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血色梅花 » 第十五章 再探一品轩(2)

第十五章 再探一品轩(2)

    张剑进入了书房,房内洋溢着古朴的氛围。

    一张红木大长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桌上摆放整齐,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另外还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摆放着各种形状的印章。

    一把雕刻精美的太师椅靠在桌前,稳稳地放置着,椅子上铺着红色绒布垫子,与桌子相得益彰。桌子和椅子上雕刻着日月升腾的图案,显示出名家之手的杰作。

    书桌靠窗边的位置,立着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字帖、书画拓片,还有王云山亲笔撰写的书籍,字迹整齐工整。

    张剑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停留在书房。他感觉刚才的检查可能有所遗漏,于是决定亲自坐在太师椅上,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微小的线索。

    当他坐下时,窗外的阳光刚好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映照在桌子底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惊讶地发现,在平坦的桌面下面,有一个不太显眼的手柄。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察觉到这个隐藏。

    他下意识地按下了手柄,随即传来一声轻响“啪”,一个夹板弹出来,原来隐藏着一个抽屉。

    当他取出抽屉后,发现里面放着一个棕色的小木盒,盒子上有一个圆形的按钮,可以推拉式地打开。他轻轻地拉开,眼前出现了一张红色的请柬,让他大吃一惊!

    请柬上烫金的大字写着:“敬启者:王云山先生,您好!我们诚邀您参加“上海寒梅报春文化交流会”。活动时间:民国十四年十月十八日上午十点。地点:SH市淮海中路中环广场梅香书院。届时将有书画大家、古董珍品,以及优美的文学作品共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期待您的光临!此致,上海寒梅报春文化交流会组委会敬上(详细信息另附)。”

    张剑皱起了眉头,不禁陷入思考。这封请柬不仅提到了一个文化交流会,还隐含着一层信息。为什么这封请柬会藏在这个秘密抽屉里?凶手到底有何企图?

    “薛副官,这封请柬的日期是十四年十月十八日。但凶案发生的日期是十月二十四日。这意味着,凶手在案发前就已经有了计划,并安排好了一系列步骤。”张剑认真地分析道。

    “这怎么可能?难道与昨天马乐山警长的事情有关?难道是同一个凶手?”薛副官握着请柬,脸上带着茫然。

    “这个暂时难以确定。”张剑若有所思地说。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封请柬是否是他杀害王云山的原因之一?”梅如雪疑惑地问。

    “很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是一种幌子,凶手故意让我们发现,以此产生误解。”薛副官补充道。

    “对,凶手可能希望我们追踪这个线索,从而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动机。”张剑深思熟虑地说。

    “那么,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薛副官询问道。

    “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查明这封请柬的来源,还有参加文化交流会的人员。或许从中能找到一些关键线索。”张剑提议道。

    “张侦探说得对,我们不能让凶手牵着鼻子走。”梅如雪附和道。

    “如果,凶手有意识地想指引我们,在这个房间还一定有需要我们发现的线索。”张剑信心满满地对他们说道。

    “那我们就要查找仔细了。”梅如雪认真地说。

    书房的墙上悬挂着几幅王云山的书画作品,每一幅都流露出他的深厚功力和独特风格。

    梅如雪也在房间里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线索。

    突然,她停下了脚步,注视着墙上一幅《雪山访踪图》。她似乎被画面所吸引,凝视良久。

    “张剑,你来看一下这幅画。“梅如雪好奇地问道。

    只见,雄伟的大山,苍翠的松柏,在茫茫大雪之中,一位寻道的志士在大山中行进,前无去路,后无来路。

    大山深处掩映着一座道观,似乎像一个求学的志士,一生都在寻找内心的理想。

    题跋上写着:“行高志远,遁形雪藏,来无归路,但见云山。”。落款为“乙丑年酉月黄子文书于一品轩书院”。

    张剑抬头看着画,轻声说道:“这幅画意境很深远,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将心中的理想寄托于山水之上。”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落款是黄子文?”梅如雪眨着眼在问他。

    说完,梅如雪接着问:“黄子文会不会和这起杀人案有关联?”

    “我看到了。他们之前就经常来往,那么,这个画可能在传递什么信息?”张剑站在那里,用手托住下巴,在思索着。

    “我倒是注意到这幅画,尺寸较大,而且材质似乎与其他不同。”薛副官在一旁补充道。

    张剑走近画作,仔细端详。的确,他也发现了这个异常。画框装裱得非常考究,木框选用上乘材料,结实而坚固,给人以肃穆感,宛如一扇厚重的门扉。没错,像是一扇门。

    他从侧面观察,发现一个隐蔽的凹槽,按下后,画作移动,露出了一扇铁门。

    这个秘密房间就隐藏在房间的夹层中,稍不留意便难以发现。

    他从侧面观察,发现一个隐蔽的凹槽,按下后,画作移动,露出了一扇铁门。

    由于铁门已被人打开,进入这个密室变得很轻易。这个密室藏匿在房间的夹层中,很容易被忽略。而一旦进入铁门,就会看到一个紫红色的大木箱,坚固的材质,上下的角落用铁皮保护,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木箱非常宝贵。但此刻,这个大木箱的铁锁已被人撬开,空空如也……

    在场的人都惊愕不已!

    “张剑,我们来晚了!看来凶手的真实目的是窃取王云山的珍藏宝物。”薛副官一脸震惊。

    “凶手是在隐藏他的真实意图,转移我们的视线。”张剑沉声说道。

    “这太离奇了!凶手这么凶残,就为了宝物?”梅如雪疑惑地问道。

    “为了宝物,没有错。但是,是否成功,却是另一回事了。”张剑语带深意地说着。

    “张剑,你怎么会这么说,你还能看出凶手是否得逞?”薛副官惊奇地追问。

    “暂时不能确定,很多痕迹还没有串联起来,我只是提出了一个假设。”张剑谦虚地回应。

    “这实在太神奇了!听我说,昨天仅仅凭我的报告,没有亲临现场,他就断言了死者被发现的地点不是案发第一现场。”薛副官拉着梅如雪,不无惊奇地向她道出这个奇怪的情况。

    “真的吗?那你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哪里不是第一现场的?”梅如雪也感到好奇,不禁迫切地希望张剑解答。

    张剑狡黠地笑了笑,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走到了走廊外,此处是书画院的后墙。

    他指着下面的地方继续说:“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凶手在杀死死者后,为了掩饰事实,可能将死者的尸体扔了下去。”

    两人望下去,随即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薛副官惊讶地发现:“果然没错,你们快看,地上还有未清理的血迹。”

    梅如雪脸色苍白,眼神充满了惊恐:“这也太残忍了吧!”

    “薛副官,楼层这么高,这也解释了死者脖颈骨折和脸部受损的问题了。”张剑进一步解释道。

    “我还一直在纳闷,究竟有谁有如此巨大的力量,竟然将头骨打碎、脖子掰断,原来是这样啊!”薛副官恍然大悟!

    梅如雪更加疑惑。“张剑,你是怎么想到这楼上可能是杀人现场的呢?”

    “这并不难,我在楼下的书桌上发现了外面带进来的树叶和桌子底下的泥土。然而,王老板是个爱干净的人,怎么可能随意带进这些污物呢?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地方被动过手脚。”张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以一个引人猜测的声音说道。

    薛副官听后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张剑,我真是服了你,我得努力学习才行。”

    随着三人的话题,他们走出了房间,来到书画院后面的草丛。明显可见,这里还残留着没有清理的血迹,那是案发时遗留下的痕迹。

    张剑指着二楼楼梯扶手上的泥巴说道,“你们看,这里就是凶手晚上上到二楼留下的。”

    “那就更能确定,凶手是通过这里上楼杀掉王老板了。”薛副官不住地点点头。

    这时,站在草丛间,三人凝视着那些断断续续的血迹,仿佛又回到了案发时的紧张刹那。

    “凶手从这里扔下王云山的尸体,接着准备转移现场,销毁凶器和其他痕迹,以掩盖罪行。”张剑低声说道。

    薛副官点头表示认同:“看来凶手经过精心计划,每一个步骤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梅如雪却皱起眉头:“但是,凶手为什么在死者身上留下一个标记?这样做不是增加了被发现的风险吗?”

    张剑深思熟虑地回答:“这个标记可能是凶手故意留下的误导,或者他想传达某种信息。”

    在短暂的沉默后,张剑补充道:“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调查这个书房,或许还会找到其他的线索。”

    于是,三人再次来到书房,审视着那幅富有玄机的《雪山访踪图》。张剑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努力去理解画中所隐藏的信息。

    就在这时,张剑在王云山的来往信件中发现了一封格外引人注意的短信,是黄志文写给王云山的。他读完后,将信件分享给了薛副官和梅如雪。

    “王兄:见字如晤,展信舒颜。前几日兄托我之事,弟思谋良久,情况有变,拟寻他日见面再议。顺祝。黄之文敬上。民国十四年十月十二日。”

    “这封信和这幅画谜题有可能有关吗?”薛副官好奇地问道。

    “这幅画绝非寻常之作。它的图案中或许隐藏了重要的线索。”张剑认真思考着,“你们看看上面的文字:行高志远,茫茫雪藏,来无归路,但见云山。”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在雪山中追寻道路的人,前途未卜,后路难寻,象征着他为了某个重大目标而勇往直前。”张剑的眼神深沉地停留在画面上,“而山中的道观或许隐含着宝藏所在。”

    “你的意思是,凶手有意在这画中提供线索,让我们找到宝藏?”梅如雪猜测道。

    “这种可能性极大。但真正的宝藏并不在这里。”张剑点了点头,“这副画恐怕是一个陷阱,一个设计来误导我们的陷阱。”

    “那么真正的宝物究竟在何处?”薛副官问道。

    “这还需要深入调查。”张剑坚定地说。

    他们再次搜索这个隐藏的密室。在紧张而仔细的搜查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铜质徽章,上面刻有一朵梅花。

    “这肯定是‘梅花会’的标志!”薛副官惊讶地说道。

    张剑注视着这枚印章,脸上流露出一抹凝重:“‘梅花会’,看来和这个组织有关。凶手的目的似乎和它有联系。”

    薛副官追问:“你知道这个‘梅花会’吗?”

    张剑若有所思地回答:“‘梅花会’据说是一个神秘的文化交流组织,聚集了一些热爱文学、书画的文化人士,以梅花为标志,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薛副官插话说:“那这次的文化交流会,是否和这起凶案有关呢?”

    张剑摇了摇头:“暂时不好确定,但至少凶手知道文化交流会的时间和地点。他将请柬藏在这个秘密地方,目的就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线索。”张剑说道,“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交流会,或许能找到凶手的踪迹。”

    “那我们要如何查找与这个交流会相关的信息呢?”梅如雪好奇地问道。

    “我们可以先从会议的组织者、参与者入手,看看是否有人与王云山有过矛盾,或者是否有人对他怀有敌意。”张剑坚定地说道。

    “也许这能揭示出凶手的真实身份和动机。”薛副官肯定地说道。

    “所以凶手特意引导我们朝着‘梅花会’的方向思考,目的是让我们误解他的真正目标。”梅如雪思考着说。

    “没错,我们需要深入探查‘梅花会’背后的真相,找出凶手的真正动机和目标。”张剑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