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二十章 移花接木

第二十章 移花接木

    周世泰从韩卜生家里出来,坚定了去下川游医的信心。周世泰要用自己所学的医药知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用地道的中药,藏药,结合西医疗法解除病人痛苦,为广大群众服务。他有这个底气。

    为了更好的了解下川地带的风土人情,掌握下川技巧,第二天上午,借着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周世泰提着两瓶泸州老窖头曲酒、一条腊肉猪腿,来到本村另一位下川大腕李义山家里拜访,讨教下川经验。

    这李义山是青冈坡村为数不多的,依靠下川卖药挣钱,盖了新房,讨了个四川媳妇,并且有七位数存款的年轻人。不要说在青冈坡村,就是在曲林县来说,一个年龄只有32岁,高中文化程度,没有工作,仅有2亩薄田,白手起家创业,刚过而立之年就已成家立业,成为家道殷实,衣食无忧,资金雄厚的后生,也是少有的。

    周世泰知道,元宵节过后,村子里的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就会赴四川,走云贵去下川,李义山也不例外。

    周世泰走进李义山新盖的正厅五间,左右各两间耳房的砖混结构小二楼里。周世泰看到,一楼三间偌大的厅房里,摆放着高低相间,错落有致的新式家具。李义山坐在当时城里人家里都少见的红木沙发上,正惬意的看电视。

    李义山有一米八的个头,虽比周世泰略低,但在锃亮的皮鞋、黑色板裤、半长呢子大衣和一个大背头的映衬下,显得和周世泰高低差不多。多年浪迹江湖的阅历,使李义山目光锐利,炯炯有神,顾盼之间,神采飞扬,举手投足适度到位,很有风度。

    李义山的四川媳妇柳飞云为周世泰泡了一杯碧螺春茶,与周世泰寒暄了几句,就去厨房忙活了。

    柳飞云是四川眉山县人,个头不足1·6米,头扎一束粗黑的马尾辫,两道似下弦月般弯弯的细眉下,扑闪着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镶嵌在瓜子脸中间的楦头鼻子略大。而其下的樱桃小嘴极为协调的点缀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上,再配上川妹子特有的白皙皮肤,使这张小脸很迷人。隆胸、蜂腰、翘臀、细腿组成的曼妙身子,使整个人显得小巧玲珑,仪态可人。她行走在穷山僻壤的青冈坡村寨,让人立马感到与众不同。只有你与她对话时,方能从她带有曲林话的川腔中晓得,这位可人儿是四川人。

    说出李义山与柳飞云的婚姻,还是缘于一次下川治病。

    那是1992年8月,已下川卖药3年多时间的李义山在眉山县行医卖药。因李义山没有上过医药卫生类的学校,也没有专门学习过医疗知识,只靠流传于青冈坡一带的偏方、土方和父辈在下川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验方、秘方卖药治病。可以说,这是曲林县四乡大部分藏族群众下川时,最常用的卖药治病手段。用这种方式下川,半靠运气,半靠缘分。

    下川人大都略懂一点医疗常识。下川游医时,下川者除了有一定的胆色外,还要具备传销者的口才,行骗者的智慧,资深大夫的外观,吹捧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下川者将患者怪病治愈了,可谓瞎猫碰到死老鼠,或者歪打正着,一个愿诊,一个愿医;一个想卖,一个愿买,双方皆大欢喜。若将患者疾病治砸了,必须要有应对措施,要自圆其说,更要想好退路。否则,不要说挣钱,就是要脱身亦难。

    李义山因医术所限,在眉山县城摆摊半个多月,才卖出7付草药。大街上过往人众行色匆匆,极少有人问津其药摊。20天过去了,他囊中羞涩,连支付廉价住宿费都有困难。李义山只好背起行囊,去眉山县乡下碰运气。

    李义山来到涂家乡,在涂家村沿街叫卖草药,就像货郎一样,边叫卖边摇着手中的一把小拨郎鼓。不多一会儿,有一戴草帽的中年男子从街边一扇门里闪出来,招呼李义山进来,要他为自己13岁的女儿看病。

    李义山进门,见这家大门一边的偏房里拴着两头黄牛,正在木槽里嚼食着青草。另一边的灶房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在生火烧水,她转过脸问候进来的客人时,李义山看到她满脸的汗水和沾在她短袖衫上的稻草。院子里一边放着两大捆收割回来的水稻。

    进到客厅后,李义山见到一个半大女孩正爬在土炕上呕吐,一股苏打水和鸡肉混合方便面的味道传过来。再看炕边盆子里的秽物,浓稠的呕吐物四周,是一圈深咖啡色的液体,味道就是呕吐物散发出来的。

    李义山放下行囊后,没有和主人过多寒暄,将整个客厅打量一番,先给女孩把脉,接着用听诊器听诊其胃部。李义山见女孩胃部痉挛,脸色蜡黄,双眼无神,就对主人说:“你孩子的病是伤食引发的肠胃感冒痉挛,吃三付草药就没事了。”说着,他让主人杨三娃准备一个熬药的瓷罐。

    李义山打开行囊,取出车前子、仙鹤草等6样草药,用一把刀切割成小节、小片。他将切割好的草药分成均等的三份,两份用纸包起来,一份倒进瓷罐里,加水后,煨到灶房火边熬煮。约40分钟后,李义山去灶房里,将瓷罐里的一半药水倒进小碗。他见四下无人,从怀中取出一支藿香正气水咬开,也倒进药碗里。

    稍顷,李义山端着药碗出来,让女孩喝下。女孩喝下药后,不一会就睡着了。

    杨三娃陪着李义山喝茶吃饭。约2小时后,女孩醒来,嚷嚷着饿了,要吃饭。杨三娃媳妇盛了一碗稀饭,女孩三下两下就吃完了,吃完后,再没有呕吐。

    晚饭后,李义山将瓷罐中的药又熬了一次,同样往药碗里倒进一支藿香正气水。女孩服下后,已完全恢复正常,生龙活虎的到街上玩去了。

    李义山当晚就住在杨三娃家。第二天早上,杨家女孩和正常人一样,吃饭读书。

    李义山告辞时,杨三娃拿出100元钱,作为医疗报酬。李义山没推辞,就收下了。他嘱咐杨三娃将另两付药水煎服完,孩子的病就彻底好了。

    杨三娃将李义山送出家门,又学徐庶走马荐诸葛,为李义山介绍了患有老胃病的哥哥杨富堂,并亲自带领李义山来到哥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