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知否开始游诸天 » 第17章 君臣奏对(下)

第17章 君臣奏对(下)

    “官家。”

    两位老大人礼都没行完,皇帝就摆了摆手,指了指跪在下方的乔叶开口:

    “二位爱卿,看来这场赌是朕赢了,又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啊,而且还是个杀性不小的呢。哈哈哈哈哈。”

    韩大相公躬身行礼

    “那老臣就恭喜官家,贺喜官家了。”

    三人的大笑声不约而同的响了起来。

    “起来吧,乔卿。”笑完之后皇帝也是让乔叶起身。

    乔叶对此场景并未感到惊讶,在皇帝刚刚提到这两位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三位君臣是什么心思,他也知道他过关了,他在殿试上的豪言壮语也从来没作假。他相信史书说的宋朝懦弱,但是他不相信每一个皇帝和大臣都是怂包。

    “好了,三位爱卿说说怎么做事吧,豪言壮语朕懂,杀敌之心朕也知道,但该如何落到实处呢。朕先说好还须得忍两年,时机还未成熟。”赵祯正了正衣襟说起了正事。

    “回官家,老臣一年前奉命训练京营新兵,期间通过剿匪和跟西夏做过两场见过了血,这五万大军已然可以上战场了,而且臣也跟靖南侯通过信了,他已经开始招收新军了,并且会主动跟南蛮打上两场,待到可用之时就直接送来。”说着话的同时还看着乔叶点了点头。

    乔叶心中了然,怪不得自家老爹来京才没待几天,都没等自己科举和见见未来未来儿媳就急忙南下,原来自己家早都下水了,也是,自家自开国以来就是坚定的保皇派,这种事怎么可能少了自己家。

    韩大相公等英国公落音侯也开口了

    “官家,老臣跟户部尚书,兵部侍郎也完成了军饷计算,同时也加大了江南之地的税收预期,对于大军后勤保障有了充足的信心。”

    听到韩大相公的话乔叶暗暗心里警惕了起来,看来兵部尚书要么不受信任,要么就是个坚定的北派人士。可韩大相公为何要专门提出江南呢?正当乔叶还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想起母亲说起盛老太太和明兰明年回宥阳老家祭祖,要把明兰身份记在王大娘子名下。突然顿住,宥阳,江南,水匪,叛乱。好家伙,果然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在龙椅上活得久的人。

    既然如此,那韩大相公领着百官与皇帝打口水仗到底是真的势同水火还是在逼迫某些人啊,乔叶甚至猜测在禹州那位是提前定下的,只是没想到汴京城里出了差错。不敢想不敢想。

    “如此便好,朕也不愿生灵涂炭,可朕老了,这江山总是要给后人的,留了太大的摊子给后人的话北边的恶狼和西边的毒蛇说不定会同时嘶咬上来。朕也知道,以现在的国力不可能灭掉他们,但是!”老人站起身来,眼神不再浑浊,鹰视着站立的三道身影,好似一只真龙在咆哮,震的九天颤抖,大日退避。

    “哪怕不能夺回失地,哪怕会输。朕也要把他们打疼,把他们打掉牙齿,把宋人血性打出来,给后面那位腾出个时间和立出个样子来。”

    “官家圣明!”二老一少心悦诚服的拱手鞠躬,老人身上散发的龙威充满了华夏血性。

    “乔卿,两位老大人都说了,你也说说你想怎么做,不用说什么富国强兵的话,还有我们这些高个子呢,况且你的策问里的变法之言早已说出本质了。”赵祯豪情的抒发了一次,整个人都显得精神了许多,。

    “官家,遥想周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时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留干,誓不休战。”

    “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隋朝四方胡虏,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唐朝内外夷敢称兵者,皆斩!”

    乔叶的声音越来越高昂,面容越来越狰狞,血液涌向头部,整个人犹如厉鬼咆哮!

    “今日臣言,一寸山河一寸血,吾纵忘国灭种,誓不与贼共立!大丈夫顶天立地,当为国战死边野,马革裹尸而还。此生唯有断头之志,绝无屈膝之态!”

    将心中之气一口吼尽的乔叶站在原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双目血色凝聚,像极了一头准备吃人的恶狼,殿中三人,哦,不对是四人。四人深深的被这个少年咆哮出来的话语震撼,良久不能回神。

    三个老人只觉得眼前的少年像极了他们少年时期见到的那个第二任靖南侯,那个在皇宫门口就带兵围住辽国使臣团,并且亲自拿太祖赐予首任靖南侯的宝刀架在了使团首领耶律亲王的脖子上,恶狠狠的说‘勿动,动则死!’两人一样的恶,一样的爱国。

    三个加起来快200的老头疯狂大笑了起来,好似要把多年郁结吐出,他们笑大宋还有恶狼般的少年!真是极好!

    “乔卿,我已经让你父亲将你那五千骑兵调来京城西郊大营,你也调职吧。希望你那令南方避不可及的‘狼骑’能够如传言一般。”

    “臣领旨。”

    一君三臣聊到很晚很晚,直到那大日换成了大月才散场。

    走到宫门口的三人分道扬镳之际,英国公拍了拍乔叶肩膀

    “好小子,不错,要不是你订了亲,我怎么也得把你绑来当我孙女婿。记得早日前来上任。”然后才策马扬鞭去了城外军营。

    韩大相公上马车之前,拧过脸来,一半身子在暗,一半承载月光,轻声开口:

    “乔大人在学习军政之余也别忘了多学习风土人情和地理知识。”说完这不明不亮的话才上车走人。

    乔叶撇撇嘴,谜语人滚出哥谭,果然这些文人说话从来不说透,拐弯抹角的。不就是户部强行征税,皇城司挑拨离间,让有些人叛乱,自己再带兵镇压吗,随后再了解了解世家大族和北方异地的环境嘛。好像谁不懂一样。切,回家回家。

    有关世家有位名叫黄巢的前辈不是给了答案了吗?

    ‘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暮气沉沉又气势磅礴的老人独自坐在大殿,眼神复杂的看向北方,嘴里喃喃念着:

    “好一个似法实兵绝非儒的少年郎,你能走到哪一步呢!”

    回到家的乔叶没去打扰母亲,在自己房间里坐着,也不点灯,静静的复盘今日的一切,虽然一波三折惊出了一身冷汗,但好歹赌对了,算是入了大佬的眼,只要不断的往下走就会站在山巅。

    “对了,今天那个寺官叫什么名字?”

    “刘喜。”

    黑暗中传来一个声音。

    “刘喜?好名字,给他家人送点银子去。”

    漆黑之中只能看到窗户好像动了一下,又好像没动。

    时间秋千往前晃呀晃,日子越来越快。五千独属于乔叶的骑兵也到了西郊大营,可惜的是他的副将没来,被自己那老爹给扣了下来,可给乔叶气坏了,还专门写信回去吐槽。

    思来想去只能把自己便宜的未来姐夫搞去帮忙,正是华兰的夫君袁文绍,希望他能快速融入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乔叶可真是忙的两眼发黑,晕头转向的。天天都是泡在军营里,唯一让乔叶欣慰的就是袁文绍也是发狠了,彻底的融入了进来。代价就是华兰隔三岔五的就向明兰抱怨。

    或许是知道乔叶最近实在是忙的不行,或许是因为刚开始接触管家之事,明兰一天到晚也是忙忙碌碌的。不过两人还是保持着三两天通一次信,这让两个人渐渐的会更加思念见面,可惜乔叶实在腾不出时间,只好再忍忍。每次写信都会借机抱怨这个,惹得明兰笑他一个大男人老是婆婆妈妈,至于心中甜不甜密就不告诉外人了。

    乔叶这边忙疯了,明兰这段日子可是在盛府里汴京各家后宅里出尽了风头。

    先说说这盛府内,本来吧明兰已经自己搬到暮苍斋里住,管着自己的小院。可上次盛纮一事长柏搜查后宅查出了林小娘卖田产铺子之后,林栖阁不仅被禁足还被剥夺了管家权。

    本来吧理应归还给大娘子子,可长柏还查出了自己母亲王大娘子的嫡亲姐姐撺掇私放印子钱,可给盛大人气够呛,没有一个省心的。无奈之下盛纮只能去找盛老太太,希望她能把这管家之事给抓起来。

    可盛老太太说自己年事已高就推荐了明兰管家,本来盛纮是不愿意的,可盛老太太言及明兰如果嫁到靖南侯府之后再去实践就晚了,再加上盛纮实在是不放心自己的妻妾管事,就放手给了明兰。

    葳蕤轩和林栖阁知道后就让自己安插在暮苍斋的丫鬟消极怠工使坏,原以为明兰是个懦弱未出阁闺女,让她们没想到的是明兰三下五除二的就狠狠收拾的这些下人,事后又给了个别人员几个甜枣,直接平息风波收尽人心,立威又立德!两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至此明兰在盛府内算是不用再怕事而低调了。

    关于各大府内后宅相传的事起因是马球会上顾廷烨那老小子看上了余嫣然,而且直接请了媒婆大剌剌的上门去提亲,结果当然是吃了个闭门羹,余老太师是何人,能不知道顾廷烨打的是个什么心思断然拒绝了他。可嫣然的父亲见钱眼开了,至于嫣然的继母,呵,嫁的又不是自己亲生的,有什么不同意的。

    这余府争执了起来,顾廷烨就以为自己还有机会,便开始了死缠烂打。哪成想他这边努着力,他那外室不愿意了。

    朱曼娘本身就是个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女人,被顾廷烨救了之后,看出其身份不凡,就用了些茶言茶语傍上了,并且给顾廷烨生下了一儿一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做上侯府大娘子,可惜完全就是痴心妄想,就不说顾侯不同意,就说小秦氏也绝不不可能让这两个人进门,他们要是进了门,顾廷烨可就有了后。

    所以这朱曼娘知道顾廷烨求娶太师府嫡女时就心生一计,上门卖惨,表柔弱。

    这天余老太师上了朝,朱曼娘就往这大门口一坐开始哭嚎,又是抹眼泪又是磕头的,眼看人越聚越多,没办法了余老太太就把人叫了进去。这余老太太家世显贵,自小没吃过苦,余太师呢又专宠她一个,所以从未经历过什么后宅斗争,见到朱曼娘口口声称要余嫣然喝她的妾茶,一气之下就晕了过去。

    余嫣然生性偏弱,急得跺脚也无甚办法,最后就病急乱投医的去盛府请明兰帮忙。

    明兰接到消息就马不停蹄的赶来,进门就听到:

    “余姑娘,您家世显赫,妾也不跟争您大娘子,只盼您能喝下这妾室茶,给我这苦命人和孩子一条生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