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 第218章: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

第218章: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

    六月中旬的时候,九江!

    苏曳见到了久违的两个女人。

    寿安公主,寿禧公主。

    历史上的寿安公主早已经死了,但是在这个世界她依旧活着。

    但最近几个月,她还是病倒了。

    一半是身体之病,另外一半是心病。

    原本的她,还可以心安理得地站在苏曳这边,帮助苏曳。因为皇帝是强者,苏曳是弱者。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切,让她陷入了极度的愧疚和不安。

    尤其是天津沦陷,通州沦陷之后,甚至还没有等到皇帝北逃的消息传来,她就已经扛不住病倒了。

    情报处的人,立刻把两个姐妹转移到九江来。

    苏曳这里有最专业的医生,此时的水准已经比京城的太医高得多。

    再一次见到苏曳,寿安公主竟然一时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清,这是要完了吗?”寿安问道。

    苏曳道:“这一次,大概还是亡不了的。”

    接下来,苏曳亲自喂她汤药,亲自为她擦拭身体。

    “别乱想好吗?很多事情你承担不了,也不该由你承担。”苏曳道。

    接下来,苏曳陪着寿禧公主参观九江的几个工厂。

    尤其是纺织厂,里面有不计其数的女子。

    看完这些工厂之后,寿禧公主道:“苏曳,你说我大清有今天是罪有应得吗?”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是吧。”

    寿禧公主道:“你知道现在北方,还有京城那边都在传你什么吗?”

    苏曳道:“大概是说我勾结洋人,分裂大清。甚至洋夷大军,都是我引来的。”

    寿禧公主道:“我其实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但是很多事情都想不通,想不透,所以索性就不去想,就跟着瞎玩,仿佛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但是,圣祖、高宗等列祖列宗,打下了那么多的疆域,镇压了那么多的叛贼,本朝疆域比前明大出了这么多,人口多了好几倍,总还是有功的吧?”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某种意义上是的。”

    寿禧公主又道:“前明一直解决不了边疆问题,更加管不好蒙古等族,而大清却管好了,而且还灭掉了准噶尔,所以这也是有功的吧?”

    苏曳道:“这非常复杂,也不全是本朝之功,有一些还真是前明打下来的基础。但如果以结果而言的话,确实如此。”

    寿禧公主道:“那那为何会有今日之祸?”

    苏曳道:“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自己都睁眼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后世趋势都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是他依旧选择捂住天下之眼,任由天下这样蒙蔽愚昧下去。到这道光和咸丰二帝,他们连自己都看不清楚了,所以今日之祸,清廷皇帝罪过不可推卸。”

    “今日之果,百年之前,就已经种下了。”

    寿禧公主道:“所以你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想到和皇兄决裂了吗?”

    苏曳道:“我做的事情,他是坚决不允许的,所以是的。”

    寿禧公主道:“所以,你在很早之前,就想到有今天,甚至等待今天吗?”

    苏曳缓缓道:“公主是在责怪我吗?”

    寿禧公主想了一会儿,道:“我没有。”

    接着,她问道:“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苏曳没有回答。

    但是他的军队,早已经出发了。

    皇帝逃跑之后,整个京城彻底大乱。

    许多人也跟着逃跑了,但绝大多数人哪里也去不了。

    洋人马上就要打进来了,整个京城陷入了乱象。

    有部分人幸灾乐祸的,想法英法联军进京城,把这些高官大户全部给杀了,给抢了。

    早就看伱们不顺眼了。

    洋人大军来的时候,我不但不阻挠,反而要帮他们搬梯子。

    甚至洋人大军到处劫掠的时候,我也要趁机发财。

    但是大部分人,尤其中户以上水准,都陷入了极度的惶恐和不安。

    而读书人,更是几乎绝望。

    传闻之中,英法洋夷的军队如同妖怪鬼魔一样,无恶不作。

    只要洋夷大军所到之处,全部都变成森罗地狱。

    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中,苏曳的名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甚至是打击。

    过去两三年一系列斗争中,苏曳始终掌握大义,始终在道德高处。

    而这一次,不由得有人问出。

    洋夷马上打进京城了,大清看着都要亡国的架势了。

    苏曳的军队不是最能打吗?

    苏曳的军队在哪里?

    当然有很多人为苏曳辩解,苏曳被朝廷迫害。

    上一次洋夷攻打大沽口,苏曳尽管和朝廷闹翻了,但还是率军北上支援,立下了大功,击败了洋夷。

    结果刚刚打了胜仗,苏曳就遭到了刺杀,凶手非但没有被处罚,反而升官了。

    而且皇帝亲口说苏曳是逆臣,死有余辜。

    所以,苏曳不来情有可原,他现在已经辞去任何职务了,连团练官都不是了。

    到这个时候,苏曳一直是受害者的角色。

    但是随着皇帝北逃之后,舆论风向还是变了。

    皇帝逃跑,当然臭名昭著。

    但是,京城不也是你苏曳的家吗?

    京城十几万人,当时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掏尽了棺材本支持你苏曳办工厂啊。

    现在洋人马上就要打进京城了,你苏曳还不出现吗?

    你连自己家都不管了吗?你连十几万恩人,也不救了吗?

    真正说出这些话的很很少。

    但是很难挡住别人不这么想。

    皇帝昭告天下,说苏曳是乱臣贼子,早和洋夷有勾结。

    甚至这一次洋人大军打进来,就是苏曳和洋夷里应外合。

    就是他搞的什么南方七省联盟,分裂了朝廷,分裂了大清,所以大清才不能全力以赴对付洋夷,才会有此大败。

    这次洋人打进京城,起码苏曳有四成罪过。

    这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无数人破口大骂:“放你娘的狗屁,皇帝老儿自己没本事,打不过洋人,却把罪责推到苏曳大人身上。”

    “上一战,谁不知道苏曳大人直接炮轰了洋人主帅的战船?”

    “苏曳大人成立南方七省联盟,就是因为反对天津条约,反对洋人在大清的土地上作威作福。”

    京城中有十几万苏曳的利益共同体。

    当时,他们慷慨解囊把钱借给苏曳办工厂,儿子也在九江有了好前程。这两三年来,分红也完全到位。

    所以,时时刻刻都为苏曳说话,骂战的时候,甚至恨不得撸起袖子为苏曳干仗。

    “那现在呢?洋人马上就要打进京城了,苏曳在哪里?”

    “苏曳和皇上有仇有怨,但你们曾经借钱给苏曳,总是对他有恩的吧,他可有要来救你们吗?”

    “苏曳在九江的工厂,就是有很多洋人入股。”

    “皇上说得没错,苏曳就是和洋人勾结了。”

    整个京城的舆论,完全乱成了一锅粥。

    苏曳的名声,也第一次真正被动摇。

    而英法联军经过休整之后,再一次朝着京城而来。

    十几日后!

    六千多英法联军兵临城下。

    作为这个国家的首都,二百年来几乎第一次,面临灭顶之灾。

    僧格林沁、荣禄、伯彦讷谟祜集结军队,要进行最后的抵抗。

    伯彦讷谟祜大声高呼道:“京城的老少爷们,你们睁开眼睛看看清楚,到了最关键时刻,是谁挺身而出,为大清而战?为老少爷们而战?”

    “是我伯彦,是荣禄大人”

    “你们口中的苏曳在哪里?他在哪里啊?”

    “洋人就在外面,一旦杀入京城,就会烧杀抢夺,就会糟蹋大姑娘,糟蹋小媳妇。”

    “你们口口声声苏曳是英雄,把他当成了大救星。”

    “现在马上就有滔天大祸了,苏曳在哪里?之前朝廷给苏曳宅邸钉上乱臣贼子的牌匾,结果你们偷偷去给拆了。朝廷在苏曳宅子面前,树立乱臣贼子的石碑,你们偷偷去给凿了。”

    “朝廷的诏书,朝廷对苏曳的通缉,你们也偷偷给揭下来撕碎了。”

    “你们这般拥护苏曳,他在哪里?”

    “我告诉你们,他在哪里?他在九江,幸灾乐祸地望着这一切。”

    “我告诉你们,苏曳和洋人早就有勾结了,洋人在九江投资办厂,洋人一门心思要扶持苏曳上位。洋人攻破京城,洋人就是要亡了我大清,好让苏曳上位。”

    “上一次大沽口之战,明明是我们打赢的,苏曳投机取巧来开了这么一炮,然后演了一场被刺杀的苦肉计,就是为了有足够的理由不出现。”

    “他就是要故意假扮成受害者,坐视洋人亡我大清,毁我京城。你们在这里拥护他,他在九江狞笑,为洋人拍手鼓掌。”

    “皇上说得没错,苏曳就是乱臣贼子!”

    “你们这些借钱给苏曳办厂的人,都是瞎了眼睛!”

    “现在洋人要杀进来了,要抢你们的家财,要糟蹋你们的媳妇,你们的闺女。苏曳在哪里?拼命为你们去挡住洋人的是谁?还是我们!”

    “我们这些八旗蒙古,八旗满洲的爷们,为你们去厮杀了。”

    “你们有点良心吧。”

    接着,伯彦一声大吼。

    “上牌匾,立石碑!”

    “我看谁还有脸去毁掉牌匾和石碑?”

    随着他一声令下。

    牌匾再一次挂在苏曳的宅邸上。

    石碑,再一次矗立在苏曳的家门口。

    很多人看着这一幕,想要反驳,却又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乱臣贼子这四个大字,铭刻在苏曳家门口。

    做完这一切后,伯彦率领军队,前去防守德胜门。

    僧格林沁,荣禄、伯彦讷谟祜率军一万多,重点防守安定门和德胜门。

    “见鬼,见鬼,见鬼”包令怒骂。

    他看着联军密密麻麻在京城之下,头皮一阵阵发麻。

    因为,时间卡不住了。

    今天是六月二十五日。

    六月九日是伦敦博览会的开幕式,而整个博览会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整个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当然引人注目。但是真正的成功,确实成交额。

    尤其是九江经济实验区的成交额。

    只有成交额超过一定数量,在欧洲引起巨大的轰动,让大英帝国很多高层看到巨大的利益,女王和国会那边许多人才会真正改变路线和立场。

    如此才能传令让额尔金伯爵停战退兵。

    才能挽救清国的京城,挽救清国的皇宫等等。

    才能让苏曳力挽狂澜。

    但是,这边英法联军都已经要攻破京城了,那边世界博览会还没有结束。

    这边的战争进度太快了。

    包令硬着头皮,带着苏曳特使沈葆桢前往联军的帅帐。

    “额尔金伯爵,请问你们要将战争发展到什么地步?”沈葆桢问道。

    额尔金伯爵道:“当然是占领整个京城,冲入皇宫,然后将你们所有的园林,所有的皇宫,付之一炬。”

    沈葆桢颤声道:“你们疯了?”

    额尔金伯爵道:“清廷的人才是真正疯了,抓捕了我们的谈判代表,抓捕了我们的记者和军官,整整五十九人,这是对我们大英帝国的羞辱。”

    沈葆桢道:“我代表苏曳大人,代表南方七省联盟要求,你们不可以伤害平民,不可以劫掠皇家园林,不可以劫掠皇宫,更不可损毁皇宫。”

    额尔金伯爵冷笑道:“否则呢?难道苏曳要向我开战吗?”

    忽然之间,沈葆桢明白了。

    按照额尔金伯爵原本的计划,还没有如此极端。

    或许根本没有上升到焚毁皇宫的地步,但是他也推断出苏曳力挽狂澜,要进入中枢的计划。

    所以要做的更加彻底,要彻底把京城的一切摧毁。

    阻挡苏曳成为英雄,阻挡苏曳进入中枢。

    包令在边上道:“伯爵大人,不要忘记了你在伦敦时候的诺言。”

    额尔金伯爵冷道:“伦敦世界博览会,应该还在进行中吧。从伦敦回中国,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了。所以我大概没有机会看到阿尔伯特亲王所谓的诏书了。”

    “既然没有所谓的诏书,我也就没有理由停止战争。”

    双方的谈判,完全不欢而散。

    次日,英法联军发动攻击!

    这一次,僧格林沁和荣禄等人坚持得久一些。

    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就算有如此坚固高大的城墙,两日之后,清军战败。

    英法联军攻破德胜门,正式杀入京城。

    至此,京城沦陷。

    如此巨城,一国首都,竟然只坚守了不到两天。

    这是何等奇耻大辱?

    在清军,在整个京城民众眼中,洋人军队已经成为了无敌的代名词。

    伦敦!

    世界博览会开幕式结束后的几天内。

    先是伦敦沸腾,然后是英国沸腾,最后是欧洲沸腾。

    这个开幕式彻底惊艳了整个欧洲。

    无数报纸,都当成了头版头条。

    极尽一切赞赏之词,尤其是灯泡和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黑暗,正式成为过去。

    明日,已经到来。

    大英帝国,依旧代表科技和工业的最前沿。

    美国,依旧落后大英帝国三十年。

    科技和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等等等等,都成为了各大报刊的标题。

    当然,这是舆论。

    决定这次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以否,还是要看成交额,要看具体成果。

    最关键是九江经济实验区,会有多少成交额。

    因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以这次博览会也吸引了前所未有的人流。

    九江经济实验区,得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展区。

    这里有闪烁的灯火,这里有不断重复播放的电影,所以吸引了海量的人流。

    这一次九江经济试验区,只要推出几种拳头产品。

    香烟,丝绸,黄包车,自行车,放声机,青霉素。

    而且投放了几十辆黄包车在整个博览会,游客能够付钱乘坐。

    整个展区,到处都是巨大的彩色照片。

    各式各样的广告,有的是性感女郎穿着旗袍的广告。

    有的是骑着自行车的照片。

    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男士抽烟的照片。

    这些照片中,香烟完全增加了男人的魅力,让他们变得忧郁,性感。

    也有女士抽烟的照片,让人是极尽风情。

    至于青霉素的照片则是很简单,治疗梅毒,它不再是绝症。

    这些巨幅广告,还有拍摄的电影广告播放,都引起了巨大轰动。

    不过,效果不一。

    比如在中国大获成功的香烟,在这次博览会效果也就是一般,因为这是新生事物,没有经过市场培养,没有高官贵族做宣传,所以订单远远不如预期。

    丝绸的订单还可以,因为质量足够好,价格足够低。

    但这是传统产品,带不来多少惊喜。而且九江经济实验区的丝绸,也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好到哪里去,甚至肉眼看也没有比江南财团的好。

    当然,苏曳这边丝绸的成本会低不少,但他暂时不会打价格战,不能对民族资本进行毁灭性打击,而是要引导他们渐渐转型升级。

    苏曳不是商人,他是政治家,要全盘考虑。

    而在国内带来巨大惊喜,甚至是九江支柱产业的黄包车订单,也只是还不错。远谈不上火爆。因为这里也没有经过市场培育,这边的商人还没有充分看出商机。

    青霉素,完全爆了!

    因为根本不需要宣传,凭借能够治疗梅毒一项,就足够轰动世界。而且很多人早就暗中流传了。

    只不过,它的产量太低太低,依旧是噱头。

    能够预售的订单,就只有那么一点,抢购一空,也没有多少钱。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自行车的火爆。

    阿尔伯特亲王早就收到了样品,也学会怎么骑。他带着女王和爱丽丝公主,来到九江经济试验区的展区,当着很多人的面,亲自骑了一圈。

    然后,代表王室购买了一百辆。

    接下来,爱丽丝公主在街头上骑自行车的画面,竟然出现在伦敦人的眼中。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自行车的市场,欧洲已经培养起来一部分了。

    大约在二十几年前,自行车就已经诞生了,甚至还被大量采购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

    所以欧洲民众对自行车是有概念的,也是有刚需的。

    只不过那个时代的自行车,非常蠢笨,甚至是可笑,看看那些照片,好多设计甚至反人类。

    真正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的自行车,需要几十年后。

    而此时九江经济实验区生产的自行车,拥有最完美的设计。

    超过这个世界的自行车,何止一个时代。

    不管是从美学,还是力学设计,都远远超过了。

    骑起来,舒适得多,快得多,也漂亮得多。

    最怕是没有对比,而一旦有对比,就知道九江经济实验区的自行车先进了多少。

    苏曳知道这款产品会爆,但是他肯定猜不到会爆到这个地步。

    在清朝,自行车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但是在欧洲,自行车会成为时髦,甚至是刚需。

    不知道多少经销商,前来下订单。

    尤其是美国的经销商,下达的订单更加惊人。

    伯克爵士签下这些合同的时候,手都是发抖的。

    这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很贵的,整整三十八英镑,差不多是一个工人大半年的薪水。

    但是经销商,还是趋之若鹜。

    两万,五万,十万,二十万

    看着订单不断暴涨,他脑子都懵了。

    他们给予厚望的香烟,压根没有想象中的火爆,总订单甚至不到三万英镑。

    然而自行车的订单,已经几十万英镑了,还在往上涨。

    另外一个火爆的订单,就是放声机。

    同样,阿尔伯特亲王成为了这个产品的代言人,他非常无奈看到自己的画报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但是这个东西,本来就会轰动世界。所有的豪商贵族,本能地想要拥有。

    哪怕四百英镑的价格,也没有挡住经销商的热情。

    同样是海量的订单!

    但是,伯克爵士代表九江经济实验区,已经不敢签了。

    产能完全跟不上,两年,甚至三年内的产能,都已经满了。

    另外一个彻底火爆的产品,就是彩色照相机。

    但,这完全是实验室产品,根本不再售卖范围。

    但是,依旧有很多人要来购买。

    不是经销商,单纯就是豪商贵族自己购买。

    最终,九江经济实验区喊出一千英镑的天价。

    但,也只能签一百台订单。

    再多的话,两三年内根本交不了货。

    这些东西,每一台都要实验室的工程师,亲手一部一部打磨出来。

    就算卖这个天价,利润也未必有多高。

    但是,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放声机,加起来的订单,都远不如另外一个产业。

    一个在清朝那边,几乎也暂时没有市场的产业。

    最大的订单,就是照明系统。

    不能单卖灯泡,而是连同蒸汽发电机,电线,灯泡等一系列,整个照明系统一起售卖。

    价格非常非常昂贵。

    而且也不是经销商订单,全部都是各国政府部门,豪门贵族的订单。

    还有许多军舰,轮船等等订单。

    白金汉宫已经点亮了,那冬宫能落后?

    凡尔赛宫能落后?白宫呢?

    这一部分订单的金额,才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因为各国对这个价格体系是没有概念的,只知道它代表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完全是政绩工程,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

    因为很多报纸上都说了,电灯代表了科技文明的光芒。

    很多订单直到了伯克爵士不敢签字为止,依旧是产能受限。

    目前为止,不管是放声机,照明系统,甚至自行车,都是九江经济实验区垄断型生意。

    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次九江经济实验区在博览会的订单金额,会超过九江的招商大会。

    二十天后!

    六月二十九。

    胡雪岩作为代表,对所有订单做了一个汇总。

    然后,整个彻底发麻,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数字。

    订单金额,七百六十万英镑。

    天文数字,甚至让人觉得窒息的数字。

    尽管,这些订单都需要两年,甚至三年内完成。

    也就是说这是未来两三年内的收入。

    但,已经很恐怖了。

    欧洲这边的订单,竟然比国内的还要多。

    最关键的是,限制这个订单数字的是产能。

    放声机,照明系统这两样,完全是供不应求。甚至自行车,也是供不应求的。

    伯克爵士拿着汇总单子,前往白金汉宫,觐见阿尔伯特亲王。

    “亲王殿下,世界博览会还没有结束,但对于九江经济实验区来说,已经结束了。”

    “因为我们无法再签任何订单了,接下来两年,甚至三年的产能,都已经完全排满了。”

    “清国那边的总订单是两千七百万两左右,而欧美的订单是七百六十万英镑,还要超过清国。”

    “而限制这个订单数字的是产能,抛开自行车,放声机。就单纯照明系统,青霉素这两样东西,未来三十年的利益,我们都挖掘不完。”

    “根本无法想象,这里面的市场空缺。”

    阿尔伯特亲王也不敢置信望着这个数字。

    大英帝国对清廷全面的倾销,一年最高的营业额,也没有超过三百万英镑。

    而九江经济实验区,这一次在欧洲、美国范围内的订单成交额,就达到七百六十万英镑。

    在清国内部的订单,也达到两千七百万两。

    尽管这是未来两三年内的营业额。

    但是,利益已经完全超过战争和倾销了。

    这还仅仅只是刚开始,完全是因为产能限制。

    一旦产能完全铺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接下来大英帝国要对法兰西,德意志联邦,美利坚等强经济体进行倾销了。

    这个利益,已经完全超过对清国战争带来的了。

    于是,阿尔伯特亲王道:“能否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大英帝国来?”

    这才是他这个政治家的本能思维。

    伯克爵士想了一会儿道:“亲王殿下,可以在欧洲开办分厂。但是这里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苏曳手中,关键专利,也在他手中。”

    “另外,产能完全爆开之后,在清国的生产成本,比在英国本土还要更低。”

    阿尔伯特亲王道:“这不仅仅是你的意见,也是东印度公司的部分意见吗?”

    伯克爵士道:“是的。”

    对于这十几个英国财团来说,九江经济实验区完全是他们有史以来最成功,甚至是最疯狂的投资。

    仅仅三年,就已经看到了天大的利益。

    为了保住这份利益,他们可以拼命。

    当天晚上,阿尔伯特亲王拿着这份订单附件和维多利亚女王进行了详谈。

    “我经过周密的计算,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下去,十年之内,我们和中国的全面投资合作,能够让大英帝国的生产总值提高三个百分点!”

    “而且这会是最核心,最宝贵的经济价值。”

    “不是原有经济的衍生,而是纯粹新诞生出来的经济需求。”

    “我们知道,有些生产值是不值钱的,因为属于价值链的末端。而有些生产值是非常值钱的,因为它是源头,能够衍生出很多其他的经济价值。”

    “就单纯1860年而言,九江经济试验区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就已经超过对清国倾销的最高值。”

    女王道:“那不能两种利益,都抓在手中吗?一边合作,一边倾销?”

    阿尔伯特亲王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两种利益。但归根结底还是排斥的,九江经济实验区完全在苏曳一人身上,而他在清国的政治地位是受到压制的。想要这部分利益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很有必要执掌清国的权力。”

    “所以,扶持苏曳符合我们的最大利益。”

    女王道:“他的诉求是什么?”

    阿尔伯特亲王道:“当下的诉求,把战争阻止在清国的京城。”

    “更具体的是,不能摧毁清国的国家象征,包括皇宫,皇家园林,不能伤害清国京城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准确说,是要让他出面力挽狂澜,挽救清国。”

    女王想了一会儿道:“我明天就召见首相,对这个议题进行讨论。”

    而这一天,已经是六月三十日。

    京城都已经沦陷了。

    英法联军已经攻破安定门和德胜门了。

    等到决议出来,再前往中国还要一个多月,那个时候已经八月中旬至少。

    届时,黄花菜都凉了。

    圆明园早就被烧了,皇宫说不定也被烧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哪怕明日女王和首相达成一致,也已经晚了。

    但是

    作为九江经济试验区的代表巴厦礼,这段时间时间没有出现。

    负责博览会展区的,只有伯克爵士,还有胡雪岩。

    因为,巴厦礼六月十日,就离开伦敦,返回中国了。

    开幕式结束后,他就和阿尔伯特亲王强调,这一次博览会一定会成功,九江经济实验区的成交额一定惊人的高。

    但是,等不到这个成功的结果了。

    清国那边的战争进程太快了,必须提前去制止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阿尔伯特亲王的私人密信。

    因为额尔金伯爵答应过,亲王当时支持他上位远东统帅,而一旦亲王密信一到,他也要停止战争。

    当时世界博览会仅仅只是刚开始,尽管预知会成功。

    但是,在没有得到女王的首肯,没有得到国会的认可。

    阿尔伯特写这份密信是有政治风险的。

    巴厦礼提交了苏曳的信件,上面写到,一旦战争蔓延到皇宫,蔓延到皇家园林,蔓延到京城的普通百姓,那两国的仇恨就无法化解,那么未来的深入合作,也就无法推行。

    甚至,他苏曳也会失去执政基础。

    世界博览会既然注定会成功,能够向女王和国会证明,九江经济实验区的利益远大于战争和倾销,那就请亲王殿下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提前下旨,结束战争。

    如果没有苏曳的话,这位亲王明年就会离世了。

    如果没有苏曳的话,也根本没有这一场全球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了。

    最终,亲王冒险提前写了这封密令,盖上自己的印章,盖上了王室的印章。

    然后,巴厦礼带着密令,火速返回中国。

    巴厦礼已经竭尽全力,但是他还是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赶回来。

    七月二日,英法联军已经杀入京城。

    然后,浩劫依旧发生。

    联军开始了疯狂的劫掠,京城里的豪门富贾,被抢劫,被击杀。

    因为从额尔金伯爵从大牢里面救出了几十名被俘虏的谈判代表和军官,发现已经死了一部分,剩下全部受到了酷刑。

    英法联军也报复的名义,开始了肆虐。

    比历史上,更加惨烈。

    不知道多少女眷,已经受辱。

    不知道多少人,已经被杀。

    接下来,英法联军冲入了畅春园,静宜园,将这两个皇家园林劫掠一空,并且焚毁。

    整个京城,火光冲天。

    然后,英法联军将目标落在了圆明园,还有紫禁城。

    望着冲天的火光。

    望着到处劫掠杀人的洋人士兵。

    无数人绝望。

    许多读书人接受不了这惨烈的一幕,纷纷上吊自尽。

    这个时候,有人耳朵里面响起了当时伯彦讷谟祜的嘶吼声。

    你们拥护的苏曳在哪里?

    苏曳他勾结洋人,铁证如山。

    今日之祸,苏曳罪有四分。

    苏曳乃是乱臣贼子。

    而更加诛心的是,额尔金伯爵对苏曳的宅邸不但秋毫无犯,而且还专门派了上百名士兵把守,不许任何人破坏,任何人劫掠。

    如此一来,苏曳勾结洋人的罪名,变得更加证据确凿了。

    整个京城内,最后一批为苏曳辩解的人,也完全失声。

    苏曳宅邸上那个乱臣贼子的牌匾。

    门口那个乱臣贼子的石碑,显得尤其刺眼。

    林书年!

    这是当时在京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苏曳,并且把几辈子借给苏曳九江办厂之人。

    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九江,为苏曳效命。

    他没有考中秀才,却也饱读诗书,他是苏曳在京城最铁杆的支持者。

    当时很多人就是受到他的感染,才纷纷跟着往外掏钱的。

    这段时间,苏曳名誉被诋毁的时候,他也在拼命奔走,为苏曳辩解。

    但是,今日他也绝望了。

    不是因为他家被劫掠,而是某种信念的崩塌。

    他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对这个国家也充满了主人翁精神。

    见到此等末日景象。

    见到皇帝抛下万民而绝望。

    整个人不由得万念俱灰。

    他也打算和他的老师,他的师兄一样,上吊殉国。

    谈不上怪谁,就是面对眼前这个景象,看不到希望。

    而此时!

    距离京城几十里之外。

    苏曳仰头望着星空。

    陷入了最剧烈的挣扎。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圆明园被烧,被抢了,紫禁城被烧被抢了,只会对清廷的权威给予更加致命的打击。

    对苏曳来说,还是有利的部分。

    但是,圆明园也好,紫禁城也罢。

    不是它清廷一家的。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整个中国的象征。

    这一关,苏曳心理过不去。

    他的面前,跪满了整整一地。

    沈葆桢、兆布、怀塔布、廷忍、李岐、等等。

    “大帅,三思啊!”

    “洋人军队太强了,您的决心一下,我们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军队,可能就全军覆灭了啊。”

    “圆明园烧了,也就烧了。皇宫,烧了也就烧了。”沈葆桢咬牙切齿道:“大帅身系天下,我们只带了八千军队,这八千新军,是我们绝对的主力,这是未来大业之根本啊,一旦损毁,如何镇住湘军,如何和朝廷博弈?”

    沈葆桢抱住苏曳的双腿道:“大帅,听下官一言。巴厦礼那边,六月十日应该就往回赶了,再过十几天他就回来了,就带着英国王室的诏书回来了。届时大帅您拿着诏书,依旧能够逼迫额尔金伯爵率军退出京城,您依旧能够力挽狂澜,依旧是举国救星。”

    “不影响您进入中枢的啊!”

    “如果现在怒而兴兵,把主力和洋人军队拼得干干净净,那未来怎么办?”

    “为了圆明园,为了紫禁城,哪怕为了京城万民,都不值得您做出这样的牺牲。”

    “如果战败了怎么办?您连力挽狂澜的名声都丢了,您就沦为了僧格林沁、荣禄之辈啊。”

    确实如此,现在苏曳率军进京。

    哪怕看着圆明园被烧,甚至皇宫被烧,被抢。

    未来十几天,巴厦礼归来之时,苏曳依旧能以英雄的面目出现,逼迫洋人退兵,挽救京城。

    若是苏曳出兵被打败了,那未来洋人退兵越会变成主动退兵,没有苏曳的功劳了。

    从政治利益上,苏曳怎么都不该出兵和英法联军厮杀。

    沈葆桢大吼道:“徐有壬,你说句话啊,崇恩大人,你也说话啊。”

    徐有壬上前颤抖道:“苏曳贤弟,我我也觉得,这一趟你不该出兵。”

    崇恩上前道:“小曳,我不会丝毫责怪你。为了将来,你确实不该出兵。”

    王世清笔直跪下道:“大帅,只要您一声令下,世清愿意粉身碎骨,毫不畏死。但是属下也认为,不该冒险。”

    不管是真心也罢,违心也罢。

    在场所有人都恳求苏曳不要出兵。

    苏曳依旧静静望着星空,久久没有出声。

    他的谋划到现在都没有出错,但想要完全卡住节奏太难了。

    现在,就出现了差错十几天的情形。

    英法联军那边推进得太快了,比历史上快得多得多。

    苏曳这边已经留出了两个月时间的冗余,但是英法联军推进的速度,比历史上快了近三个月。

    但是,这或许才是最好的安排?

    “轰隆隆”天上传来了一阵阵闷雷。

    一阵阵闪电。

    又可以上网了。

    但是,现在没有任何可以帮助他做决定了。

    只有他自己。

    出兵,或许能保住圆明园,或许能保住皇宫,也能拯救无数人的性命。

    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战败!

    甚至粉身碎骨。

    不出兵,未来依旧可以收获胜利果实。

    苏曳脑子里面,响起了各式各样的声音。

    分不清楚是真人,还是书本上那些历史人物的铿锵之声。

    如果这个世界有未来。

    那后世之人,见到今日之我,会不会以我为荣?

    会不会以我为耻?

    真正的英雄,是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理智。

    百分之一的疯狂。

    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年面对联合国军,他老人家真的没有想过会战败吗?

    苟且,合作,密谋。

    我的权柄,不能全是阴谋,不能全是算计。

    还要有光明,还要有王道。

    问今日之心,问明日之心,问百年后之心。

    苏曳整个人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再也没有焦灼了。

    然后,他淡淡地下了一声命令:“新军,出发,进京!”

    这话一出。

    所有人寂静。

    足足好一会儿后,王世清跪下叩首道:“臣王世清,拜见主公!”

    沈葆桢叩首:“沈葆桢,拜见主公。”

    “徐有壬,拜见主公!”

    “崇恩,拜见主公。”

    这个世界,或许还是需要英雄主义的。

    八千新军,齐声高呼:“大帅,万胜!”

    “大帅万胜!”

    随着一声令下。

    八千新军,在夜色之下,如同潮水一般,朝着京城进发!

    半夜!

    京城依旧在劫掠,依旧在焚烧。

    依旧在哭泣,依旧在呐喊。

    但,忽然一个雷霆霹雳一般的消息传来。

    苏曳率军进京!

    这段时间,英法联军一直在劫掠,已经失去了任何威胁。

    所以,几个城门的防守,已经不能用单薄来形容了。

    大家都在发财,凭什么我要守城门?

    而且,知道接下来可能要抢劫圆明园等地方,英法联军京城北边附近驻扎。

    所以,苏曳的军队几乎轻而易举拿下了南边永定门,冲入了京城之内。

    无数民众,透过窗户,透过门缝。

    见到外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苏曳新军。

    他们不由得惊骇,这这又是谁的军队啊?

    但是,他们认识军旗上的苏字。

    这这是苏曳大帅的军队?

    于是,有人小心翼翼探出头来问道:“请问,是苏曳大帅的军队吗?”

    “是,我们是苏曳大帅的军队。”

    “你们,你们做什么来?”

    “救援京城,驱逐洋人。”军官淡淡道。

    顿时间,门内的那个秀才喜极而泣。

    一户接着一户的人家窗户亮起。

    一家家房门打开。

    一个接着一个人影走出来。

    其中一个老者,脖子上还有勒痕,正是上吊被大儿子救下来的林书年。

    他颤抖着高呼道:“是,是苏曳大帅吗?”

    苏曳道:“林叔,是我!”

    林书年的泪水狂涌而出,直接跪在地上,大声高呼道:“苏曳大帅救京城来了,苏曳大帅来了!”

    “老朽就知道,老朽就知道!”

    “我这双眼睛,绝对不会看错人。”

    “苏曳大人万胜!”

    “苏曳大帅万岁!”有人喊错了。

    尽管是半夜,但苏曳进京的消息,还是如同海啸一般席卷。

    他的新军到了哪里,就涌出来无数的人。

    这一瞬间,不管他未来胜负如何。

    苏曳的那些罪名,什么勾结洋人,什么乱臣贼子,全部荡然无存。

    无数民众的目光,充满了无限的崇拜和敬仰。

    洋人军队如此厉害,朝廷几万大军都输了,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苏曳大帅率军几千里北上。

    这是向死而生!

    注:近一万二送上,恩公,您口袋的月票,给我几张好吗?

    那我吃饭去了啊,差点忘记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谢谢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