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遮天之风起紫薇 » 第十九章 论道

第十九章 论道

    风明道听十力大师如此说道,顿时对他改观了,本以为大师是个出家人,又长得方方正正,浓眉大眼,没想到还会骗人啊。

    “如此说来,大师是骗他们的,可阵法失效又该如何呢?”

    他没去纠结十力大师说谎的事,说不定佛教各传承戒律不一样呢,他关心的是封印失效的事该怎么处理,大光明镇守虞渊十多万年,期间阵法失效的事肯定不止发生过一次,但以往也没有虞渊妖魔作乱的记载,说明大光明寺肯定是有应对之法的。

    “此处凡俗之人过多,待我寻一僻静之处再为风小友解惑吧。”

    十力大师手掌一翻,他们二人瞬间消失在了原地。

    城外的破庙中,十力大师盘坐在佛像下,为风明道讲起了大光明寺的往事。

    “我寺传法祖师乃域外之人,昔日降临紫薇古星,见妖魔横行,古神作乱,于是行佛陀之怒,化不动明王之身,镇天下妖神、邪魔于虞渊之地。而后掷龙象山镇虞渊之前,建庙宇于其上,是为传法之地。”

    “历代以来,传承者皆一二人,有时甚至于关闭寺庙,留待有缘之人自行接续。其原因是我寺传承大法对天资要求极高,若佛理修为不够容易堕入魔道。”

    十力大师一边讲诉,一边回忆着过去,风明道则听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是他未曾听过隐秘。

    “虞渊封印阵法,乃传法祖师大日如来所布下,为完整的准帝阵法,但虞渊乃世间极阴之处,天象变化,每万年会有极阴之月,所以阵法有缺,但历代后人只需渡过业火之劫,成就王者即可持传承古器应对,所以数万年以来未有此劫。”

    说道此处,十力大师幽幽一叹。

    “我昔日为传佛法,涉足红尘之事,一念之差,业障缠身,而今执念难消,强渡业火之劫恐怕十死无生。”

    千年前,十力大师也不过是刚二十左右的青年,他初得大光明寺传承,信心满满,欲普渡众生。云游之时,来到南赡部洲,时逢战乱,他便一边救济难民,一边精修佛法,乱世之中,他偶遇一人,那人雄心壮志欲一统天下,结束乱世。

    见十力大师种种神奇之法,便请求他祝自己一臂之力,十力大师见百姓深陷战乱之苦,于是答应为他抵御异族,争取时间。

    那人果然不负众望,一统南赡部洲中原之地,而后为了感谢十力大师,将佛教立为国教。

    统一之后,那人励精图治,中原百姓得以安居,但好景不长,二十年后,国力发展,百姓安居,那人却起了扩张之心,欲平定四方,一统南赡部洲,成就千古一帝,但百姓早已厌弃战争,纷纷抵制,而后外忧内患之下,天下再次四分五裂,进入了小国林立的时代。

    “开国之时,我受国运影响,修行顺利,但不过二十年,他便不再是那个忧国忧民的青年,成了冷酷无情的帝王。我苦劝无果,只得离开,国崩之时,庙宇坍塌,佛光寂灭。众生所愿,我未能实现,因此业果缠身,执念难消。”

    风明道认真听完了十力大师的故事,大师年轻时也是个热诚之人,但红尘之事,那能一如所愿,善因不一定结善果,因果之事修为不够只能徒增烦恼。

    “大师认为,大道是静止的还是流动的呢?”

    既然不了解因果,风明道只好讲述自己的看法。

    十力大师沉思片刻道:

    “大道应是流动的,天道轮回,万物由弱至强,由盛而衰是应有之理。”

    大师又道:

    “我知风小友所说为何,大道虽是往前,但当初若是没有我的干预,故事是否有另一个好的结局呢?”

    风明道一时也是语塞,大师说的没错,但往事不可重来,一味的陷于过去,将再也无法前行。

    “既然如此,大师何不故地重游,看看当年传法之事,究竟有何结果。”

    风明道又出了个主意,往事随风而逝,但历史会给每个人一个公正的评价,佛教也曾在南赡部洲兴盛一时,若是十力大师当年真的大错特错,那如今南赡部洲必然不再有佛法流传。

    十力大师起身,望着破庙外的天空道:

    “也罢,逃避千年,是该渡这红尘之劫了。”

    玄玉台置于虚空之中,十力大师一笔一划刻画通向南赡部洲的阵纹,不多时,阵法已经录刻完毕,两人对视一眼,十力大师坚定地迈动步伐向前,风明道紧随其后,消失在了虚空之中。

    南赡部洲,汴京城,这是昔日那古国的都城,而今早已改朝换代,成了小国宋国的都城,风明道与十力大师扮作凡人,一路沿着大道走过,宋国虽是小国,但如今南赡部洲既无异族作乱,也无大国霸凌,故而百姓得以安居,文风鼎盛,道教与儒教广为流传,反倒是昔日佛教,却不见一座寺庙。

    风明道见此,于是安慰道:

    “也许是佛教在此没有大神通之士,不如我们再往南看看?”

    十力大师闻言没有反对,于是两人一路南行,继续云游。

    至南楚之国,路过一处村落,香烟袅袅,似乎有人在祭祀,风明道远远望去,确有信仰之力浮现,奇怪的是信仰之力朝着他们的方向流动。

    “大师,看来佛法有存续啊。”

    此地是当年十力大师化身明王镇压妖魔之地,至今还有信仰存在说明百姓并未忘记十力大师的恩情。

    十力大师似乎并不乐观,朝着香火处走去,不多时,面前出现了一座古庙,那古庙十分简朴,不过泥砖所做,庙内供奉着一尊木塑神像,那神像一面八臂,呈怒目之像,非是佛陀,乃是明王化身。

    庙外聚集这村内的百姓,无论老少皆虔诚姿态,双手合十,默默祷告。

    风明道觉得很奇怪,于是问道:

    “诸位老人家,我闻明王乃佛陀之化身,为何此地只供奉明王而不供奉佛陀呢?”

    一位老人抬头道:

    “你这后生好没道理,千年前在此降妖除魔的是明王,与佛陀有何相干?那佛陀居大雄宝殿,铸黄金为身,却也不见他护佑百姓,为何要信仰他呢?”

    那老人气呼呼地说着,要将他们二人赶出村子,觉得风明道说的话冒犯了明王,没当场动手打这毛头小子都算克制了。

    “老丈别生气,我们是外来户,不懂本地风俗,还请见谅。”

    风明道笑嘻嘻的,毫不在意,反倒是十力大师听完老人的话为之一怔,陷入了沉思。

    两人出了村子,又沿着南疆交界之地飞行了数千里,期间村落国家多有供奉明王之处,却少有信仰佛陀之地。

    风明道一路看来,心中也有所得,道:

    “一饮一啄,因果循环,看来大师虽有净土崩坏的业障,也有降妖伏魔、救世济民的恩德。”

    十力大师似有所悟,缓缓道:

    “昔日吾师传法,给我起名法号十力,希望我能修持,得佛陀全知全能之十力,知轻重,明因果,修神通,体众生疾苦。”

    “我却盲目传法于众生,如今想来己若不渡,何以渡众生,己若不悟,何以使众生觉悟。”

    风明道轻轻一笑。

    “看来大师已有所悟。”

    十力大师点头道:

    “多谢风小友一路相随,为贫僧指点迷津。”

    “不敢当,我只不过是胡言几句,真正点醒大师的是这芸芸众生才对。”

    大师双手合十,口诵:

    “阿弥陀佛,礼赞大日如来。“

    而后,直上云霄,雷声阵阵,风明道远远望去,此劫无雷霆降下,只有心魔乱道,业火焚身。

    十力大师盘坐于虚空之莲上,面对四方心魔侵扰只是口诵大日经,手结无畏狮子印,以示信念坚定,无所畏惧之意。

    心魔无法乱心,只得消散化作十力大师修行的资粮。

    业火焚身,十力大师坦然以对,他身若金刚琉璃,越是业火的炙烤越是让他躯体通透,华光宝胜。

    业火之中夹杂的是众生恶怨,是对佛的质问。

    “净土何在?为何不渡我们?”

    十力大师心中默默回答:

    “红尘多烦恼,贫僧当诵往生经为诸位祈福,以求来世超脱凡俗,解脱轮回之苦。”

    经受住了业火焚身之苦,十力大师就像是一颗涅槃的舍利,身躯、神魂,浑然天成,心无杂念。

    昔日济世救人之善行,降妖伏魔之功德,而今化作天降甘露、地涌金莲的祥瑞。

    南疆百姓纷纷抬头仰望,这天降赐福让他们心感喜悦,礼赞明王。

    “明王保佑世人,愿世间再无苦难。”

    十力大师大道已成,嘴角微笑,今日终于破开了近千年的执念,成就明王之境,众生礼赞佛陀还是明王并不重要,只愿世人开悟,一心向善便可。

    “吾种善因不必取善果,我愿善因种遍世间,愿世人皆得善果。”

    至此,世间又多一真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