮子,老头我是少了一条胳膊,但是给皇上还能奉献几个好兵。”

    他这两个儿子和几个孙子,就站在老头背后,生的是虎背熊腰,一看就是好劳力。

    “我说你这老兵,你的儿孙都是好汉子,要是你家老爷舍不得怎么办?”

    保罗还是知道点下面的情况,征兵的时候这些地主从来都把最好的劳力藏着掖着,他一上台就是跟这些大贵族斗智斗勇。

    征兵的时候弄不到好兵,征来的农奴兵又给老爷们挪用,都是日常操作了。

    “只要皇上和皇太子殿下要用人,不让去我们也要去!”

    偷偷摸摸跑去当兵,其实也是个俄国传统,不得不品尝,甚至还有女扮男装从军的。

    他这些话说的,倒是把保罗给感动了,在彼得堡,他也就能在亲信那里听到些真话,但是听到的奉承话更多,这次随便走到一个村里,这些农奴在俄国社会当中算是最底层的,他们倒是质朴刚健,什么大实话都说。

    保罗的新政里面,对他们好处最大的,肯定是“三日敕令”,其次是军队路过的时候,村里提供的服务不再是无偿的,每个人为军队的官兵和马匹提供服务的,在规定报酬以外,还要加上15个戈比。

    另外一条重点,是废除了对于农奴堪称灾难的旧粮食税法,改用宽松的新法,又豁免了近700万卢布的人头税。

    就凭着这三点,还有盐和面包都在诏令之下要稳定市场,降低物价,也让农奴们能喘口气。

    保罗还被这个老兵给请到家里来,他们端上来的面包和盐以外,还烤了一块鹿肉......就是这肉加料加的太足,真是盐价被沙皇本人强行压价以后,做菜的都舍得加盐了。

    这位沙皇,怕是彼得大帝以后第一个能这样坐在普通农民家里的沙皇,不过他缺乏魄力,施政的方针没错,但是又缺乏手腕。

    他看着这些热情的农奴,感动的有点落泪,还拿出来手帕擦拭眼睛。

    “你们都是我的好子民,不过俄国还有多少村子是你们这样的,我也不能一个个走过来,要这样......索洛维约夫,你来记述!”

    索洛维约夫都挂机了好长时间,一直在沙皇背后侍立,没想到这地方还有他的事儿,没带秘书出来就是他做记录了。

    谁让你小子认得字多,还写得快呢?

    “今天朕到了博尔舍沃村,该村民风淳朴,忠君爱国,免去两年的国家税收!”

    反正维特根斯坦亲王家那种“老爷离线制”,要是真的敢把老爷自己的苛捐杂税多于限额收上来?这地方离加特契纳也近,找个牧师给念段“禁咒”......不对,是写封请愿书,老爷怕是真的要在俄国离线。

    保罗接下来还要去莫斯科附近的几个城市和村庄,他的这次巡视到了村庄里,过去来觐见俄国沙皇的,都是当地的老爷们。现在保罗来了,里面是一圈老爷,外面是两圈农奴和市民。

    他毕竟还是个沙皇,从科斯特罗马写给玛利亚皇后的信当中,就提到了:“可以给农奴自由,但是不能让他们作为一个政治阶层存在,他们要是发出声音,最后的结果是皇冠落地......”从他往日说的话里可以看出,这位沙皇肯定是被低估了。

    能想到这个,已经比当时的不少欧洲君主要强。

    他对于所有的请愿书都要亲自拆封阅读:1797年一年收到3229份请愿书,书面回复了854份,以口谕的形式由秘书回复了1793份,并且其中一部分经过沙皇本人认可以后,会全文刊登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报纸上。

    也难怪俄国当时的大贵族和后来的民粹主义者恨他恨得要死,而农奴、市民和改革派却发自内心的爱戴他了。

    一直到十二月党人的宣言当中,都有对于他推动改革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