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一人一剑一宗门 » 第十二章 初见孙山

第十二章 初见孙山

    只见门外站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和尚,满身是血,肩膀上还扛着一头雪狼。

    老人定了定神道:哪里来的和尚,大半夜不睡觉,光不出溜的跑出来吓人?

    老人的话听到张毅诚的耳朵里,就是叽里呱啦,呜呜啦啦。完全听不懂。

    张毅诚一脑门子黑线,面带微笑道:老先生,此地为何处!

    老人听到的也是叽里呱啦,呜呜啦啦。完全听不懂。

    张毅诚说的是天机大陆的语言,老人说的是华夏汉语,对于两个人来说对方说的都是外星语。

    听到彼此的耳朵里就是,叽哩哇啦的,完全不知道彼此在说什么!

    老人确定是个人之后,用不是很流利的普通话问道:小和尚,你是哪家寺庙的。大半夜的一个人在山上瞎转悠什么呢?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穿一件衣裳。

    张毅诚说道:老先生,能告诉我,现在在天机大陆的哪个区域吗?

    两个人就都在各说各话,然而彼此听到的都是,叽哩哇啦...。

    片刻之后,空气忽然安静了。

    张毅诚心里道:我的天啊,这是什么地方,我在哪?

    老人的心里道:呦吼,稀奇大半夜的,咋还遇见一个外国和尚。

    老人连说带比划的,把张毅诚接进木屋,关上房门。

    木屋里的面积,大约也就30平米,陈设也很简单。

    进屋左手边一张床上,被褥凌乱,应该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挨着老人睡觉的木床还横放着一张床铺,由于没人住,被褥被卷放在床的一头。

    进屋的右手边一张长桌,上面放着做饭用的家伙,侧面的墙上,挂着两杆猎枪,猎枪的下边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木箱,木箱上写着猎枪子弹的编号,距离两张木床不远的空地上挖了个火坑,周围用几块平整的石头圈起,用于取暖,一个角落堆着一些劈好的木柴。

    老人把猎枪从新挂在墙上,把马灯放到床头的一个矮柜上,对张毅诚比比划划的示意把狼的尸体放下。

    张毅诚把狼王随手丢到角落的空地上,打量着木屋里的环境。

    俩人也沟通不了,老人坐在床上拿着旱烟放上烟丝,抽了起来。

    张毅诚则坐在火堆边上烤火,驱赶身上的寒冷。

    老人心里盘算着明天带着张毅诚,到山下村子里,找个有文化的人试着跟他沟通一下,看他是哪的,给他送走。

    张毅诚一边烤火心里一边盘算着: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说话也听不懂,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回到天机宗。

    老人打定主意后,磕了磕烟袋。看着满身血污的张毅诚在烤火,起身提起铁通走向门外。

    几分钟后,提着一桶白雪回来,在火堆上架上一根铁棍,把盛满雪的铁桶坐在火堆上,添了几根木柴。

    很快雪融化成水,老人拿来一条新毛巾递给张毅诚,比划着让张毅诚清洗一下。

    张毅诚微笑着接过毛巾,经过几番清洗,终于把身上的血渍清洗干净。

    在张毅诚清洗的时候,老人把另外一张床铺也铺好了,把多出来的袄子递给张毅诚,示意张毅诚穿上,把剩下的大饼递给张毅诚充饥。

    经过一番收拾,张毅诚终于有遮羞布了,也填饱肚子。

    老人插好门闩,对着张毅诚道:早点睡吧,明天带你到村上,找个明白人问一问。

    说完老人也不等张毅诚回答,躺在自己的床铺上睡觉去了。

    张毅诚看着老人睡觉了,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在空着的床铺上盘膝打坐。

    试试运转修行的功法能否修炼,张毅诚很快进入,入定状态,慢慢的运转沐曦月教授的修行法门。

    不多时有着薄薄的气体,开始在张毅诚周身环绕。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一些气体慢慢的环绕在张毅诚周围。

    运行了一个大周天后,张毅诚睁开眼,感觉了一下身体变化,还是感觉不到真元。

    有些沮丧的躺在床上,想着:没有真元,要怎么快速回到天机宗呢!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睡梦中又看到了沐曦月那张精美绝伦的俏脸,微笑着看着自己,张毅诚欢喜的喊着:曦月姐,这次生辰你要送我什么?

    沐曦月笑而不答,画面瞬间变化成,沐曦月,在灵兽峰上,自爆前微笑的看着张毅诚的画面,在爆炸的一瞬间张毅诚猛地从床上坐起。

    看着周围的环境,满头冷汗。

    这时,老人推门走进木屋,招呼张毅诚洗漱,吃饭。

    饭桌上一边吃老人一边比划说道:马车已经收拾好了,等下吃完饭,带你去镇子上,找个明白人,瞧瞧怎么送你回家。

    当听到老人说到“家”这个字的时候,张毅诚惊奇的看着老人说着:“家”。

    老人也是一愣道:对,家,回家!

    其他字,张毅诚没听懂,“家”这个字的发音和天机大陆上“家”这个字的发音几乎一样。

    所以张毅诚也随口而出“家”这个字。

    除了自己的师尊沐曦月,知道自己是天生道体之外,还身怀七巧玲珑心。

    对于新的事物接受的特别快。

    回忆着老人的发音,也跟着生涩的说了一句,“回家”。

    老人看着张毅诚有些呆滞的目光,笑呵呵到,对,回家!

    昆仑山下一辆马车在山路上行驶,虽然比较颠簸。

    老人还是满脸微笑的一边赶车一边对张毅诚说道:哎呦,你这外国小伙,还怪聪明哩。

    张毅诚虽然听不太懂老人在说的是什么,但是,看着老人笑呵呵的,他也跟着微笑。

    随着听的多了,张毅诚的识海里,慢慢的开始接受新的语言,形成一些新的发音技巧,大多数时间张毅诚只是微笑着听老人说话。

    老人也是能说,从甲午之战聊到八G联军,从抗米援C又唠叨对越反击战。

    反正一路就是没停过。张毅诚也听不懂老人说的是什么,只是笑呵呵的看着老人,一个人即兴表演,讲的是虎虎生风。

    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赶路,在下午两点左右来到昆仑山,山脚下的一个村庄。

    村庄不是很大,大约两百来户人家,张毅诚看着完全陌生的建筑,又看看村里追逐嬉闹的孩子,村里的妇女们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

    有的做着针线活,有的捡着粮食里的陈谷,一遍忙着手里的活计,一遍张家长李家短的聊着闲嗑。

    看到有马车进村,众人随即把目光看向,坐在马车上的老人和张毅诚身上。

    一个认识老人的老太太开玩笑到:呦,老王头,你这是在哪拐骗这么俊俏的一个小和尚啊。

    后来张毅诚才知道,老人叫王宝山,那年王宝山已经68岁了,虽然上了年纪,身子骨还算硬朗。

    是一个参加过革命的老兵,还打过越战,后来年纪大了,选择退伍。

    退伍后,老领导通过关系,给安排到这个地方,做护猎中转站的站长,一生也没有娶妻,老光棍一个。

    王宝山开玩笑回道:你这老太婆,怎么说话的,什么叫拐骗。我就算拐骗也把你拐骗回去,村里的妇女们,老太太们,哄堂大笑。

    老太太,啐了一口笑骂到:呸,你个老不羞的。

    张毅诚看着周围的欢声笑语,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

    多年以后,张毅诚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平凡。

    经过一段小插曲,王宝山驾着马车来到一户村民家的门前。

    把马车拴在门口的树上,带着张毅诚进入宅院。

    宅院很普通,正中是连排三间瓦房,左边是养家畜的篱笆栅栏,右边是一个两间厢房,角落里栽着一棵不知名的树,光秃秃的树杈,发着一些小青芽,树的旁边一张石桌。

    一个小男孩,正蹲在院里墙根下,不知在捣鼓着什么,听见有人进院,回头看了过来。

    小男孩看大王宝山,兴高采烈的跑到王宝山跟前,亲切的喊道:王爷爷!

    王宝山也乐呵呵的把小男孩抱起来;小山子,这才多久没见,又长高了,我都快抱不动你了。

    小男孩大叫孙山,小名,小山子。七八岁的样子,还算精致的五官,浓眉大眼,两抹高原红映衬在脸上,略显可爱,头戴着一顶针织帽,上身穿着一件枣红色针织毛衣,外边罩着一个薄外套,下身一件黑色粗布麻裤,脚上穿着一双千层底布鞋。

    小孙山在王宝山的怀里笑道:王爷爷,你怎么来了?难道又有人去山上打猎了。

    王宝山笑呵呵道:没有,有你王爷爷在,哪个不开眼的敢去山上打猎。

    小孙山想了一下道:也对,有王爷爷在,那群偷猎的人肯定不敢上山。

    然后看着张毅诚,眼睛眨巴眨巴的问道:王爷爷,你带来的这个和尚是谁?

    王宝山看了看边上张毅诚笑道:我也不知道他是谁,说话也听不懂。

    小孙山挣扎着下地,走到张毅诚面前,观察了一下问道:你是从东土大唐,来的,唐三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