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凌霄仙宗 » 第21章 谈判

第21章 谈判

    虽然是在山上,但为了方便山上和山下交通,百余年前凌霄观前几任观主动用巨量的人力物力,用了几十年时间,将山下至山上道院之间的山路打通,修建了一条宽三丈,总长度四十里的盘山路。

    路面由坚固且表面粗糙的特殊石板铺成,底部是砂石、碎石块及夯土层组成的多层结构。马车行在路面上非常平稳,使得上下山的速度提高了数倍。

    从山门到道院的车道窄了许多,而且迎面也有不少去往山门的工匠板车,一行人马列成一队缓缓行进。虽然这一段路只有二三里,但却比山门下的路陡峭了几分,走起来吃力不少。

    老者在马车中掀开窗帘,看向远处的风景。车道一侧是山体,另一侧则是辽阔的山谷,远处群山缭绕,山脉连绵,景色十分壮美。

    几十年前他也走过这一段路,但当时这山路上远不像今日般这么热闹。那时他年轻气盛,走在这路上也是雄心万丈,对这朔阳山没有半分敬畏。

    但今天情况又完全反了过来,这次他出发之前,郡守对他再三嘱托,这次谈判,一定要与那凌霄宗主维持和睦,对方提的条件他可以全权决定是否接受。

    从这凌霄宗主的行事风格来看,此人极端霸道,不留情面。并且根据从赵家之人得到的消息,这凌霄宗主十分年轻,只有二十余岁,必然心高气傲,不容他人折损。

    凌霄观的历任观主上位之时都已年纪不小,几位胎息观主接手时都有四五十岁。而这位宗主如此年轻,恐怕心中也想大展宏图,对郡府的要求恐怕不会轻易接受,这次会面还不知道能否达成郡守大人的目的。

    行进了半个时辰,郡府使者一行人终于来到道院外,钱管事遵照李逸的吩咐,要求护卫们留在道院外,只有马车中的老者和仆从可以徒步进入院内与李逸会面。

    那仆从还想再和钱管事争论一番,只听见马车中的老者道:

    “罢了,既然是仙家圣地,那老夫自然不可怠慢。”

    说罢,老者从车厢中走出,仆从赶忙上前伸展出踏板,扶着老者从马车上下来。

    此时钱管事才看清楚原来那马车中老者的形貌。

    这位老者头发虽然近乎全白,但身形挺拔。衣着也极为讲究,身着一件深色的长袍,长袍上绣有的云气纹图案。腰间系着一块白玉佩,晶莹剔透,温润如羊脂。整个人如同雅士,气度不凡。

    钱管事也收敛起自己的气势,对老者略显恭敬,引领着他和仆从走进道院。

    这老者神情庄重,脚步轻快。跟在钱管事身后,眼神坚定,显得十分稳重。而那仆从没有如此沉稳的心气,眼神乱瞄,对仙人住所十分好奇。

    三人穿过前院,到了中院大殿前,钱管事转身对老者说道:

    “先生自可进入大殿,仙人已在殿中等候。”

    “有劳了。”

    老者拱了拱手,便自行登上台阶,进入大殿内。

    这大殿内格局与他上次来差不多,但此时大殿内却空旷许多,只有一张供桌和几个蒲团。

    而殿内最显眼的,除了那尊神像之外,就是神像之下,高台之上的一位道君,还有高台下的一位年轻弟子。

    老者走入殿中,在高台下站定,向着李逸恭敬道:

    “老朽平卢严氏严承端拜见宗主!”

    “先生不必客气,先生名满定州,即便是在这朔阳山,本座亦有所耳闻。”

    李逸从原主的记忆里也找到了些关于这严承端的传闻。这严承端十几岁时便文采出众,所作的诗词文章传遍定州。中年时在其他州郡做官二十余年,之后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方才李逸看到那枚朔阳郡守的小印,还以为是郡守本人亲自前来,没想到见面的却是这位先生。

    “呵呵,老朽不才,薄有声名罢了。”

    “老朽今日前来是为两件事,其一是恭贺宗主修行有成,晋得胎息,特意入宗为宗主献上贺礼。”

    严承端示意身后的仆从拿出一宝盒,仆从上前并将宝盒打开,里面是一枚玉佩状事物,材质晶莹剔透,表面流光溢彩,看起来十分不凡。

    “此乃乾州游龙宗青泓道人所炼制的镇灵符,能安神镇灵,祛除心魔,最适合仙人修行。”严承端向李逸介绍道。

    “据本座所知,平卢严氏乃是世家名门,家族根基在州城平卢,为何先生却受郡守所托,来我凌霄宗道贺呢?”李逸向严承端问道。

    “宗主有所不知,我平卢严氏多有子弟在外做官,定州之内为官为吏者也有不少。那朔阳郡守即是我严氏族人,乃是老朽的后辈,因此郡守才委托老朽前来贵宗道贺。”

    严承端还乡后原本还想在族中组织族学,教导族中子弟,却不料被身在朔阳郡的堂侄请去做智囊,为其出谋划策,从而才被朔阳郡守委托来凌霄宗。

    “哦?这倒是本座孤陋寡闻了。”

    “先生的心意本座就领了,不知这第二件又是何事?”

    赵寻章从仆人手中接过宝盒,回到高台下恭敬站立。

    “呵呵,这其二,自然是受郡守所托,想要和宗主商议下郡内领地划分之事,一旦领地划定,郡府与贵宗,两者井水不犯河水。”

    严承端干笑一声,道出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

    “哦?这等事还需商议吗?我凌霄宗建在这朔阳山上,又面朝宣湖,因此我凌霄宗之领地,当为朔阳山及宣湖这四千里方圆之地域。郡守大人可有异议?”

    李逸有些惊讶,凌霄宗的势力范围两百年前就已定好,灵玄道人留下的玉简里明确记录着凌霄观掌管朔阳山与宣湖地域,并且这是被当时的朔阳郡府所承认的。

    之后几任观主,虽然修为不及灵玄道人,但也管辖整个朔阳山及宣湖北岸,直到凌霄观胎息观主去世,继任观主连宣湖北岸也无力管辖,甚至就连朔阳山也只剩下自家道院这一亩三分地可以让其管理。

    现在李逸成为了凌霄宗主,势力范围不仅要覆盖朔阳山,整片宣湖也要一块拿回来。

    “贵宗建在这朔阳山之上不假,由贵宗掌管朔阳山,郡府绝无异议。但这宣湖是否应当为贵宗所管辖,还需商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