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一棵树,要我重建三界? » 第91章:好题目

第91章:好题目

    望木城行宫中负责伺候女帝的宫女们发现,女帝陛下下午出去微服私访一趟回来后,心情似乎变好了不少,整个人的状态明显的轻松了很多。

    不过身为下人,她们也没那个胆子打听陛下遇到了什么事情。

    三日过后,礼部官员回禀消息,说是祭祀典仪准备已经妥当,万事俱备,只欠陛下到来。

    夏子虞也不拖沓,立刻就下令启程前往建木之下。

    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出望木城,引来城中不少人的关注,其中敌视夏国、心怀不轨者不在少数。但鉴于望木城鱼龙混杂,女帝周边又有禁军护卫,所以他们基本上也都是想想而已。

    出城的队伍中,禁军在外,女帝及随行官员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女帝的车驾旁边,一位长相清秀,颇具文人气息的青年骑着高头大马跟在车驾右侧。

    周边之人不时向这位气质不凡的青年投来瞥视,眼神中满是打量和好奇。

    他们都已经被人告知了这青年的身份,据说是女帝曾经游学夏国时结交的朋友,其人颇具才学,此次在望木城中与女帝碰上,似乎是打算谋一官身。

    嗯……很熟悉的情节。

    周边的一些官员眼神复杂,其中既有鄙视,也有羡慕。

    鄙视的是着这青年年纪轻轻不学好,不去努力读书,竟想着靠着与女帝熟识的关系走后门做官。瞧那张一看就颇受京中贵妇人们喜爱的脸,这些官员心中恶毒地揣测道:女帝陛下看上的怕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容貌吧?

    而他们又羡慕什么呢?

    羡慕为什么自己不是李不言。

    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十数载,考取功名做个小官。平日里办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做错一件事或者说错一句话导致全家老小性命不保。

    结果却不如别人抱大腿升官升的快。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别人长得帅,并且跟女帝陛下相识于微末之时。

    时间拨回几年前,谁又能猜得到当初不受老皇帝喜爱的公主最后能够登基为帝呢?

    只能说世事无常。

    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在场众人都想要穿越回到过去,然后,紧紧地抱住女帝的大腿。

    这些官员心中想来想去,反正就是不相信李不言真有才学的这个可能性。

    笑话,要真有才学,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呢?为什么我等此前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呢?

    是不想吗?哼,还不是没那个能力。

    这些官员的思维可谓刻板而又僵化,他们对李不言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并且牢不可破。哪怕心中闪过“会不会是隐士”的猜测,但也很快会自己劝自己,这天下哪有那么多隐士。并且,李不言这看上去年纪不大,又哪能是那些深藏不露的隐士呢?

    不过,官员们心中想归想,但在表面上还是不会表现出任何异样的,毕竟一个个的都是官场混迹多年的人精了。

    哪怕心中不喜,言语上也都是和颜悦色的。

    单就凭对方与女帝关系不同寻常的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放低姿态,刻意去结交李不言此人了。

    ...........

    望木城到建木脚下的距离,不需半日便能到达。

    因为建木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平原,所以在距离还有几千米的时候,众人便已经能够看到那布置好了的祭祀典仪所用的场地。

    禁军中的体修强者已经提前与周边妖兽打好了招呼,告知对方夏国君臣在此将要举行的活动。

    举行祭祀典仪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周边妖兽也都很给面子。

    毕竟修行界不止有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

    九层祭台位于建木下的一处地域上,据说是按照风水选的极佳的位置。

    夏子虞已经做准备去了,而李不言无所事事,就待在一旁,眼神无意间飘向一处。

    不是在看风景,毕竟这建木下的风景对于他来说早已经看腻了。

    李不言在看的是祭台边上的不远处,几个正在低声交谈的官员。

    以李不言的感知力,即使隔着百米之远,但想听清楚几人的交谈内容也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

    “尚书大人交代的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吗?”

    三名礼部官员聚集在一起,其中衣着打扮上看明显官位更高的一人询问另外两人。

    “都准备妥当了,田大人。”

    “破坏掉王渊他们的谋划的把握有几成?”

    “十拿九稳,大人。”

    “很好,你仔细说说具体计划,到时出事之后,我等好及时应对。”

    “……”

    李不言听着这几人的交谈内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简单的一个祭司典仪,背后竟然还牵扯到了夏国朝堂中两大派系的斗争。

    其实,之前他游历过整个夏国,后面又在天一城中停留三个多月,通过苏折梅之口和自己的观察,李不言对夏国国情以及朝堂格局了解很深。

    当初老皇帝驾崩在与齐国交战的前线中。因为死的突然,来不及留下一道传位遗诏。而他生前也没立太子,只是在出征前让大皇子留守京城监国。

    所以当老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他的三位皇子便各生异心。

    大皇子虽然在京中第一时间登基称帝,但在外的其他两位皇子却是坚决不认,他们都声称自己的手中有一卷先帝遗诏,遗诏内容当然都是以老皇帝的口吻夸赞自己这位皇子的才能品德,并在最后指定自己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这种手段,很多人都能看出其中荒谬之处。三位皇子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互相指责对方伪造先帝遗诏。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各自心里都清楚,自己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师出有名罢了。

    谁是最后的胜者,那么那个人手里的遗诏就自然是“真遗诏”咯。

    至此,为了争夺皇位,三位皇子开始拉拢各方势力。以此为基础,上演一出骨肉相残的剧目,爆发了席卷大半个夏国的内乱。

    当时夏国上上下下的局势都是混乱无比,许多世家大族都纷纷选择阵营站队。

    而一些地域内,驻守当地的某些有野心的太守、藩王也趁此机会,以“奉祖训进京勤王”为名,拉起一批军队,名义上是支持某一位皇子夺位,实际上却是想在混乱中攫取一步登天的机会。

    但在这乱局之中,也有置身事外者,比如——边军和王家。

    边军,镇守夏国边境的军队,是夏国宫廷禁军以外最为精锐,实力最为强悍的军队。

    老皇帝御驾亲征带领十万大军远征齐国,大败之后,残余军队撤回国内,但同时跟着回来的,还有乘胜追击的齐国大军。

    强敌在外环视,内部互相倾轧夺权的几位皇子,即使脑子再蠢,也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调走边军。否则,皇位还没夺到手,人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先变成亡国奴了。

    并且,统御三十万边军的大将军王天龙乃是战功无数、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就算京城发号施令,以这位爷在夏国的地位资历,他估计也不一定会听从区区一位皇子的调遣。

    因而几十万边军得以在乱局中保持中立,他们牢牢把守夏国边境,与齐国大军对抗而不落下风,硬是在内部内乱的情况下没丢掉一地一城。

    而另一个独立于内乱之外的王家,情况与边军却是有相似也有区别。

    王家的势力在军政两界都很庞大,从王渊爷爷辈起,在朝堂上,三代为相。在军队中,夏国军中层以上的将领,三分之一的人要么出自王家,要么与王家交情匪浅。

    不过,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夏国境内的王姓大多是当年从横须绿洲迁移过来的陀部族先民的后代。

    王渊所在的王家传承自体祖王大力孙辈中的某一脉,也即那位当过夏王的体祖之子的某个儿子的后代。所以他们经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为了和其他王姓家族相区别,一般情况下都会称呼自己为“天一王家”或者“京城王家”。

    而大将军王天龙虽然也姓王,但他的先辈却是普通的一脉王姓,直到他这代才靠着他自己的努力爬到这个位置。

    因为各种复杂的因素,虽然同为一姓,但大将军王天龙与京城王家关系却不怎么样。

    也正因为这样,之前的皇帝才会敢让王天龙来执掌边军,目的就是为了掣肘京城王家的势力,不让其势力过分膨胀。

    不过,这都是题外话了。

    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京城王家倚仗着军政两界都有庞大的势力,因而能够在内乱之初在混乱的局势中稳坐钓鱼台。

    各方势力都不敢得罪他们,各方势力都需要拉拢他们。

    因此,王家先是以“敌国环视,守边职责在身”等各种说辞为由,在与各方保持关系不崩的同时,却让手下的官员、将领都按兵不动,静待时机。

    这副姿态就给了各方势力一种错觉,觉得“王家是中立派,谁赢他们就会臣服谁”。

    因而在夏国内乱的初期,所有人都对这夏国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放松了警惕。

    直到在各方打了近一年,实力消耗了个七七八八,而齐国大军因为久攻不下又撤兵走了的时候。

    京城王家才带着他们支持的长公主夏子虞登上舞台。

    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谁都没有想到王家竟然会选择站队一位公主,并且要帮助这位公主登上皇位。

    但此时,虚弱的各方势力已经难以跟王家掌控下养精蓄锐已久的夏国精锐边军所抗衡,战局几乎是一片横扫。

    于是,就有了大多数百姓所知道的后续发展——

    长公主夏子虞带军平定各地叛乱,生擒两位皇子,当街斩首废帝。并在之后成功登基成为人族历史上第一位女帝。

    这是绝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内乱始终。

    但——

    浮于表面下的暗流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刚才所说的内乱的最后,夏子虞带军平定叛乱,但她真的掌控了她所带领的军队了吗?

    那大半姓王的军中将领已经给出了答案。

    而之后的当街斩首废帝就更是一步十分错误的决定。以夏子虞的聪慧,若是知情,必不会下此命令。

    但她也是身不由己呐。

    军队听的是王家的,斩首废帝的命令也不是她下达的。但作为名义上的领袖,这个兄妹相残的污点却是要由她来背负。

    王家此举,意图并不难猜。

    就要留有一个以后随时能够拿捏夏子虞的手段。

    不管是以后再国家大事中以此作为筹码或手段进行要挟,还是未来某个时间点王家想发动政变时以此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总之,夏子虞也只能硬吃这个哑巴亏。

    不过,王家此举也是给自己埋下了一个隐患。

    当街斩首废帝,从道义上看这可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

    虽然王家想让夏子虞背下这个污名,但当朝诸公、其他家族又不是傻子,他们又不是看不出来谁才是幕后谋划者。

    他们也能猜出王家的狼子野心。

    无论是出于对道义的维护,或是对夏氏皇族的忠心,或是其他的因素。

    总之,在王家借着扶持女帝登基风头一时无两的时候,反对王家的一股势力也在暗中悄然形成了。

    而这两股势力的第一次交锋,似乎就是在这祭祀建木的典仪上了。

    王家想要在典仪上人为制造出来一些“神迹”,以此来证实女帝登基的正统性。

    虽然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从女帝手中夺走这个皇位,但那也是积蓄足够力量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作为一手捧女帝上位的推手,他们必须先帮女帝稳住位置,让朝堂上那些家伙不能再整天借题发挥攻击女帝和王家。

    而反对王家那一派别呢?

    从李不言听到的内容来说,他们似乎想要破坏掉王家的谋划,让祭祀典仪出现一点岔子。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王家,因为祭祀典仪之事是王家的人负责主办的。要是出了岔子,他们就可以借题发挥对王家派系的官员发难。

    至于同样会被误伤的女帝。

    嗯……

    这群反对派中虽然有不少人是忠于夏氏皇族的,但女帝不等于夏氏皇族,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保守派,这群老顽固的思想中是难以接受女人做皇帝的。

    因此,按照这个方面来想,也不存在什么误伤了。

    如果女帝也因此受到打击,对于这群人来说,估计应该是一箭双雕的好谋划。

    李不言看着不远处正在做准备的夏子虞,心中泛起微微波澜。他的这位朋友,处境有些堪忧啊。

    不过,李不言忽然嘴角一扬,一向平静的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

    这一切对于他来说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他早已猜到了这一幕的出现。

    要不然,李不言又怎么会一反常态的在天一城中待那么久,而后又突然离去,在望木城中故意被夏子虞两人找到呢?

    李不言抬头看向那遮天蔽日的树叶,那蕴含有无尽生机的庞大树躯。

    他莫名地一笑,自言自语道:“降下神迹么……”

    这种事情,过去的无数岁月里,他不知做过多少回。

    有些人的算计注定是要落空了。

    毕竟,他们没想到有个意料之外的人出现在了建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