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移民火星 » 北冰洋变成湖泊

北冰洋变成湖泊

    4300万年后,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收缩,海底收缩,北冰洋从海洋变成了内陆湖泊。

    北冰洋(ArcticOcean)又称北极海、北大洋,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常年覆有冰层,北冰洋中央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之久。

    北冰洋的面积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面积的10%;平均深度为1200米,最深为南森海盆(利特克海沟)5449米。

    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由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

    北冰洋横跨360°经度,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环抱,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在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以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亚·汤姆逊海岭与大西洋分界,丹麦海峡及北美洲东北部的史密斯海峡与大西洋相通。

    2000万年前,北冰洋最多只算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在1820万年前,由于地球引力变小,地球膨胀,地球板块的运动,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费尔姆海峡(夹在格陵兰岛与斯瓦尔巴特群岛之间)开始变宽,淡水从北极水面流出,大西洋较重的海水从下面流进北极圈,最后,北冰洋的淡水全换成了海水,在海底开始出现氧化铁、氧化锰以及海洋生物化石,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而在4900万年前的北极,那里适合红萍的生长,进而导致了红萍大面积的泛滥——这被称为红萍事件。

    我们知道现在的北冰洋属于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洋流非常丰富,这样的咸水并不适合红萍生长,但是4900万年前的北冰洋可不是现在的样子。

    当时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都聚集在一起,把北极水域围在了一起,只留下了一条狭长的水道与地球之外海洋流通,这意味着洋流无法达到北极水域,这时的北极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非常平静。

    在太阳系引力最大、地球引力最大的时期,地球收缩,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都聚合在一起,把北极水域围在了一起,变成一个湖泊。在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最小的时期,地球膨胀,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分离开来,北极水域从湖泊变成北冰洋。

    太阳系引力最大、地球引力最大的时期,是太阳系靠近近银心点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泛大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都聚合在一起。

    太阳系引力最小、地球引力最小的时期,是太阳系靠近远银心点的时期,这个时期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分离开来。

    太阳系从近银心点到远银心点再回到近银心点是一银河年(1.5亿年),所以从大陆分离到大陆聚合,形成泛大陆的时间是一银河年(1.5亿年)。

    北冰洋湖泊、海洋间的变迁是地球脉动(膨胀和收缩)的一个证据,也是大陆分离和聚合的一个证据,也是泛大陆存在的一个证据。

    另外,大陆漂移应该叫大陆分离和聚合。地球引力变小,地球膨胀,大陆分离。地球引力变大,地球收缩,大陆聚合。并不是魏格纳认为的大陆在地幔上任意漂移,从极地漂到赤道,又从赤道漂到极地。

    所以,地球脉动(膨胀和收缩)的大陆漂移(分离和聚合)及泛大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都聚合在一起)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和泛大陆是不同的概念。

    4300万年后,因为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引力变大,地球收缩,海底收缩,所以这个时期形成泛大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都聚合在一起,北冰洋从海洋变成了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