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一三八章 回乡授艺

第一三八章 回乡授艺

    周世泰见来银保腿伤恢复挺好,已撇掉一支拐杖,由拄着双拐走路变为拄单拐行走。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来银保很快就会康复。

    这天,周世泰刚从万春镇医院回到温江皇冠假日酒店,在大厅里遇见康成生。

    康成生说:“周大夫,总算等到你了。我和韩卜生几个人昨天到达成都,今天上午我就来这里找你。服务员说你外出,我都等你一天了。我找你是捎句话,是村支书周怀民让我转达给你的,说是东坪乡党高官齐见贤的指示,让你尽快回家。东坪乡要举办什么培训班,请你给大家讲课。”

    康成生说完,就匆匆告辞。

    周世泰从来没有讲过课,也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但既然是齐书记相邀,必定是重要之事,耽误不得。

    第二天,周世泰去万春镇医院向来银保弟兄道别。来家兄弟感激周世泰两个多月来的精心治疗和照顾,拿出3万元钱递给周世泰,说是医药费。

    周世泰将一沓钱还给来金保,只拿2万元,再多分文不取。来家兄弟千恩万谢的送走周世泰。

    周世泰即刻回到温江皇冠假日酒店,收拾完行李,直奔成都双流机场。

    东坪乡有12个行政村,其中,青冈坡,三宜梁,桦树坪三个行政村为纯藏族村寨。多年来,这三个藏族村寨群众都有下川习俗。

    以往,农村群众医疗知识浅陋,求医看病完全遵循医生的处方,无论医生所开药物有无疗效,均唯医生处方为要。这也便宜了下川人,不管懂不懂中医药知识,对患者胡乱予以检查诊断,说一通着边际或不着边际病因病理,就可配方抓药卖药。

    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保健知识的教育普及,大部分群众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医疗基本常识,会辨别一些中草药。如果下川者一窍不通,还是天花乱坠的胡说八道,患者就会识破,就能看出这位下川者不靠谱,就不信你的话,不买你的药,这样的下川者几乎寸步难行。

    有的下川人甚至将患者的轻病治成重病,将小病治成大病,像打游击一样,鬼鬼祟祟行医。所以,下川人明白了这一点,东坪乡也看到了这一点。

    对于下川这种习俗,东坪乡就像对待民俗风情一样,既不鼓励支持,也不打击取缔,任其发展。

    改革开放后,许多下川者依靠下川卖药脱贫致富,依靠下川积累资金,然后兴办实业,发展三产,走上了康庄大道。

    东坪乡党高官齐见贤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以群众盼富为出发点,在不提倡,也不限制的前提下,着眼于提高下川者素质,增强下川者医疗知识和诊疗能力,使下川者掌握必备的中医药知识,学会诊治病症的基本技能。

    就是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齐见贤决定举办几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由周世泰主讲,再请几位资深中医大夫辅导,共同武装下川者头脑。

    周世泰回到青冈坡村的第二天,周怀民就告诉他,齐见贤要见他。二人即赴东坪乡政府。

    齐见贤将乡上组织举办下川者中医药知识培训班之事告诉周世泰。

    周世泰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医疗工作者,深知普及医疗常识的重要性,自己有责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当即答应为下川者授课。

    三天后,东坪乡中医药知识培训班在乡政府会议室举办,来自青冈坡,三宜梁,桦树坪的下川者和该乡其它村子的中医药爱好者共90多人参加了培训。周世泰和另外2名中医大夫先后授课7天时间,将自己所学尽可能讲给大家。

    三位大夫从对患者病情的诊断,脉象,望闻问切,病因,病理,中医辨证,中草药药性,药物配伍,开处方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使下川者受到了一次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中医疗法教育。参训者无论是长期下川者还是初次下川者,都感到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下川者大都读书不多,有的甚至不识字,但他们通过细致观察患者言行,再进行简单的检查问诊,就能准确说出患者病症,对患者病因病理分析到位,对中医辨证疗法讲的头头是道,让患者惊讶佩服。这些技能,无不得益于下川者彼此间学习和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

    周世泰见父亲将便民诊所经营的很红火,前来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父亲抱怨中药材加工的艰难,说为患者开处方容易,就是中药原材料炮制加工麻烦,他一个人顾不过来。

    周世泰深知野生药材采集回来后,还有许多炮制工序,就是好多下川者也不熟悉怎样加工制作药材,特别是藏药加工更加繁琐。

    周世泰每次下川,都是自己亲手炮制加工所带药材。他也曾想着采购一套加工药材设备,办一个小型中藏药材加工厂,既满足自家便民诊所用药,也方便下川者所需。

    周世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周克同完全赞同,周世泰即着手操办。

    周世泰当即与山东青岛的一家中药材加工设备厂家联系,采购了一套设备。一月后,厂家将设备和技术人员送到青冈坡村。

    经过半个月的安装调试,青冈坡村中藏药材加工厂就在周克同便民诊所的后院里正式生产。

    周世泰加工炮制的中藏药材,可直接入药,配制方剂,不仅满足了自家便民诊所所需,也极大地方便了下川者所用。本村和外村的下川人可直接在青冈坡中藏药材加工厂拿药,装入行囊,即可赴川。这也减少了下川者使用假药或劣质药材的概率。

    周世泰凭着高超医术,通过下川和加工中藏药材积累了大量资金,成为下川大军中的顶级人物。

    后来,周世泰在四川泸州偶遇曲林籍的安南州觉力县高官苏川,通过苏川招商引资到觉力县发展。

    周世泰在觉力县投资建设了一家大规模的中藏药材加工厂,直接为国内一家上市制药公司供货,将药材加工企业做的很大很强。

    李义山领衔的青冈坡石英石材加工厂,依靠驼峰山优良的石英石原矿石和生产出的高质量石英建材,很快打开市场,企业效益日益提高。三年后,青冈坡石英石材加工厂又上马建设了第二条石英石材加工生产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青冈坡村群众收入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攀高,成为曲林县最早脱贫致富的村子之一。

    李义山看到青冈坡村下川群众将下川卖药挣到的钱,通过邮政汇款或向银行存折打款的方式汇到曲林县城或东坪乡的邮政所、农村信用社,无论汇款、取款均不方便。村上群众去曲林县城或东坪乡取款,至少得一天时间。如果家中无人,汇款单或所打款项只能长时间放在邮政所或信用社里。这是一笔很大的闲置款项。

    李义山凭借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向曲林县农村信用联社申请,在青冈坡村设立了一处信用社存取款资金代办点。下川群众可将下川卖药所得款全部汇到李义山的信用社代办点,村上群众可直接在李义山这里取款、存款。一时不取款的群众,可将款子存在李义山代办点里,存款利息与信用社同期利息等同。所以,李义山的代办点里始终存放着大量资金。

    其时,超市这一新的实物市场平台在全国大小城市方兴未艾。

    嗅觉灵敏,头脑灵活的李义山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利用代办点资金在曲林县城租房子,开办了4处大型超市。

    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和买卖便利的购物方式,立即吸引了县城购物群众,超市生意随即火爆起来。

    在以后三四年时间里,李义山又将超市开办到曲林各乡镇,形成了近30家连锁店,基本占领了曲林超市的半壁江山。

    李义山超市连锁店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进一步刺激了李义山的投资欲望。他又在曲林县城和安南州府雪原市投资建设了3家酒店,饭菜主打曲林牌,住宿仿效假日快捷店,并注入曲林县和安南州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书香酒店。

    这3家酒店以浓郁特色和独特视角吸引着消费者,成为地方招牌,给李义山带来滚滚财源。

    李义山以捐资助学和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回馈社会,赢得了名利双收,成为曲林县乃至安南州商界大佬。

    韩卜生依旧干他的老本行,驰骋在下川的路上,行走阴阳两道。他在下川过程中,不断积累诊治经验,又不时向周世泰请教,汲取中医药知识,并将医事和法事有机结合起来,既履行中医大夫之职,又行阴阳先生之艺,成为一名最灵活机动又左右逢源的下川人。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