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晚唐 » 第6章 论大米的食用方法

第6章 论大米的食用方法

    “这这,这,这么大的米!”

    一个小人抬头看着面前的米堆,一脸震惊。

    一粒粒米直接摞在一起,摞出一座一眼望不到顶的米堆。但问题是,这米好像有点不一样……

    “这米,这米为什么这么大啊!”

    另一个小人也跑了过来,指着一粒大米大喊着。

    他指的这粒大米,足有一尺长、半尺高,三四粒米叠在一起,和一个人一般高。

    “你确定,这是大米?”

    眼前的米,长得倒是和正常的米一模一样,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大了,大得不像样。

    “这……”

    被问到的方二华无辜地说。

    “这……这可能是天上的神米……”

    村长眼前一亮。

    “对啊!这米和我们的米一模一样,没道理不能吃啊!肯定是天上神仙们的米,这位神仙可怜我们,就给了我们一些。”

    “快快,小二,快把米分了,搬到各自家里去。这么好的米,可不能让盗贼抢走了。”

    一听说这米能吃,村民们一个个眼睛都亮了,七手八脚,你搬一粒,我扛一粒,效率堪比打工仔。不一会儿,硕大的米堆就被化整为零,全部塞进了村民们的家中。

    “咕噜噜……”

    正在这时,一个村民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村民一脸尴尬。

    “唉,主要是很长时间没吃过饱饭了……上午吃了顿饱餐,现在还是有些饿……”

    “没事没事,正好前些时间,我存了一点树皮,过一会儿我吃一点。”

    村民自我安慰道。不过,想到树皮的苦味,村民心里就是一阵难受。

    “不对!我吃什么树皮啊!刚刚神仙送来的大米,我还没尝过是什么味道的!正好尝一尝!”

    一想到刚刚的米,这位村民顿时就兴奋了起来。那么大的米,味道肯定也不错!

    “我先去做饭了!一会儿再来!”

    “哎,这么一说,我也有点饿了。我也去尝尝……”

    村民纷纷散去。

    刚刚肚子叫唤的村民秦初五进到屋里,看着满屋子的大米,有些犯难。

    “这么大的米……我怎么吃?我可没有一丈长的锅啊!”

    事实上,一丈长的锅还不够用。李宣家的锅,如果放到箱子里,起码有一百丈。

    不止是秦初五,其他村民也碰到了这个问题。

    这时,王十五家的窗户打开了,一股饭香飘了出来。村民们闻到,纷纷精神一振。

    “嗯?”

    “王十五这小子,这是已经吃上了?看老子去揍他一顿!”

    “走走,一起去。”

    说话间,村民们就“呼啦啦”全部围在王十五家门口。副村长拿起拐杖,“咚咚咚”敲着王十五家的门。

    “你们干什么!”

    门刚一打开,村民们就蜂拥而入,王十五吓得倒退了五六步。

    “说!你怎么做的饭!”

    副村长挥舞着拐杖质问道。

    “别,别别,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王十五被这阵势吓到了,结结巴巴地说着。

    方二华眼神精明地扫视着屋内。很快,他就看到了摆在屋角的一口大锅,大锅还“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方二华大步走到锅前,朝着锅内看去。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凑上来,看看王十五的锅中熬的是什么。

    “这是……馒头?”

    方二华有些傻眼。

    锅里熬着一些形状不规则,馒头一般大的物体,呈乳白色,不停上下翻滚着,一看就很美味。

    “咕咚……”

    周围的村民纷纷咽了口口水。

    看着村民们投来的目光,王十五赶忙又退了几步。

    “别别,有话好好说。这,这锅里的是,是我从那些大米上敲下来的碎片。”

    王十五手一指,村民们顺着王十五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屋内有块大米缺了一角。

    “啊,对对,我就是这样做饭的。只要把大米敲碎,就可以……人呢?”

    王十五一脸懵。

    刚刚,屋子里还挤满了人。不到一秒,人全部消失不见了!

    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冒出了炊烟。

    “嗯……这米粥是真的香……”

    秦初五捧着一大碗米饭,深深吸了口气,一脸享受。同样的一幕,正在家家户户上演。

    李宣得意地笑了笑。

    “这是昨天才从超市买来的长粒香大米,十块钱一斤,不香才怪!”

    “哈哈,唐朝那时候,可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技术。那时候的米,只能说能吃饱。”

    “哪像现在的大米,又香,又甜,又好吃。”

    “看得我都有些馋了。”

    “不看了不看了,做碗饭吃去。”

    李宣起身,走进厨房,给自己也开始做饭。

    他没有听到,箱子里,有些吃饭非常快的小人,此时已经喝完米饭,跪在地上,诚心诚意地祷告着。

    “感谢神仙大恩大德!小人这辈子不敢忘!”

    “感谢神仙!”

    “感谢神仙的救命之恩!”

    古代那时候,人民生活即使在盛世,也比不上现代人。在大灾时代就更别提了。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人民就死心塌地跟着谁走。这就是后来明末,李自成起义时,一句“迎闯王,不纳粮”让李自成火遍大江南北的缘由。

    这时候,李宣也不知道这么多,只是端了一碗饭,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的小人们。

    一边吃饭,李宣还一边不忘思考,怎么能帮到小人们更多的忙。

    如果在古代,李宣绝对是位明君。

    “嗯……下面怎么办呢?”

    “以后,我就每天给他们送米。对我来说,就是一把的事,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的粮食啊!”

    “这样,不过几天,他们肯定不愁吃的。”

    李宣笑了笑,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

    “那……除了送粮食,我还能干点别的不能?”

    李宣低着头,苦思了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

    “有了!”

    “小人们吃饱了,不干活不行。不能离开我,小人们就活不下去了。”

    “一定要让他们自给自足!”

    “嗯……”

    “可以这样。”

    “现在他们不缺水,可以种粮食。”

    “等过一段时间,不缺吃的了,还能发展畜牧业。”

    “但是最开始的动物从哪来,这是个问题。”

    毕竟,要想养猪,首先你得有头猪啊!

    “肯定不能把我们世界里的猪放进去。”

    李宣笑着摇了摇头。

    一是买不起,二是箱子装不下,三是即使装下了,一头猪!在箱子里,说具有毁天灭地的破坏力,完全不为过。

    “那……怎么办呢?”

    李宣揉揉眉心,感觉自己又遇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