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二十九章 药鸡驱疾

第二十九章 药鸡驱疾

    李维良已蒸好米饭,又在煮腊肉。

    李维良早年也下川,知道四川人爱吃大米饭,三天不吃米饭就腰杆痛。他年轻时经常奔波在四川,也习惯了四川人的饮食起居,因此家里常备有大米,加上本地出产的小麦、青稞、玉米、谷子、荞麦等粮食,可以说他兼容了四川的饮食习惯,只不过做饭时多放一点辣椒、花椒就可以了,而自制的酸菜浆水比四川老陈醋可强多了。

    李维良从记事时开始,就从爷爷和父亲的嘴里听到过下川,也继承了家传的许多秘方、偏方,学到了一些治病技巧。只是在他成长成人的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国家发展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禁止农民搞小商品经济,也限制农民外出搞副业,贩运买卖药材,曲林有些乡村的藏族群众也不敢去下川,李维良的下川之路也被堵死,曲林县从事下川这一职业的群众越来越少,入川卖药行医的人一度销声匿迹。但这一手艺在下川者家庭一直口授相传,由父传子,子传孙,只是一时难有用武之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趁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有所松动,李维良成为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下川人之一。李家不是大夫出身,李维良也从来没学过医,他下川所恃技艺,主要是祖上留下的一些治疗常见病的秘方和偏方。这些方子治病救人不稳定,因人而异。有的人一剂见效,一用就灵,药到病除;而有的人所患病症相同,施以偏方治疗,却没有一点效果。所以,在李维良的下川生涯中,救过命,治过病,闯过祸,害过人,最后不得不收手封医,五十岁后,他再未涉足四川。

    李维良的下川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开始走四川的李维良,凭着自己掌握的偏方秘方,也依靠着青冈坡一尘不染的野生草药,在四川绵阳、广元等地行医卖药,顺风顺水,鸿运当头,医治好这两地许多患者和牲畜的疾病,卖出了数以公斤计的大量草药。至1986年,李维良已成为青冈坡村的富裕户之一。

    当时,曲林县在全县范围内树立了10名“万元户”代表,作为改革开放初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胸戴大红花,在县城体育场表彰奖励,作典型宣传。而那时的李维良在农行存款已达到15万元,可以说是当时曲林县的隐形富户。

    1987年,已至不惑之年的李维良拿出5万元,在一块包产到户的自家责任田里,新盖了一座正厅上下7间、左右各2间的砖木结构房子,并打制了全新家具,在青冈坡可谓出了风头。这应该是李维良下川的第一阶段。

    1988年元宵节后,在家休息了一年时间的李维良,带着一大袋草药,再次踏上下川历程,他下川的目的地还是广元。

    李维良通过几次换乘班车,来到广元地区的旺苍县。

    李维良在县城摆了2天药摊,没有一人前来问津。第三天下午就要收摊时,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妇人用架子车推着一个人来到李维良药摊前,让这位身着藏袍的大夫为其丈夫看病。

    李维良热情的站起来招呼,和妇人说了几句家常话,看了几眼坐在架子车上的男人,又闻到了从她们夫妻二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鱼腥味,就断定这一对夫妻是做海鲜生意的。男子虽然全身没有伤口,但一条腿僵直,另一条腿还可弯曲。他僵直的这条腿准定出现了问题,这多半是受了外物浸蚀,引起痉挛而不能动弹。

    李维良没有把脉问诊,就直接对妇人说:“妹子,你男人的病是手足不举症,是由凉物浸腿引起的,要赶快治疗,不然,会发展为半身不遂,就更麻烦了。”

    妇人一听,惊异不已。还未等她说话,坐在车子上的男人抢着说:“大夫哥,你说的很准,我就是右腿麻木,抬不起来,僵直不弯,左腿还可以。你给我赶快治疗,我的鱼儿还在水池里待卖,耽误不得。”

    听这位贩卖海鲜的男子说,他名叫黄开寿,做海鲜生意5年了。今年元宵节过后,他刚从乡下一个渔场拉运来一车鱼、黄鳝、乌龟等海鲜,今天才开卖。因为是节后,大部分海鲜市场还未开张,来他这里卖鱼的人挺多。

    今天下午5:30时,一位开饭店的老顾主要卖两条5斤重的大鲤鱼。黄开寿用渔网勺从水池里捞出两条大鱼。这两条鱼极不安分,在水池里就凭着自己个儿大,互相撕咬。被捞出水池后,它们在渔网里仍然相互进攻,其中一条为了躲避对方的攻击,突然跃起,直接冲向黄开寿面部。黄开寿双手拿着渔网勺,无法阻挡,只有向后仰头退避,谁料一脚从水泥台阶上蹬空摔下,两条大鱼掉在地上蹦跶,他也仰面倒下。

    黄开寿忍着腰背疼痛,连忙站起来抓鱼,就觉得右腿脚踝处痛得厉害,站不起来。他脱掉鞋袜,看到脚踝骨处正在肿胀。为了迟滞血流,消肿止痛,他让媳妇在冰柜里取来几块冰块,敷在脚踝处,然后用布条绑住。约半小时后,他感觉脚踝处冻得麻木,疼痛减弱,就坐在一旁的木凳上休息。休息有一刻钟后,他想站起来,就左脚使劲,双手用力,扶着凳子站了起来。他要迈开右步时,右腿根本不听使唤,直立不动。黄开寿又想抬起右腿试一下,也抬不起来,用右手帮忙也没用。他惊出一身冷汗,赶忙喊来媳妇帮忙。媳妇双手用力抬他右腿不动,又在他右腿膝盖处用劲,结果不要说迈步,右腿连弯曲一下也不能够。

    媳妇很担心,连忙用送鱼的架子车将他送到旺苍县医院,县医院外科大夫已下班。媳妇推着他要到其他私人诊所去看,路过李维良的药摊,就病急乱投医的向这位藏医问诊。

    听了黄开寿述说,李维良知道自己的判断和诊断是正确的。

    望着海鲜店夫妇心悦诚服又急切期待的目光,李维良不慌不忙的说道:“黄老板,你右腿不举的原因不是外伤引起的,主要是右腿神经骤然受到冷气刺激而休眠,大脑指令传导不到右腿所致。要治疗此疾,仅仅靠治愈右腿踝骨处扭伤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药物和外力唤醒休眠的右腿神经,再强行恢复即可。我这里有些草药,配制几剂方药,再配合外敷药物,就可治好你的腿疾。”说完,李维良也不管海鲜店夫妇同意与否,就摊开几张方形麻纸,抓起药摊上摆放的东西鼓捣起来。

    李维良在药摊上抓了几把麻黄、牛膝、天麻等9味草药,他将这9样草药切碎混合,用麻纸包成7付药,递给海鲜店夫妇,告诉她们,此药必须由大夫亲自熬制。

    海鲜店夫妇早已被李维良的准确诊断病症所折服,一切都愿听从李维良安排

    看时候不早了,李维良收拾起摊子。黄开寿夫妇跟着来到李维良所住旅馆门前,让李维良退掉房间,就到他们家里食宿,李维良满心欢喜。

    在收拾房间东西时,李维良看到中午买的2只净鸡还在木柱上挂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将2只鸡放在抓药用的纸袋里,一同拿上。

    黄开寿夫妇是旺苍县城人,自家房子就在距离海鲜店不远的一条后街上。

    三人来到黄开寿家里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

    李维良从行囊里取出一卷纱布,剪成一尺长。将之前所开的一付药倒在纱布里,紧紧包好。又将纱布包放入内脏已挖空的鸡腔内,用细绳捆住,然后将整只鸡置入砂锅内,倒满清水,煨在火上煮。

    清炖约2小时后,鸡肉早已煮烂,砂锅里的汤只剩不到三分之一。李维良将鸡肉剔除干净,连同鸡汤倒入一个瓷盆里,让黄开寿吃下,总量是一天一只鸡。

    之后,李维良将已晾干的鸡骨头放在铁锅里干炒,炒至焦黄后,又将鸡骨头砸碎,在石锅里研成细末,让黄开寿温2两酒冲服。

    黄开寿将鸡肉、药鸡汤、鸡骨粉、烧酒全部喝下后,立即冒出汗来。李维良还嫌热力不够,又将火盆挪过来,置在他右腿边烤,一会儿,黄开寿已大汗淋漓。

    晚上睡觉前,李维良从大药袋里找出一些槐树枝、柳树枝、桃树枝、茄子枝,全部切碎混合,倒入大铁锅里熬煮。熬煮2小时后,将开滚多时的液体倒在两只木桶里备用。李维良又在大铁锅里舀出剩余的一些液体至盆子里,让黄开寿自己用这些黑乎乎的液体熏洗右腿右脚,熏洗半小时后,覆盖厚被睡觉,进一步出汗。

    黄开寿这样连骨带汤吃完5只鸡,熏洗完一木桶液体后,他右腿就可以弯曲了,右脚踝骨处的肿胀也有所消散。

    黄开寿又吃喝完2只鸡,熏洗掉另半桶液体后,右腿就能抬起迈步。只是他右脚踝骨的肿胀没有完全消退,仍然疼痛,还不能走路。

    李维良让黄开寿停止吃鸡,他又炮制了一剂药,就是将穿山甲、熟乌头等几样干药全部研成粉末后和匀。李维良先取一勺粉末,用姜汁搅拌成泥,调制成直径约5厘米的厚饼,贴于黄开寿右脚涌泉穴,并用布条缚定。

    半小时后,黄开寿感到右脚心发热。其后,越来越热,略有烧痛感。3小时后,李维良让黄开寿将右脚浸泡在热水盆中,一会儿全身发汗。浸泡30分钟后,去除药饼,捂被避风。

    黄开寿就这样每天治疗一次。一周后,他右腿已能走动,右脚踝骨处疼痛大减。又敷药浸泡一周后,黄开寿右腿已完全恢复正常。

    黄开寿夫妇非常感激,拿出600元钱作为医药费。李维良大概一算,只收500元费用,并说这里面还包含2只鸡钱。

    其实,这个方子是李家祖传的治疗半身不遂的偏方,李维良将它用于治疗黄开寿的手足不举症。只不过为了增加费用,李维良灵机一动,让黄开寿多吃了7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