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三十四章 下川心得

第三十四章 下川心得

    李义山和柳飞云从田地里回到家里时,已至下午2:30时。在青冈坡这处世外桃源里,李义山家的房子虽然略显陈旧,但这么大的一院二层楼房仍然很气派,与周围农家和全村家庭相比,还是属于上乘,显得鹤立鸡群。在这么个小天地里,柳飞云还是有一种优越感。

    二人来到客厅,见李义山父母已准备好她们四川人爱吃的饭菜,柳飞云挺感动。有自己喜爱的高富帅男人,有关心、体贴、爱护自己的公公婆婆,虽处穷山恶水,生活于偏僻一隅,又有何妨,只要自己感觉到幸福满足就行了。想到这里,柳飞云对着李义山父母,亲亲的叫了一声爸爸、妈妈。

    李义山父母愉快的答应着,将盛好的饭菜递给柳飞云。四川小女人香甜的吃起来。

    随着柳飞云这声改口认亲,四川小女人与李维良夫妇成为一家人。没有任何媒妁,任何仪式,任何信物,任何信誓旦旦,柳飞云就嫁给了李义山。

    通过下川邂逅,四川眉山县和西阳曲林县的一对男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婚姻是多么神秘的事情。看着特别般配的一对新人,其婚姻不一定长久;一见钟情组成的家庭,倒很牢靠。

    贫困人家的爱情是搭伙过日子,是两口子吃饭穿衣干农活;富贵人家的爱情才是衣食无忧之外的喋声娇气,卿卿我我的精神追求。

    再伟大的爱情也经不起生活的琐屑,经不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磨,千秋万代的爱情故事,有悲剧、有喜剧,可以说结局有无数种可能,最难得的是永恒。

    人生在世,归根结底追求的是活着的感觉和对幸福的感受,金钱和成功都是为了幸福服务,失去了幸福,再多的金钱,再耀眼的成功,都唤不起人的愉悦,换来的不过是别人艳羡的夸赞和嫉恨的目光,是转瞬即逝的假象。生活在闹市,心中不一定温暖;劳作于山野,却能筑一个温馨的爱巢。

    人生的路远远近近,总也走不出的是一个圆;

    人间的情聚聚散散,总也扯不断的是一个缘。

    就这样,柳飞云安心的给李义山当了媳妇。

    周世泰清楚李义山和柳飞云的爱情故事,他也感知到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此刻,他坐在李义山家的红木沙发上,品着清香相宜的碧螺春,向李义山请教下川技巧。

    李义山说道:“下川下川,第一是要多走多看。要有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精神。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时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就是没人问诊,也没人买你的账,下川人连食宿都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得多走几处地方,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其次,要相信运气。我下川的经验是不信药书信运气。某一天运气好时,不仅前来问诊的人络绎不绝,卖草药特别快,也能卖出好价钱,将草卖成宝。若运气不佳,不要说草药没人理睬,就是虎骨、麝香、熊胆等名贵药材也没人要。

    “第三,胆子要大。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世上哪有医生能治一切病,人体科学很奥妙,远不是药物都能治疗的。前人的药方,现代西药,都是通过人体服用试验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但没有总结出来的还有很多,况且人的体质有差异,同一种病,同一种药物,对不同人种、不同个体差异的人疗效不同,所以药物和药方也不能一成不变。下川人要有能医治大医院都不能治疗的疾病的勇气,大胆配药,死马当作活马医,就能创造奇迹。

    “第四,要敢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没把握的事情,经过努力,其实也能做好。那么,为什么非要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去做呢?很多事情,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就是人人皆可为的时候,当然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你去做,就显不出你的本事。为什么不在旁人还观望的时候,让自己先行动呢?

    “再者,所谓十拿九稳的事情,往往是获得回报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没把握的事儿。因为你觉得没有把握,别人同样也觉得没把握。但是你如果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只能看着别人成功。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下川是这样,做其它投资也是这样。”

    见李义山喝茶停住了话头,周世泰说道:“现在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公平心理,浮躁心理,焦虑心理和社会冷漠情绪四处弥漫的时代,但要把下川做好,你总得有一点真本事。要销售草药,下川人总得掌握其基本的药理常识,不然,不仅不能卖药治病,还会害人,更不要说挣钱了。”

    李义山放下茶杯说道:“我想,对于下川人来说,志大才疏的人,不懂医学知识的人,可能还混得不错;志大才高,精通医学知识的人倒可能无法施展,挣不了钱。

    “下川时,太认真可能会变成一种负担。所谓有抱负的人很多,但能成功的只是少数,就是这个理。你想,一般的疾病,患者早该在本地医院、本地大夫处诊治了,很少会到下川人跟前问诊;患重大疾病之人,绝大部分会去大医院治疗,也不会到下川人的药摊处来;只有那些患有奇病、怪病、闻所未闻的病、疑难杂症、医院也诊断不清的病等等,这一类患者才会抱着侥幸心理来找下川人;还有就是去本地诊所、医院看病,没有效果或疗效不佳的患者,也会来找下川人;再有就是突发性疾病、急性病等患者,会就近就快到下川人处应急抢救。

    “而真正的大夫,其所学医术与医院和诊所里医生相似,对患者所用药物及治疗手段都大同小异。医院专家都诊断不出或治不好的病,在真正的医生那里也很难治愈。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一类患者只有使用非常药物,采用非常手段,才能见效,而不能用医生的常规办法治疗。”

    周世泰说道:你的这种治病办法偶然性太大,万一治不好、治砸了、治死了病人咋办?”

    李义山说道:“作为一名下川者,要具备‘三心’。就是要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就得要细心。如果不细心,就一定得有悟心。要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给自己找好退路。如果以上三点都没有,那就只有失败。

    “下川人治不好或治砸了病人的情况有,但治死病人的情况很少发生。因为下川人行囊里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咱们这里最常见的草药,再准备极少部分珍贵药材。不过,这点珍贵药材很少用,只充当摆摊的招牌吸引人。用行囊里的这些东西配制的方剂,不会治死人。

    “再者,下川人和真正的医生行医目的不同。下川人的一切出发点就是卖药挣钱,只要能卖到钱就行了。而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挣钱次之。所以,对下川人来说,只要能挣到钱,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其行为就不应该看做是心灵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