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拿到了汉高祖的剧本 » 016 攻城

016 攻城

    沛县城楼,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它的石墙厚如山峦,坚固异常,其上用石条垒成的箭垛、瞭望台等设施齐整有序,凭借着这堆砌如山、巍峨耸立的城墙,城楼上居高临下,将城内外的一切尽收眼底。

    城墙上沉重的恢宏木门,宽达数尺,门头刻着各种神兽造型,深深彰显着此门若没有攻城器具,光凭刘季手里的二三百人,想要攻入其中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城楼上的守军更不可能会眼巴巴的看着他们攻城而无动于衷,他们手上的弓箭可是足以在二百米内取人性命的。

    “刘兄,你可有法子?”

    此时的刘季一伙人正藏于城楼远处的一片草地上,以现在黄昏时分的光照,城楼上的守军很难眺望到他们的身影,这才给了他们准备的时间。

    见识到双方这悬殊的兵力差距,最先鼓动造反的丁复也没了底气,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将目光看向刘季。

    听到丁复的话语,刘季的心里也犯了难。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虽说历史并非没有攻城成功的案例,但这些案例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数倍于守军兵力的大军围城,没有一丝可以借鉴的地方。

    “丁兄,你可读过孙子兵法?”

    “读过。”

    “那你告诉我,好几倍于守军的兵力才能攻城?”

    “最少二倍才有胜算。”

    此言一出,莫说其他人,就连丁复的心中也满是绝望。就他们手上的这点人,连包围这道城墙都不够,何谈攻城。

    “制作一些火把,尽量做到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根火把,然后等午夜时分再攻城。”

    刘季这番话引起一阵骚乱,特别是那些怕死的家伙,他们一脸抗拒。毕竟军饷还没领到,就要他们去白白送死,也怪不得他们会如此抗拒。

    “说了不让你们送死,你们怕什么?”

    “不知刘兄有何良策?若有,说出来也可让众弟兄安心。”

    丁复的这段话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支持,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刘季,期待他能给一个让人信服的谋略出来。

    “我要借势!”

    简短的四个字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这些人虽然不清楚这其中有何深意,但却感觉很靠谱。

    何为之势?无非三点,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这二点,天时刘季肯定是指望不上了,除非他有刘秀的“大陨石”之术;而地利,这倒是可以利用一二。

    不过,最重要的是当属人和这一点。如果说刘季手下的兵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话,那么沛县守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些守军又不全是秦军,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当地招募的民兵。

    若是在秦帝国强盛之时,这些守军自然不敢有如何私心,现在嘛……

    想到这里,刘季已然对这一次的攻城成功有了几分把握,只要吕泽和曹参这俩人能给力点就行。只是,刘季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俩人也在等待刘季的发力,甚至因为等得太久了,那县令的尸首都已经发冷变硬了。

    “吕公子,已经入夜了。”

    曹参这段话的意思不言而喻,看样子此时他的心中远没有看起来的这般平静。

    “曹大人,再等等吧。”

    吕泽的宽慰听起来也没了底气,看样子他也对自己的鲁莽有了一些悔意。

    曹参没有再搭理吕泽,而是将目光看向地上的那具尸首,看着这个曾经和自己朝夕相处的领导。恍惚间,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如果我死了,我尸首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这个想法一经出现,就再也刹不住车,随之而来的恐惧、惶恐和悚然充斥内心。就在曹参愣神之际,吕泽突然快步走到他身前,用力摇晃他的身体。

    “曹大人,有人来了。”

    吕泽的声音将曹参从幻想之中拉回现实,在听清楚吕泽的话语后,他才注意到门外那越来越近的急促脚步声。

    “大人,有要事禀告!”

    “何事?”

    作为最熟悉县令之人,曹参此时仿照县令的声音简短地回了一句。

    “守将来报,说有数千人在攻打城楼,还望县令大人可以去主持大局。”

    虽然声音有些许出入,但这下人倒也没有起疑,权当那是因为县令与曹参二人谈论了一下午,导致声音沙哑而已。

    不过他所说的话倒是给了屋内这二人一丝希望,虽然不知道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数千人,但他们明白,这是机会到了!

    这二人对视一眼,随后曹参和吕泽便同时起身,曹参在前方开路,而吕泽则是手持剑刃,提着县令的首级紧紧跟着曹参身后。

    “吱呀”一声,下人抬头一看,却没有看见县令大人,只看见曹参和吕泽这俩人。正当他疑惑之时,吕泽的剑刃已然指向这人,随后语气森然的命令他。

    “不想死就带我们过去!”

    这突如其来的一切让下人忙不迭的低头求饶,在这过程中,他无意间瞄到了吕泽另一只手上提着的东西,那是一颗头颅。

    联系到此前,这屋子之中只有县令和这俩人,这颗头颅的主人就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县令的头颅。

    想明白的下人再不敢有一丝反抗,体如筛糠在前方带路,那副好似随时倒下的模样让曹参有些许不忍,便出言安慰到。

    “不必恐惧,只要将我们带至城楼上,定不会伤你性命。”

    听到这话,也许是出于对曹参的信任,这下人再无刚刚的那般恐惧,镇定了不少。一同前行的吕泽见此情形,心里不由得感叹:找这曹参果然找对了,这二把手说话就是管用。

    沛县城楼上。

    军候站立于城楼上,内着深衣,身披甲衣,甲衣有前后身两部分组成,前身甲衣长,下摆呈尖角状;后身甲衣较短,为齐平的方正式。全身甲片不多,但做工小巧精致。甲衣周边装饰缘边,缘边之上绘有彩色几何纹图案。

    与那些小兵简单而厚重的甲衣相比较,就可以清楚看出这二者的不同之处。

    此时,这名军候正眉头紧皱的看着城外,那大平原处出现的一团团火光。昏黄的火光在黑夜之中摇晃,照耀在那堪比人高的荒草之上,看这分布的面积,他有理由怀疑这些荒草之中潜藏着数以千计的士兵。

    可他心中又觉得有些许不对,毕竟这数千人的军队出现在这附近,他不可能收不到一丝风声。

    “这附近可有造反之人?”

    “有,那芒砀山中藏着一伙造反之人,领头之人正是泗水亭长,刘季。”

    军候旁边的军士听见这话,连忙将这几日搜寻到的情报进行汇报。

    “嗯?刘季那伙人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怎会有眼前这么多人?难道这其中有诈!”

    一瞬间,这军候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县令的准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这些守军并非是为了保护沛县百姓而存在的,而是为了保护县令而存在的。

    县令是什么?他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是秦帝国奴役压榨百姓的执行人,也是军候唯一需要保护之人。

    “大人,曹参大人到来,是否让其上来?”

    “曹参?他来干什么?罢了,让他上来吧。”

    想了下,军候还是让曹参上来,想要看看这位二把手有什么话要说。手下听到话语后,迅速退下,前去通知放行。

    很快,这位军候就看到了曹参和吕泽二人,以及吕泽手中提溜着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