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女之泪 » 第二十章 寒梅君

第二十章 寒梅君

    三更天,夜已过半。

    明月的光华透过圆窗,落到棋室,正好照在当中的棋盘上,映出一片霜白。

    清风,明月,袅袅清香,窗外山景。

    还有被明月照过的棋盘。

    如此清幽,如此雅致。

    应该有人对弈才是。

    可棋盘左右两人,却都在看书。

    苏威爱书成痴,虽然从他的豪迈气质中一点也看不出来,但他真的是对文学极为痴迷。

    山庄的藏书室内,藏书数万卷。每一本他都如数家珍。

    尤其是诗词歌赋,更是痴迷到了深处。几乎能将藏书室内的每一首诗词都背下来。

    李布了解苏威的爱好。早就为他准备了一份礼物。本来是明日告别之前送给他的,可是见苏威点燃丹心照天青之后,一直等待,一直担忧,随着时间流逝一直不断失落的样子。

    心中终究有些不忍,就提前拿了出来。

    让苏威先看到一份惊喜。

    这份礼物是一本书,是李布根据故乡的回忆写下,一共收录有故乡的两百九十六首诗词,十八篇古文,三百三十七个成语,以及对照藏书室书籍,一字一字翻译的一千七百九十二个汉字。

    诗文成语都有注释,更附有相关的故事和典故。

    这本书,是李布耗费两月时间,学习这方世界语言的心血之作。

    若不是为了偿还苏威这两个月收留照顾的人情。

    李布绝不会尽心尽力的写下这本书。

    果然,

    苏威的眼中,这本另一个世界学生都学过的文学知识,对他来说,是珍贵无比的无价之宝。

    这位嗜书如命的老人,看到这本书,顿时激动无比,眼珠都瞪圆了。连声说到这本书太过珍贵,自己受之有愧。非得让李布再从他这里挑上两件礼物不可。

    跟老人争执,是跟难缠的事。

    李布推脱不过,只好在棋室内又挑了两件礼物。

    这两件礼物分别是一本书,一幅画。

    依李布的硬脾气,自然不会拿老人的奇珍异宝。他选的两件礼物,都是因为一个人。

    一个很对他脾气的人……寒梅君!

    书,是寒梅诗集。

    画,据说是寒梅君的真迹《孤村夜月图》。

    这幅画中,

    天地幽暗,夜色凄凄。

    无尽阴云之中,只有残星冷月,撒下几缕微光,照向一座孤零零的荒村。

    荒村无人,

    尽是坟墓。

    寒梅君的这幅画不像寻常古画写意朦胧。它的文笔极为细致,色调极为阴暗。但大片描绘阴云夜幕的颜色极为醒目。明明是阴沉灰暗的颜色,却呈现出妖异的鲜艳亮丽。

    整幅画看来,给人一种夸张到了极致的冲击感。

    重重震慑人的心灵。

    画上还附了一首凄凉的小诗:

    残星三两点,

    冷月照孤村。

    此地无人烟,

    唯有黯销魂。

    据说这幅画,是描绘的是昆仑之战后,两国边境十室九空的场景。

    李布不懂画,也不懂得诗。

    但打开这幅画之后,却感到了寒梅君无尽悲愤与凄凉之意。

    心底也有所触动。

    这种感觉,就是李布喜欢寒梅君的原因。

    因为寒梅君的诗,总是能引起李布的共鸣。

    这位沦落风尘的奇女子,从不无病呻吟,也不拘束格律,兴之所来,任意所至。她的每一首诗,都是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所以寒梅君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

    她的每一个故事,都将她超凡脱俗的风姿展现出来。

    七岁时,面对生死与屈辱,她写下了《寒梅》。

    九岁时,身处天灾乱世,她写下了《一步》。

    舍己救人的博大胸怀,令她名动一方。

    有高僧听闻她的名气,许下重金请她前往寺庙,为她祈福,更请她留下墨宝。而这位卓尔不群的寒梅君,目睹寺院半日的状况之后,却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天灾人祸世事艰,

    饿殍遍地一年年。

    庙中供奉何处有,

    信徒献上罗汉斋。

    高僧一见此诗,且惊且怒,立时质问寒梅君,为何寺庙花费重金请你,也不曾对你失礼,为何写下如此讥讽之语?

    高僧当即令人涂掉此时,让寒梅君重写一首。

    而寒梅君不等上一首诗涂改完,迅速又写了一首。

    烈火焚烧人间血,

    横尸遍野骨灰白。

    佛门自诩无边法,

    却让饥民献素斋。

    李布第一次看这首诗时,猛的一拍大腿,大呼过瘾。

    寒梅君虽是青楼女子,但小有才气,又有舍己为人的壮举,当年她声名鹊起,前来寺庙围观的人群还真的不少。

    不少人也想李布一样拍手叫好,大声喝彩。

    可寒梅君却是冷冷的看了周围为她喝彩的人群,又写下了一首诗。

    奇闻异趣凑上前,

    大难临头躲一边。

    可笑古今多看客,

    夸夸其谈只旁观。

    看这首诗时,李布霍然怔住。

    就像当年围观的看客一样,立时陷入了的沉默,久久不语。

    寒梅君几乎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

    但在李布的心里。

    他还是头一次敬佩一个女人,并自愧不如。

    寒梅君《再题山中寺》,后两句诗的威力奇大,虽然高僧当即亲手刮了墙上的诗。

    但这首诗,却刻在了人们的心里,远远的流传了出去。

    佛门声望大减,

    尤其是昆仑与天朝交界一地的寺庙,再也不见奢靡之风。

    与此同时。

    寒梅君的名气越传越盛,渐渐名动天下。

    ..................................................................

    夜已深深,月已清明。

    古龙道口的城郊外,有一座无名的山丘。

    山丘顶上,有几株生长在石头缝隙的野树,不知为什么,长的异常高大。这些树枝纠缠连在一起,如一罗巨伞,轻轻地挡住了月光。

    一个道人,藏在树冠之下的阴影里。

    道士人过中年,五官端正,额下三缕长须整整齐齐,一身养尊处优的富贵之气。

    他痴痴的仰望着天空,脸上布满了忧色。

    凉风徐来,

    忽然响起了凄然的歌谣。

    道士蓦然回首,却是不曾想到,在他布下了隐匿行踪的阵法之后,这里居然还有人来。

    来的还是三位仙道俊杰。

    云雾之中,

    一个龙行虎步的将军,一个清秀的道士,还有一个摇头晃脑的书生。

    书生哼着凄然的歌谣,慢慢踏上了峰顶。他看到了这位富贵雍容的道士之后,神色一僵。整个人愣了片刻。很快又嘿嘿怪笑了几声,居然颤颤巍巍的摇起了脖子。

    充满了讥讽:

    “哟喝,

    这不是张天正张天师吗?

    你怎么躲到这荒山野岭上了。你不是对沈青衣三跪九叩,巴结的紧么。

    怎么现在却见不得人呢?

    是怕被人骂吗?”

    张天师的脸霎时红了起来,脑门青筋暴露。

    他忍辱负重出使昆仑,在沈青衣面前低声下气,是为了收敛先皇的尸身,也是为了向沈青衣上贡求和。

    人人都骂他卖国贼,可谁又能明白他的苦衷呢。

    八年前,昆仑之战。

    天下英杰陨落近半。

    天朝的英雄豪杰跟奇人异士也几乎被一扫而空。

    现在的天朝,又哪里挡得住凶威正盛的无上天刀呢?

    不求和,

    难道要拖着天朝百姓去死么?

    可即便张天师有百般苦衷,当听到书生的讽刺时,还是倍感难堪,有些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