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说好战死小卒,为何曾封狼居胥? » 第3章 司马昭之心

第3章 司马昭之心

    众位千户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若非之前姜羽已经建立了足够的威望,他们会对这番言论不屑一顾。

    思量了一会儿,后军千户率先开口:

    “这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吧?”

    “北漠一大片的草原地带,如何十面埋伏?”中军千户也同样不太相信。

    “如果想要迂回至我军的后路,那至少也需要数日时间,难道我军才出关,草原部族就得到消息了?”

    李谊和贾天佐没有说话,但心中也觉得不可思议。

    姜羽用余光瞟了一眼军事地图后,才镇定地开口道:

    “若是没有埋伏,我军的转进自然会一番风顺。但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以防遭遇敌军时,束手无策。”

    有备无患?这是可以接受的。众位千户心中微松,不再吃惊。

    “那依大人的看法,对方的其他部队,可能出现在哪里?”李谊开口问道,给了姜羽继续阐述自己观点的台阶。

    众位千户纷纷抬起头,看向姜羽,准备听听他的高见。

    姜羽心中有一点紧张,面色没有表现出分毫:

    “草原地带,不适合设防,只有血岭关以北三十里处的那道隘口,相对狭窄一些,只需要数千精锐,即可堵住我方退路。”

    “血岭关以北三十里?”后军千户发出惊呼,“草原部队能迂回到这个位置?”

    姜羽的话语犹如一柄重锤,让众位千户心神不宁,只有提前知道这个消息的监察使还算镇定。

    众位千户反复思索姜羽的言论,却还是无法相信:这个位置的确可以堵住骁勇卫的退路,但草原的部队凭什么能够出现在这个隘口?

    而姜羽,不过是昨日才接过骁勇卫的指挥职责,如何能够推算出草原部队的迂回位置?

    再说,昨日姜羽成为骁勇卫“代指挥使”后,把骁勇卫的情报系统开放给了他们这些千户,可他们却完全看不出北夷军队有迂回的动向!

    莫非他们这些千户都是傻子,只有姜羽一人是聪明人不成?

    “为何我等没有任何情报,难道对面是从天而降?”

    中军千户在沉默了一会儿后,还是问了出来。

    “大人这个猜想,是不是太……大胆了些?”

    左军千户道。他本来想说搞笑,但话到嘴边,又临时换了一個词语。

    毕竟这“代指挥使”,只是杞人忧天,但不会对转进有什么影响。

    “在没有接到确切的信息前,还是照常行军,比较稳妥。”后军千户虽然没有明说,但很显然是不认可姜羽的推论。

    前军千户李谊没有说话,但在目前一边倒的局势,不说话也算是一种表态。

    贾天佐则眉头紧皱——他所统领的骁骑营,是最适合在平原地带作战的,但如果对方对住隘口,他的骑兵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今日转进之时,那勃铁儿身为草原大军的主帅,却没有对我方进行任何试探。”姜羽找理由解释,“如果说他是因为爱惜自己部族的士兵,但也不至于爱惜到这种程度。”

    “除非,勃铁儿认为,通过一场血战吃掉我军,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要符合这种情况,那对方就有可能已经迂回了一支部队。”

    虽然这些推理过程有点夸张,但也勉强有了点依据。

    没办法,总不能直接说自己是从未来获得的信息吧?

    想到这儿,姜羽有些无奈: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也可能是解释不了!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必须对行军部署作出一些改变。”姜羽又道。

    听到这句话,众位千户心中生出不满:

    之前无论姜羽的猜想有多夸张,那也只是猜想罢了。可现在姜羽要为这个离谱的猜想付出行动,改变骁勇卫的行军的行军部署,那就让这些千户无法理解。

    “这样不太好吧?”前军千户李谊提出疑惑,“若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改变我方的行军部署,只会徒增风险。”

    “为了这样一个想象中的微乎其微的可能,就煞有其事地作出应对,岂不是因小失大。”中军千户的脸上写满了质疑。

    这些反对声还算是比较客气,但后军千户,就没有这么多耐心了:

    “姜羽,你这真是杞人忧天!

    若是因为你的这些无意义的猜想,而耽搁了转进大局,那该如何是好?”

    他先是完全否定了姜羽的意见,而后才“图穷匕见”道:

    “我看,现在需要更加稳重的人来指挥才行!”

    后军千户名叫柴遇,是几位千户中资历最浅的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之前同意姜羽成为代指挥使,一是情况危急,必须要选择一个能够带领骁勇卫走出困境的人;二是右军千户贾天佐和前军千户的力挺,他一个后军千户,即使反对也没有意义。

    现在见姜羽一直坚持“暴论”,并且还要作出实际行动时,引起了众千户的反对,甚至连姜羽的“铁杆支持者”前军千户李谊也反对姜羽。柴遇觉得有了机会,便直接对姜羽这位“代指挥使”进行发难。

    当然,他敢在此时发难,主要是因为骁勇卫大军已经摆脱了险境,且那位监察使没有支持姜羽的暴论。

    一个小卒,想要一步登天爬到他柴遇头上,这怎么行?

    而且,把姜羽拉下“代指挥使”的位置,等成功转进后,功劳也不会被对方独占。

    “我这是从大局考虑。姜羽你这次立下了功劳,也算有功之士,等回到血岭关,我等自然会给你请功,但你也必须认清自己的地位,不要贪恋职位。”

    柴遇的脸上正气鼎然,仿佛没有任何私心——可,谁会把自己的心思摆在脸上啊!

    他的司马昭之心,在场的众人都一目了然。

    但没有人选择附和,因为柴遇的发难实在是太突兀了,在场没有一个人有心理准备!

    就连当事人姜羽也十分懵逼:

    不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吗?怎么就如此的上纲上线?

    不过很快,姜羽就反应过来,心中不由冷笑:

    之前面对草原大军的时候,你柴遇怎么不站出来?

    现在认为已经摆脱了敌人,军队安全了,就想要玩弄权术了?

    昨日牺牲的将士们的尸骨还未寒,你就开始准备谋取弄权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