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移民火星 » 人类进化方向

人类进化方向

    太阳系引力变化,地球引力变化引起哺乳动物体型变化。

    在恐龙生存的白垩纪,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黄鼠狼个头差不多。最早的真兽亚纲出现于距今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其发现于中国的LN省,它就是著名的中华侏罗兽。这种动物只有10厘米长,平时生活在树上,以昆虫为食。

    从中华侏罗兽出现开始,哺乳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生存范围也扩张到整个世界,但是体型上却一直没有质的飞跃,都是老鼠大小的动物。

    目前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同样发现于中国辽西,是爬兽(Repenomamus),生存于距今1.25亿年前。爬兽的体型较大,身长超过1米,体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条狗差不多大。

    爬兽可是狡猾的食肉动物,其嘴中长有锋利的犬齿,可以用于死死咬住猎物。古生物学家曾经在爬兽的胃中发现了还没有完全消化的幼年鹦鹉嘴龙化石,证明了爬兽曾经捕捉过幼年的鹦鹉嘴龙,它也成为唯一一种曾经以恐龙为食的哺乳动物。

    爬兽是哺乳动物在白垩纪的体型巅峰,目前我们发现的所有白垩纪的哺乳动物体型上都没有超过爬兽的。

    为什么在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的体型没有大型化,出现体型堪比狮子、老虎甚至大象的品种呢?

    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恐龙的存在。恐龙作为当时最具优势的陆生脊椎动物,已经占据了陆地生态系统,完全压制了新生的哺乳动物,没有给哺乳动物大型化的可能性和空间。

    在恐龙灭绝之后的1000多万年间,哺乳动物的体型依然较小。

    直到距今4000万年前,哺乳动物才开始真正的大型化,出现了像雷兽、巨犀、安氏中兽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

    白垩纪哺乳动物体型没有大型化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恐龙的压制,而是因为太阳系引力变大。因为在白垩纪中期是太阳系引力最大的时期,此时太阳系运行到近银心点,太阳系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最大,太阳系引力最大,例如8400万年前,当时的太阳系引力和地球引力可能是现在的4.8倍。这样的引力超过了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长期生存所能承受的4.5倍引力极限,所以哺乳动物的体型必然要小型化。

    在恐龙灭绝之后的1000多万年间,是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太阳系走出银河系旋臂-半人马座旋臂,太阳系引力变大,所以哺乳动物的体型依然较小。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时期,出现哺乳动物个体矮化现象,据估计在这一事件中个体重量减少了50-60%。这可能是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引力变大,直接引起的,之前古生物学家认为是气候变暖引起的。

    直到距今4000万年前,太阳系向远银心点运行,太阳系引力变小,并在3500万年前太阳系通过人马座旋臂,太阳系引力进一步变小,哺乳动物才开始真正的大型化,出现了像雷兽、巨犀、安氏中兽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引力变大,哺乳动物体型小型化,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哺乳动物体型大型化。

    哺乳动物体型大小除了与气候有关,还与太阳系引力变化,地球引力变化直接相关。

    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引力变大,哺乳动物体型变小。例如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时期,出现哺乳动物个体矮化现象,据估计在这一事件中个体重量减少了50-60%。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哺乳动物体型变大。例如在太阳系引力变小的更新世(大约公元前18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出现高大的猛犸象。猛犸象广泛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距今约1万年前,猛犸象陆续灭绝,这被视作一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距今约1万年前,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引力变大,这可能是猛犸象灭绝的直接原因,作为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的猛犸象,承受不了地球太大的引力,而导致其灭绝。而不是太阳系引力变大引起的气候变暖,导致猛犸象灭绝。

    预测:

    在太阳系运行到近银心点时,6600万年后太阳系引力最大,地球引力最大的时期,哺乳动物体型都会变小,大象、狮子、老虎、熊、犀牛等这些大型哺乳动物会灭绝。

    在太阳系向远银心点运行,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的时期,哺乳动物体型会再次大型化。

    人类的未来:弗洛勒斯人

    弗洛勒斯人,亦译弗洛瑞斯人。已灭绝的一支人科动物分类名称,该支人科动物据推测最晚于18000年前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地区,处于现代人──智人的生存年代。有人认为“弗洛勒斯人”是一种小体型原始人,一些人认为它的脑较小是由病理原因造成的等等观点。

    研究缘起

    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科学家于2003年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的女性化石,其身高仅为1米左右。起初,科学家判断它可能是一个古代儿童的残骸。但是,他们很快注意到化石的牙齿磨损很严重。随后的三维成像显示,这名女性死时至少已有20岁。化石的脑容量仅相当于现代人的三分之一,结合身高判断,科学家认为这是此前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人种,并将其命名为“弗洛勒斯人”。2004年10月,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此项发现,有专家认为,这是过去50年间古人类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它将使科学界重新思考人类进化的过程。

    然而,该研究成果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学术界的巨大争议。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认为,这具女性化石可能是一个矮人部落成员的遗骸,而这位女性可能是一名“小脑畸形症”患者,因此脑容量偏低。矮人又称俾格米人,是一种平均身高低于127厘米(5英尺)的人种。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与化石发现者利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对化石颅骨进行了扫描,然后根据扫描图像制造出“弗洛勒斯人”的脑部模型。接着,科学家又将该模型与黑猩猩、直立人、矮人、智人以及一个“小脑畸形症”患者的脑部模型进行了比较。从大脑结构判断,该化石的主人既不是“小脑畸形症”患者,也不属于矮人,而是直立人的“远房亲戚”,从而证明了“弗洛勒斯人”化石的科学价值。

    另外,从化石的脑部模型看,该人种的脑前叶已经非常发达。由于这个区域控制大脑的推理能力,因此证明了科学家此前的推断,即“弗洛勒斯人”能够制造一些精巧工具,这也与科学家在化石周围找到一些工具的事实相吻合。

    基本特征

    这种“弗洛勒斯人”拥有一个他们前所未见的大脑;这个417立方厘米的大脑的发达程度竟然超过了人类的祖先“直立人”。这种大脑使“弗洛勒斯人”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先进的行为能力,他们懂得打猎、生火,甚至会使用石头制作工具。科学家们还发现,为了规避风险,这些“聪明”的小矮人在他们生活的岛上学会了组织团体打猎和集体生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类学家迪恩·弗克兴奋地提出:“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物种,这些让我们惊讶的发现足以证明我们对于‘弗洛勒斯人’拥有特殊行为能力推断的正确性。”

    从他们的面部和颅骨特征,以及直立行走来看,他们可以归入人类的范畴。但不同的是,他们却身材矮小、相貌粗糙。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相信:现代人类是16万年前由早期“智人”进化而来的。人们一直认为早期“智人”是几万年来地球上唯一的人类,但“弗洛勒斯人”骨骼的发现却给了该理论致命的一击。有证据显示,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在5.5万到3.5万年前曾经迁徙到弗洛勒斯岛。这说明“智人”和“弗洛勒斯人”曾经在该岛上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也证实人类进化的过程可能比以前料想的更加复杂,可能存在很多分支。

    最近研究发现,弗洛瑞斯人脑容量达到426立方厘米,约是现代黑猩猩脑容量的平均值,远超出了之前所认为的400立方厘米。

    科学观点

    地理环境造成体型变小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弗洛勒斯人”有可能是从附近爪哇岛上迁徙来的“直立人”后裔。不过,他们为何变得如此矮小是令科学家一直疑惑的难题。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彼得·布朗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该岛面积只有31平方英里,资源十分有限,身材变小不仅可以消耗较少的能量,也容易散热,使他们更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

    引力变大造成体型变小

    人类的未来:弗洛勒斯人

    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周期是1.5亿年,6600万年后运行到近银心点,此时地球上气候将变成白垩纪中期一样的气候炎热、洋流停滞、行星风系虚弱。热带的海水表面温度约为42℃,高于现今约17℃。而全球的海水平均表面温度为37℃。而海洋底层温度高于我们现时的温度约15到20℃。这种炎热气候将导致哺乳动物体型变小。

    同时更严重的是:太阳系引力和地球引力将变大到目前的4.8倍,目前人类这样的体型最大只能承受4.5倍的引力,所以人类要能够生存,体型必然要变小。

    6600万年后,太阳系运行到近银心点,太阳系和地球引力变大到现在的4.8倍,同时太阳核聚变反应增强,地球上气候变成温室时期,人类体型变小,很可能变成弗洛勒斯人这样:身高1米,体重20千克左右,脑容量仅相当于现代人的三分之一,智力可能严重退化。

    这是我从引力理论给出的人类演化方向。达尔文进化论无法给出生物演化的方向,因为他的理论是缓慢渐进式演化,他的理论建立在太阳系引力不变,生物演化均变的基础上。但太阳系引力是剧烈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生物演化更大程度上是灾变式的。

    4300万年后,太阳系早已经走出银河系远银心点和英仙座旋臂,向近银心点靠近,但还没有来到近银心点,所以人类虽然体型变小,但尚未变成弗洛勒斯人,还拥有足够的脑容量和智商。

    人类对这种剧变束手无策,他们的物理学已经停滞了4300万年。人类科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革命,那就是哥白尼日心说推翻地心说的革命,而今人类面临又一次科学革命,没有这场革命,人类的科学将永远停滞不前。

    对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对错,可以跳出这两个理论本身。今天我们知道,实际上即不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就像布鲁诺所认为的,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天上还有无数个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系统。布鲁诺认为,地球不是宇宙不动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而且,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不动中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地球和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世界”。实际上科学史上低估了布鲁诺的成就。

    对于牛顿、麦克斯韦经典物理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的对错,也可以跳出经典和现代物理学理论本身来思考。当你们还在争论经典和现代物理学孰对孰错时,我已经在用新引力理论——万有理论解决各种问题,从天文学到地学、古生物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