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二十七章 凤落山乡

第二十七章 凤落山乡

    柳飞云到达曲林县境内时,已是5天后的晚上,也就是1992年9月19日。她记得5天之内换乘了好多次班车,才到达曲林,但不是县城,而是一个地名叫二路口的小镇。这里是流经曲林县最大河流的白水与流过邻近SND区的岷江水交汇之地,又是一个三岔路口,因而称之为“二路口”。

    东坪乡青冈坡村就在二路口以南15公里的山上。

    班车到达二路口时,已是下午7:10时,天色已慢慢暗下来。柳飞云在暮色中看到,这里的山非常陡峭,山上稀疏的灌木和杂草植被掩盖不住裸露的砂石和黄土,不时有小石头和土块从山上落下,虽然没有危险,但柳飞云担心有更大的石块掉下来砸在头上,就拉着李义山走到距离山脚稍远的二路口大桥上。

    这座水泥石拱桥是连接安南州曲林县与SND区的唯一通道,桥面不是太宽,仅能容纳两辆卡车同时通过。桥上秋风萧瑟,呼啸刺耳,卷起尘土旋飞。穿着单裤短袖衫的柳飞云顿感寒意袭袭,就紧紧地靠在李义山身上。

    站在二路口大桥向南望去,青冈坡村就掩映在群山环绕的白云深处。

    李义山用曲林土语问询了几辆停在路边的兰拖车司机,这几辆兰拖车都不走青冈坡村。柳飞云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他们的对话,但看到兰拖车司机们有的摇头,有的摆手,就感觉到此去青冈坡村的艰险和遥远。

    李义山见停在路边的兰拖车不去青冈坡,就带着柳飞云去桥头一家名为通山贸易货栈的地方。这个贸易货栈是二路口和东坪乡白水以南村寨的货物中转站,李义山因经常下川在这里落脚,与通山贸易货栈的毛老板熟悉。

    进了货栈,毛老板见老朋友来了,非常热情,泡茶摆果,询问去留。李义山说要上山回家,却没有进山的车,可能要在货栈住一晚。毛老板说:“有一辆往上湾村去的兰拖车正在装货,装完就走。这趟车正好路过青冈坡村,二位若想走,我给司机说一声,适当给点钱,就可同往。”

    李义山大喜,说:“这样最好,你去通融一下,我们今晚就进山。”

    毛老板走后,李义山对柳飞云说:“从二路口走青冈坡的村道,3年前才修通,只能通行拖拉机或兰拖,小车勉强能走,但比较危险。因为村道较窄,路陡弯急,会车困难,对司机技术要求较高。就是这样一条砂石路,经常受到塌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时通时断。一旦遇到暴雨,多处道路会被冲断,十天半月不通车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步行进山了。”

    刚才在桥上,柳飞云向南望去,在昏暗的余光下,能隐约看到横亘在面前的群山轮廓,根本看不见路的影子,她就觉得进山艰难。此刻听了李义山的介绍,就催促他过去看看,尽快进山。

    李义山刚要出门,毛老板揭开门帘进来了,手里端着两碗凉粉。毛老板进门就说:“李大夫,我给司机说好了,每人3元钱,送到青冈坡,你们二人乘车,司机只收5元钱。货物快要装好了,这两碗凉粉你们快吃了,我家里今天刚做的。”

    李义山说了声麻烦毛老板了,就和柳飞云飞快吃起来。

    兰拖车从通山贸易货栈后院驶出时,已经晚上8:20时。兰拖车司机是一位年龄和李义山相仿的矮个子年轻人。在昏暗的暮色下,柳飞云辨认道路都很困难,矮子司机却连车灯也不开,满不在乎的将兰拖开的飞快。

    柳飞云刚开始感觉兰拖车行驶在水泥硬化的路面上,比较平稳,有点坐三叉飞机的飘然。及至飞过二路口连接南山的一座桥,就再也没有飘然的感觉了,因为车轮下全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砂石路。尽管兰拖车装满了高出车槽近一尺的货物,再加上坐在其上的二人重量,还是压不住车厢的起伏颠簸,一对男女就像坐在一个方形筛子里,任凭这个铁筛子上下左右甩动。

    走了大约20分钟后,司机才打开车灯,虽然不甚亮,柳飞云还是勉强能看清脚下的路。

    柳飞云能看清路面路基的部分不足2米。路基里面或被树枝掩映,或紧靠狰狞凸出的石壁。坐在这一侧的李义山不时被树枝扫到,有时不得不将吊在车槽外侧的双腿收回,以免被尖石刮伤。外面的路基被杂草或灌木覆盖,其下应该是悬崖峭壁或万丈深渊。因为坐在这一侧的柳飞云不仅能听到山风的呼啸声,双腿更能感觉到盘旋在陡峭石崖的阴风,凉飕飕的直钻裤管。尽管兰拖车的远光灯照程不足4米,但在其向内转弯时,柳飞云还是看到了悬崖的直仞。

    兰拖还未行驶一半路程,柳飞云就呕吐了3次,将通山贸易货栈所食凉粉全部归还给这方水土。

    这条山路几乎全部是用弯道组成的,司机掌握方向盘的技能就是转弯,向左向右换方向。你明明看到前面没路了,司机猛打一把方向盘,车灯又照到路了。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比喻这条山路,坐在车上的人至少得说九百九十九遍,仍无穷尽。

    如果两面路基的情况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那路面的情况就可以用“糟糕透顶”来描述。

    本来路面就窄,这狭窄的路面上又有三道宽窄深浅不一的路槽。中间的路槽窄而浅,两边的两道路槽深而稍宽。形成这三道路槽的原因,柳飞云不知道,李义山却非常清楚,这都是三轮兰拖车长期行驶造成的。中间的那道小槽是兰拖前面的小单轮造就的,因为车头轻,轮胎小,只压下一道浅槽。两边的深槽是由兰拖车的两条后轮胎打造的,因为车厢负重且后轮较大,压出两道较宽较深的槽。当然这里面也有南山居住群众出山进山的功劳,他们坐在兰拖或兰拖王车厢里来回,为这三道路槽的形成添加了分量。

    正因为这样,进山出山的兰拖车就像行走在砂石轨道上,只要轻握方向盘就可以了,路槽控制着兰拖方向,使行走的三个轮胎不会轻易出轨。下山时轻点刹车板,上山时猛踩油门即可。所以,虽然兰拖车在山路上看起来奔跑很快,一般却不会发生事故。

    这样的山路便宜了三轮兰拖车,却苦了小车司机。二路口以南的山上,分布着曲林县东坪和巴吾两乡的21个行政村,26000多名群众。这面群山纵横,沟壑万千的山区,虽然土地贫瘠,耕地少薄,农作物产量低,交通极为不便,却物产丰富。在海拔1000米至2800米的山地上,除了生长着各类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的动植物外,还出产小麦、玉米、蚕豆、高粱、荞麦、青稞、马铃薯、核桃、花椒、柿子、土蜂蜜、山野菜等农作物。更为奇特的是,这面山上也出产人才。

    曲林县乃至安南州各县里的工作人员中,这面山上的人均占有相当比例。曲林县的本地县级干部里,就数二路口以南这面山上的人为多。在安南州各县和州级单位里,也有许多这一带的人担任不同级别的领导。在教育、卫生以及农林、畜牧、生物等科研领域,有不少领军人才就出自这一地域,有的还是西阳省级、国家级的拔尖人物。至于歌星、舞星、影星等娱乐人物,在这里更是层出不穷,时不时在省上或全国叫响。所以,在这条山路上奔走的小车颇多,其中不泛豪车。

    知道这条路况的领导或人物,大都坐着性能好的越野车来。不知道路况或想炫耀出风头的人,坐着高级轿车上进山,挣扎着走一趟来回后,无一幸免的被划破车底肚皮,回去非大修一番不可。更有甚者,外地小车司机走这条山路,至多走到一小半路程就手脚发抖,不敢开车前行了。他们怕槽、怕陡、怕拐、怕险、怕刮、怕翻。这些惯走好路的司机,只有狼狈的请本地司机代驾。

    柳飞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走这么危险的山路。黑夜看不清险情,她只有紧紧抓住兰拖车厢前面的一根铁栏杆,有时还要抱住李义山才行。她觉得一路走来,是过了二路口的奈何桥,奔赴青冈坡的黄泉路。

    至当晚10:30时,兰拖车终于到达青冈坡村。二人下车,李义山一手拉着柳飞云往家里走。晕晕乎乎的柳飞云是不知怎么走到李家的,也辨不清是怎么躺倒李家土炕和衣而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