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我眼睛里有一副地图 » 第48章 缺少将领

第48章 缺少将领

    赵伯辰走在提举司里,不时有下级军官行礼,眼里满是崇敬。通过这一两个月,赵伯辰收获了土兵的人心,人人都觉得这位提举官人关心自己。

    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赵伯辰付出了大量精力。

    一两个月里,基本是每隔两三天,赵伯辰就下去访问。与广大土兵面对面,了解他们的疾苦,了解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他们真正的难题。经过了这么多努力,才取得了土兵的人心。

    现在的土兵,基本上是三子抽一子,而不是普遍从军。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有一千五百人,今日被挑到司里。

    在校场上站定,赵伯辰看着下面的土兵。他们态度认真,斗志昂扬,心里面觉得欣慰。

    道:“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正是收获庄稼的时候。特别是土兵,其实不适宜作战。但是没有办法,党项已经打进秦州来了,我们必须把他们赶出去。刘都护经过秦州的时候,曾经与我相约,半年之后会师兰州。剩下的半年,我们要加一把力,把到兰州的道路打通!”

    下面众兵称喏,声若洪钟。

    赵伯辰道:“这一次招的土兵,是按三丁抽一。为的就是要有人在家里,不耽误了收粮食。毕竟我们是农民,收不上来粮食那还了得?三丁抽一,我们秦州就是这么多兵了。”

    土兵看着赵伯辰的面庞,面容坚定。

    赵伯辰道:“我们是大宋的子民,国土岂容践踏!党项乘我之危,夺我兰州,觊觎秦州。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诸位好儿郎,岂容党项放肆!虽然兵力不多,也要与党项决一死战!”

    众土兵一起称喏。

    赵伯辰道:“刘都护经过秦州的时候,我向他借了五百兵。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你们与禁军一起训练,也方便从旁学心。一定要谦虚,认识到我们与禁军的不足,从心里面树下学习的意识。每隔三天,定时与禁军交流一次,让禁军指出我们的不足,提出他们的意见。半个月之后,与禁军一起,兵发甘谷城!”

    众土兵斗志昂扬,一起称得令。

    从校场上下来,看着严进训练士卒,赵伯辰感慨万千。

    对士兵进行家访,与土兵交谈,刚开始并不顺利。交谈了三五天,赵伯辰觉得每个人说的都一样,遇到的困难也大同小异,完全没有家访的必要。还好坚持了下来,等十几天过去,就明显得感到人与人不一样了。越到后来,士兵与士兵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每个人的面目清晰了起来。到了最后,赵伯辰一见士兵的样子,大致能猜出来是什么样的性格,对一件事情是什么样的看法。到了这个程度,才算是真正认识了土兵。

    土兵与禁军不同,他们忠诚,看法简单。学东西虽然慢,但是一旦学会了,再不会忘记。不会死板执行死令,总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用自己的方法。

    而且土兵特别忠诚,一旦认准了一个人,轻易不会改变。通过大量走访,以及与土兵的接触,赵伯辰在土兵中建立了崇高的威望。特别是加上武力无敌,更加让人敬佩。

    训练土兵,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不能跟禁军一样。

    在旁边看了一会,赵伯辰叫了一个土兵指挥官,叫做姚基,到了一边。

    在大杨树底下坐下,赵伯辰道:“你的父亲在土兵中做到都虞候,算是极高的准军职了。这次征召的时候,他说年老,极力推荐你代替父亲。说你军中事情无不知晓,武艺精通,是难得的将才。”

    姚基拱手道:“提举过眷了。”

    赵伯辰摇了摇头:“当军官是要带兵打仗的,容不得丝毫虚假。按你父亲所说,你是土兵中难得的将才,而且还读书识字,是也不是?”

    姚基道:“在下上过几年私塾,读过唐诗,确实识字。”

    赵伯辰叹了一口气:“既然识字,在土兵中确实难得了。要土兵识字,真是千难万难!”

    在土兵之中,赵伯辰确实推广识字运动。但是土兵大多都已成年,常年种地,对县城里面的事情都不清楚,让他们认字真是难如登天。

    十个土兵学习认字,有一两个能熟练读写,三四个能大致读写,就是撞上大运。往往一两个月内,天天教,依然大部分人只会认自己的名字。

    看着姚基,赵伯辰沉吟一会,道:“既然认字,自然不同。在土兵里,你是愿意当军官呢,还是到提举司办事?”

    姚基拱手道:“在下还是愿意做军官。作为军人,军功当然要一刀一枪拼出来!”

    赵伯辰点了点头道:“其实,我更愿意你到提举司里办事。不过既然问你,当然要遵从你的意愿。你既然愿意当军官,便就从队长干起,积累军功升迁。我们的土兵,与以前不同了。”

    姚基道:“小的明白。现在军功、升迁等,与禁军相类,我更喜欢。”

    赵伯辰看着姚基,重重地点了点头。道:“这些日子,你熟悉一下队长的事务。——回去吧!”

    姚基行个礼,告辞赵伯辰。

    看着姚基离去的背影,赵伯辰感叹地点点头。

    在土兵中选拔人才,实在是太难了。这并不是人种的差异,而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娱乐环境等等诸多因素造成,从而造成眼界、知识、积累等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看法天差地别。

    像姚基这样能够读书识字的,在土兵之中少之又少,算得上一个难得的人才了。不过当事人的志向是当兵,当然应该遵从他的志愿。

    从杨树底下站起来,赵伯辰看着正在训练的土兵,感慨万千。

    先前的时候,赵伯辰对土兵不能封赏的说法,还嗤之以鼻。现在终于相信,由于人生条件的差异,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或许几代之后,这样的条件会改变,对于现在来说却不得不信。

    土兵是优秀的士兵,但很难出现优秀的将领。优秀的将领,在禁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