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天子从天龙开始 » 第四十四章 江南之计

第四十四章 江南之计

    李纲出列奏道:“陛下,臣保举一人出任开封府尹,如今开封府历经劫难,人心思定,正需有一位有胆识与才干兼备的能臣。”

    赵楷哦了一声,饶有兴致的望着他道:“李卿不如先说来听听。”

    李纲道:“知德安府陈规。”

    赵楷恍然道:“原来李卿说的是他啊,他的事迹朕也听闻一些,明法科进士,年初任安陆县令时,募兵前来京城勤王,适逢刘延庆溃将祝进王在带领残兵为寇,进犯德安府,原来的知府早已逃之夭夭,正巧陈规带兵路过,被百姓请入城中暂代知府组织抵抗,成功退敌,不久,又击败了李孝义、张世数万匪寇的攻城。巨寇杨进、豪强董平来犯,或被驱逐或被斩杀,屡建功绩。更令朕赞赏的是,陈规在德安府施行的营屯田法,效仿古之屯田之法,而且屯田事务,由营田司兼管,营田事务,由府县官兼管,都不另设官吏,不会增加朝廷负担。由陈规来担任开封府尹,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朕便依李卿所荐,升他为徽猷阁待制,出任开封府尹。”

    李纲揖手谢恩。

    朝臣们看着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默不作声。

    决定了开封府尹的人选之后,话题落到了各地层出不穷的贼寇上面,宋金开战后,靖康之难发生的太过迅速,残兵溃将游荡作乱,所谓豪强兴风作浪,各地官府与百姓深受其害,而且对地方的经济破坏巨大,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导致许多的恶果。

    对于这些贼寇,对策无非两条,要么招安,要么剿灭。

    朝廷在经过廷议之后,颁布诏令,对愿意接受朝廷招安的,授予防御使统制等官职,让他们北进攻打金军,对不愿接受招安,由岳飞率领一万殿前司兵马先从荊襄地区开始清剿,一来是荊襄是开封城的后背,而且也是大宋重要的粮食产区,二来,因为距离京城近,一旦有什么变故,可以立刻回师京城。

    至于淮甸,就交给韩世忠与刘光世二人了。

    江南刚刚经历明教方腊之乱,需要休养生息,防范明教死灰复燃,首要的便是减轻税赋,鼓励农耕,尽可能让老百姓还有活路,然而如今江北用战,必然要对江南加重赋税为江北提供钱粮,加上各级官员的层层盘剥,普通百姓的负担肯定益发沉重,这便是矛盾之所在,而且从平日里自己与宰执们的商议来看,朝中的大臣们似乎很少关心百姓疾苦,也并不担心百姓会造反,在他们的观念中,朝廷的军队或许打不过金人,但对付那些造反的百姓,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赵楷对此多少有些恼火与无奈,朝臣们的这种傲慢,迟早会令大宋付出惨重的代价,但这也并非赵楷短时间内所能改变,大敌当前,维持内部的稳定与平衡,这是最起码也是最根本的前提,是关键问题的问题关键。

    在当前形势下,适度的惩治贪腐势在必行,一是显示自己励精图治的决心,给官员以震慑,给百姓以希望,二来国家也能多些财用,用于战事。理想很丰满,但这种行动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然一个不好,便会引发动荡,动摇国本。

    已然升任内侍省副都知的姚平小意的看着正在用膳的三个,挥手让宫女与内侍们退出亭外,在小山下等候。

    这是延福宫东部的宫殿区,在会宁殿之北,有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

    赵楷与王语嫣正在云归亭内用午膳,天子与皇后一起出面,自然是天大的恩遇。

    粱胜的拘谨不是装出来的,毕竟彼时,坐在对面的还只是自己的上官与一位民女而已,如今故人相见,巨大的身份地位之差别,所造成的威压是显而易见的。

    赵楷说了两次,但也理解粱胜此时的心情,便没多说什么,任由他去。

    赵楷倒了杯茶给王语嫣,然后开口说道:“在皇城司时,你与刘青裴庆是我一手提拔起来,最为信任的下属,把你放在江南,自然是希望你帮朕看好了这大宋的根本,大宋财用,十之七八取自江浙一带,江南足则大宋足,江南定则天下可定。我知道今日的江南,隐患重重,乱象丛生,但你不用管那么多,帮朕做好两件事。”

    粱胜听了,便要起身听圣意,赵楷摆了摆手,说道:“这里又没外人,不用动不动就行礼,你也知道我在皇城司时就不怎么讲究这个。第一件事,帮我盯紧了那些地方官府的官员,尤其是路州县的主官与与漕司监司的官员,当然还有那些军队的将领,我知道现在的官员贪腐,但国难当前,凡事要适度,贪一点把事做好了,那也罢了,事没做好,又贪得无厌,那就是又贪又蠢,这样的人,总要杀上几个来祭旗的,我这个权力交给你,莫要令我失望。世人都认为皇城司是阴暗恐怖之地,但皇城司自己不能这么看待自己,皇权给了皇城司黑色的眼睛,但我更希望皇城司能够始终心向光明。”

    粱胜还是忍不住站了起来,恭敬的道:“臣会将陛下这番话告诉南卫司的每一位同僚,绝不有负陛下的厚望。”

    赵楷深深的看了粱胜一眼,摆了摆手道:“看你也待得不甚自在,那我再说下第二件事,明教的历史可追溯至几百年前,自从传到福建后,在江南各地教徒甚众,有传闻方腊便是明教之主,虽说方腊之乱已经平息,但明教还在,帮我盯着他们,尤其是荆湖一带的布教者要重点注意,如果没其他事,我给你三日时间忙自己的私事,三日后回江南去好好做事吧。”

    粱胜躬身谢过,揖手告退。

    王语嫣却是想起一个人来,于是将那日在江宁府秦淮河居所遇见钟子昂的事情说了出来。

    赵楷对钟子昂这名字一听而过,反倒是王语嫣顺口提到的钟子昂是钟相之子时,眉毛挑了起来,嘴角翘了起来,他也没有解释什么,直接对粱胜道:“钟氏父子要盯紧了,最好是派得力手下想办法接近他们。”

    王语嫣诧异的看了赵楷一眼,粱胜更是摸不着头脑,但赵楷这旨意再清晰不过,遵照执行就行了。

    粱胜走后,姚平凑上前来,小声的说道:“陛下对粱都统制的恩遇真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