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三十九章 走出大山

第三十九章 走出大山

    周世泰年轻体壮,聪慧好学,不到一个月,就将罗家八步连环拳和十六路短棍招式打得虎虎生风,得心应手,并且深得实战要领。父子二人对练时,周世泰招招到位,往往抢得先机。

    周克同在GY市行医时,曾用八步连环拳重创过前来他药摊前滋事,收取保护费的7名年轻人。在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周克同将7名混混全部放倒,这些街霸或断肢、或脱臼、或昏迷、或被点中穴位动弹不得。还亏周克同年长力逊,不然广元街头恐怕再也见不到这些街霸的身影。

    此刻,周克同见儿子招招挟风,凶狠辛辣,攻则全力,守势到位,对方一旦中招,非残即倒。就告诫儿子,在进攻时要留有余地,只用七分力即可,以防身为要,以击退敌人为目的,不然会有性命之忧,惹上官司。学艺在身,一定要恰当运用,适可而止,不得使绝,这样才能长久。周世泰深以为然。

    周克同还将自己下川三年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儿子。周克同说:“你是学医的,深谙医道,因此要有别于一般的下川人,绝对不能卖假药。钱要挣,更要治病救人,不要做一锤子买卖。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下川卖药挣钱是一种本事,也能发家致富。行医时万万不能骗人,你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你有真才实学,只要学会一般下川人的口才和观人识人技巧,再加上你的临床治疗医术,肯定在川、滇等地能打响,能挣到大钱。

    “不要以为江湖游医卖狗皮膏药,干的是骗人的勾当,你入行后就会知道,这下川门道很多,一是自己要有真才实学,能诊能治;二是行囊里必须要准备一些珍贵的、能治病的真药好药;三要善于察言观色,稍一观察游弋于药摊边的人,就能判定其身份职业;四是对前来问诊的患者,通过几句话的交流,对其病情就能一语中的,让其心服口服。所以咱们曲林的东坪、巴吾、三宕、天池等乡村虽然下川的人很多,大多数人仅能混口饭吃,真正挣到钱的人不多,挣到大钱的人更少。

    “我刚开始下川时,先去四川找原来认识的一些老关系,再通过他们介绍,直接为患者上门看病,或摆药摊等患者前来问诊。随着我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慢慢叫响了名号,来药摊前问诊看病的人与日俱增。这种下川的方法也能挣好多钱,养家糊口绰绰有余。但要挣到大钱,必须为一个地方的有钱人、老板、大领导或有名望的人问诊治病,并治愈他们在大医院都很难治好的病。这样,这位下川者必定会名声鹊起,才算达到下川的最高境界。下川时,一年能诊治好几名大老板、大领导的病症,就挣到大钱了。如果能通过老板、领导、富人患者的相互介绍,诊治十几位非富即贵患者的老病,就大发了。”

    父亲传授的下川经验与从韩卜生、李义山那里探究到的下川心得有相似之处,这是下川者通过多年游医摸索出来的,具有一定共性。但父亲的教诲更符合医者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周世泰走上从医之路后一直坚持的准则。这就是,钱要挣,命要救,病要治,心要暖,践行生命至上和人道主义。

    从李义山家往青冈坡便民诊所走,要经过一片田野。时值中午,迟迟出来的太阳洒在已泛青的草地和树木含苞欲放的枝条上,近处的松林里吹过来和煦的春风,含着晨露,挟着朝气,好像在用力启动着、喊醒着万物的复苏。

    周世泰走在田埂上,感受着早春的风夹杂着松软泥土和嫩草的气息拂过面庞,穿过手掌,乍暖还寒,清爽盎然。春风拂过的地方,万物鞠躬致意,将投洒其上的春光舞动的斑驳陆离,诠释着勃勃生机。周世泰仿佛听到了远处的春雷,触动到了脚下土地的迸裂,抚摸到气浪般涌动的春潮,这是奋斗的号角,是催促他走出大山的战鼓。

    周世泰精心准备了一番,装了一大包裹常用的中草药,收拾了几件简易的医疗器材,还特意包装了一大袋藏药。这样,周世泰后背背一大袋,两手各提一个拉杆行李箱,于1996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走出家门,开启了他的下川之旅。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是万物复苏时节,最适合将过往的事情放下,许下美好对祝愿,带着对未来的期待重新奋斗。

    周世泰行走在乡间小路,看到半个月前还不起眼的绿意已弥漫大自然,气温回暖,许多不畏春寒的小花开始绽放,田地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声声春雷从山巅传来,就像在向世间宣告春天来临。在不经意间,周世泰就发现,路两边的植物被春风吹绿了衣裙,柳条垂下了绿丝,田野披上了绿纱,桃红抹上了浓妆,浓浓的春意氤氲在白水两岸。

    庄稼地里,处处是农人春耕的身影,翻地、播种、施肥、覆膜,一派繁忙景象,与大自然的浓妆淡抹相宜的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一切都在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周世泰轻吟着白居易的这首《二月二日》诗,坐着一辆兰拖王车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