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道行天下之万民之主 » 第四十章 启悟

第四十章 启悟

    李一谷恢复原貌,准备出发的时候再换易容面具。于是告别炼器长老,自然要开始凡间历练。这是剑修在早期的修行,没有人间的历练,后面更高境界的闭关修炼,自然是无从谈起。

    这个世界的修练体系,一开始都是以练体为主,这种练体不是体修,而是对自身肉体与心灵的一种锤炼。剑修更加注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剑修的真谛。现在南域去剑宗的一路之上,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加之换了一个身份,作为一个事实上已经被认为是被杀的人,而且现在又换了一个身份,只要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就这样,李一谷告别了门主欧阳坤之后,就带着孙芳上路。李一谷在东江镇也还是停留了一两天,和谼盟的人,作了个交代。知道了孙芳的天赋其实是水火加斗气的修炼天赋,也为孙芳准备了一些东西。

    孙芳看上去十分高兴,似乎也总是有陪着李一谷说不完的话,他们不断的请教修炼上的问题,两个人拿出剑谱来一起商量,也交流着对于五行元素的应用和魔法技的研究。

    孙芳的悟性,也惊到了李一谷,看着比较兴奋的孙芳,李一谷的心情也是变得特别的开朗了起来,自己还主动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滔滔不绝的和孙芳说。孙方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总是非常认真的在倾听着李一谷的说的东西,也还时不时的能插上一两句,讲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李一谷在孙芳的对世界的认识当中,也明悟到了更多的这个世界的一些东西。在前世里面的科技文明之中,有很多看不见的能量元素,这些在这个异世界里其实也有,只是一种比较明显的能量,灵气能量不同,属性不同的组合,其实更加有利于科技的推进,这些给普通人更好的发展空间,能量组成了这个世界不同的发展体系。

    随着这种思考的深入一步,其实也慢慢的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自己在李吕黄村发展科技的时候,这些科技的东西在这里也有,只是说不为这些异世界的人所感受到。因为有灵气和斗气的存在,而人类需要获得强大的力量都可以从这些上面去获取,因此这个世界的人并不会去寻找科技力量。人类在科技世界当中的那些东西,慢慢的谼盟发展出来,使普通人的生活安全,得到了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多起来,道经的发展,开始人们对于更多能量体的感悟,因为有五行元素,灵气的存在,人类对自然的感触更强,随着科技设备的出来,李一谷相信很快,这个世界将会发展巨大变化。

    这个世界的科技体系,这些科技体系和修炼体系的结合,将会让凡人与修炼者之间构建了一个很好的通道。这两个可以相辅相成,把普通人和修炼者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的体系,相互之间的成长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什么是道法自然,这种道法自然的特性其实衍生出来每一个不同的社会法则,包括自然界物质进化的法则。这些法则之间的各种变量进行互相的重新组合,很有可能又会发展出一个新的组合的体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种多与少的相对关系,同时也是有和无的相对关系。

    随着和孙芳的进一步探讨,李一谷的思维也发散开来,同时他对这个世界的本源的认识的更加多了。孙芳似乎也不断的在消化,吸收着李谷跟他讲的一些知识,特别是李一谷逐渐跟他讲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谼盟的最高典籍,只有极度信任或者说得到李一谷亲自认可的人才有机会去学习。李一谷觉得《道德经》这个东西,里面可能蕴含着的一些道理,如果在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之后轻易的去学习,反而会误人子弟。《道德经》里面的内容有很多都是讲一种发展的势,就是一种感觉,并不能直接的去说明什么事情。

    道是一种选择组合规则的东西,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如果不能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感悟进行充分的结合,那么他对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引导作用就并不会有那么明显。只有懂得去体会,有一定的生活实感,才能够产生对自然发展的洞察力,人们不是不能理解《道德经》,是局限于对事物的认知,因此不能从《道德经》中去获得智慧,获取到自己的人生的感悟和事业的成功门径,只是在对生活道路和事业道路探索提供必要的启示。

    孙芳年纪其实很小,但是李一谷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孙芳在接受自己的知识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很快和这个世界的各种发展体系进行领悟,并给李一谷新的启发,同时在双方的这些举一反三的理解之中,也让李一谷迅速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本源特性。

    李一谷越来越觉得孙芳的不平凡,两人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亲密了起来。相互之间培养了一种很好的默契,李一谷对孙芳的那种好感,随着说话交流,甚至感觉自己修炼的速度都比平常快了几倍。这种感觉使得李一谷和孙芳的境界迅速的提升,他们一路走一路交流,同时不断的认识着这个世界的自然体系。两人似乎用一种交流来打闹玩,使旅途充满了很多收获。慢慢走了五天,李一谷又提升了一个境界,孙芳也提升了两个境界,两人都达到了练脉境。同时,他们终于看见了人类的一个村庄。

    荒凉的村子,村子四周的粮食已经成熟,都没有人去收割。村子中居然还有一些家禽在悠闲的散步。整个村子除了动物似乎没有人。李一谷和孙芳走进村子,看着村子中悄无声息,反而有时不时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在穿行,有些似野狗,还有一些象是兔子一类的动物。村子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大概也有二三千人的规模,但就是这么一个村子,现在没有见到一点有人的迹象。

    “这个村子,不知道得罪了什么人,竟被人屠村了,村子里的人应该都逃走了。”

    “是什么人?把一个这么大的村子的人都杀光了。是鬼宗吗?似乎没有必要吧,这不过是一个凡人村庄,不影响大局,在城镇里作乱,还是为了报复,这屠村子,不符合逻辑。”

    “也许不是屠光了,可能村子里面有人杀人的时候,有一些人都逃走了,所以这个村子才就这么空了。”

    “他们不回来吗?”

    “可能是仇杀,村子里的人还怕报复,因此不敢回来了。”

    李一谷看着眼前空空荡荡的村子,想到东江镇的鬼宗报复,心里还是产生了一些其它想法,难道这又是鬼门犯下的一桩罪恶。一个理想的产生和另一个守旧理想的战斗,会有很多不在理想保护之中的人遭到屠杀。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追求,他的追求如果容纳不了别人的追求,那么两种追求之中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引发战争。如果追求可以符合大多人的需要,自然可以集合起一大帮人,那么这两种追求之间的战斗就是一种信念的战斗。信念的战斗无关国土与民族血脉。其最重要的就是双方在人心的执念中产生那种杀心,让人愚蠢,发动战争。每一种文化如果没有多元的兼容性,而总是纠结在各自的追求之重,那么大家又没有相对应的空间以容纳,那么就会形成两个理念的生存空间的战争。战争,利益是一方面,追求上的予盾关乎人心,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