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为谋主 » 第三十九章 问君意下

第三十九章 问君意下

    常言是天下之势,如江水奔腾不息,一去不复还!

    下邳淮陵陈府内

    已临近深夜,上了岁数的陈纪披着大袄,在书房中,等待着来人。

    “伯父可睡了?”

    门外的声音轻柔,不敢有丝毫的喧哗。

    “伯瑜进来吧。”

    陈煜缓缓的推开门,走了进去,让陈纪的示意下,坐了下来。

    “伯瑜,你可怨过老夫?”

    “不曾有。”

    陈煜自始至终都不曾对陈纪有过怨恨,他陈煜有今日的成就,全靠陈纪的培养,若无陈纪的培养,他早就死了。

    闻言,陈纪颔首,对于陈煜的答复颇为满意,他自能分辨陈煜这句话中的真假,是否发自肺腑。

    “老夫昏聩,埋没你这么多年。”

    若非去年时发生的事情,陈纪还不曾料到陈煜有如此的本事,一时间,倒是有些自责。

    “伯父,煜一朝顿悟,浑浑噩噩十数载,若非伯父,煜何以有今日的成就。”

    “哎,不说了,伯瑜有此成就,老夫深感欣慰,唤你回来,只是想问伯瑜,今后有何打算?”

    本来,在陈纪看来,许县陈氏只有陈群这个可以担任大任的人,许县陈氏则是要全部押宝在陈群那边,但是如今许县陈氏多了陈煜,陈纪就有其他的想法。

    “伯父,虽汉室气数已尽,今天下已乱,诸侯并起,依侄儿所看,今有三人可在乱世中脱颖而出。”

    “哦?”

    陈纪拉了一下身上的大袄,饶有兴趣的看向陈煜,他虽年迈,但才学才识皆是当世中顶尖的一批人,汉室气数已尽,此事他自然是看的出来,故而,他要做早做准备,不过,他倒也想要听听陈煜的见解。

    “侄儿所见人中,以兖州的曹操、徐州的刘备、扬州的孙策三人为首,不过,依能力气魄、野心综合来看,唯有兖州的曹操一骑绝尘。”

    闻言,陈纪眉头微皱笑道:“当今天下,汝南袁氏势头正盛,尤其是袁本初,占据冀州、青州、并州三州郡,至于幽州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有望一统者,非他袁本初!”

    “伯父莫要考校侄儿,袁本初谋而不断,刚愎自用,待幽州公孙瓒身亡时,就是袁绍灭亡之时,有外患,袁本初乃世人眼中的明主,但外患一除,恐怕荀谌、沮授之流的话,他袁本初怕是听不进去,为人君主者一旦如此,就已经离死不远。”

    “但曹操不同,经历过数次低谷,且为人多智且善断,就如月旦评许劭所言那般,他曹操乃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枭雄者,非常人。”

    “其次乃是刘玄德,颠沛流离十载,终于有如今的基业,他能忍常人所不忍,且擅长藏拙,各大世家、各路诸侯中谁能料到,当日酸枣公孙瓒麾下的一个小卒,如今占据徐州,成为一方霸主?”

    “而孙坚之子孙策,勇武远超其父,擅用兵,擅听人言,他虽勇而少谋,但其内有有张纮、张昭二人贤士,外有庐江周氏麒麟儿周瑜,何愁大业不成。”

    “相比之下,无论是益州的刘璋、荆州刘表等人与之相比之下,倒是有些不够看了。”

    陈纪忽然大笑起来,沉寂的夜空中只留下清爽的笑声,在外面的陈群虽然很好奇,他的父亲到底和陈煜谈了什么,才会让他的父亲这般的高兴。

    不过,许县陈氏家教严,自小陈群就懂得一个道理,不该自己知道的事情,不要过多的去探究,对于自己而言终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好!好!好!”

    陈纪抚掌大笑,连续说了三个好,陈煜的观点,着实是让陈纪讶异,在外游荡一年,有此结论,让人刮目相看。

    “那伯瑜今后有何打算?”

    陈纪看向陈煜道,陈煜刚才的话让他也有了思路,今后许县陈氏该何去何从。

    “孙策气血方刚,遇事燥,非我良配,而曹操多疑,亦非是我良配,唯独刘玄德,其所行,其所为,皆与侄儿不谋而合。”

    陈纪重重的点头,既然陈煜已经明确今后的道路,那他陈纪也知道对陈群该如何安排。

    良久,书房内的二人皆无言,摇曳的烛光照耀着二人的脸庞,陈纪缓缓的开口道;“伯瑜何时动身?”

    “动身?”

    只见陈煜摇摇头,对于他而言,倒是不急,在陈纪不解的眼神中,陈煜笑道:“伯父,下邳乃是陈珪的地界,其子陈登已在刘备麾下,侄儿回到家中的那一刻起,远在彭城的刘玄德明日应该就知道消息,侄儿在等,在等他上门!”

    陈纪稍稍一愣,看向陈煜的眼神有的尽是欣赏,不过,想想现在陈煜的名气,以及他的所作所为,足以有这样的资本。

    “伯瑜,今后的路,老夫不能帮你太多了,不过,若有需要,许县陈氏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侄儿明白。”

    不同于其他的士族,许县陈氏历经两代人的努力,才有如今的规模,凝聚力更强,他同时也明白陈纪的想法。

    .............

    “陈伯瑜回下邳了?”

    听着下人的汇报,陈珪两鬓已发白,已年过半百的他,在支撑着下邳陈氏,历经三代,如今下邳陈氏有如此的规模,他和陈纪一般无二,都把希望放在下一代中,放在了其子陈登的身上。

    当即,陈珪权衡一二后,在书桌上提笔写着,待写完后,便命亲信连夜出城,前往彭城,告知陈登此事。

    次日,天微亮,陈煜在庭院中晨练,待他擦拭完额头上的汗水后,抬头突然见到站在自己面前的郭嘉后,稍微楞了一下,遂反应过来后道:“看来奉孝要走了。”

    “瞒不过你陈伯瑜!”

    郭嘉大笑,今日他前来的确要离去,遂看向陈煜道:“伯瑜心意已定,可喜可贺,来日战场上相见,伯瑜莫要留手!”

    闻言,陈煜连连摇头,不过很快的看向郭嘉道:“戏志才命不久矣,看来你我二人很快就能相见。”

    “志才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