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七扇门 » 19、贵贱

19、贵贱

    脱脱说完后,伯颜眼中的那道异常的光彩却消失了。

    伯颜仰天长叹一声,说道:“古人云,腐器不可雕,位卑不可为主。”

    脱脱眼珠一转,说道:“大道理是如此,可也未必尽然。像刘姓的三个皇帝,汉高祖刘邦只是个小小的亭长,且不良于行,好酒及色。蜀汉昭烈帝刘备只是个编席小儿,他常说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恐也是假托。刘宋的宋武帝刘裕起初只是卖草鞋的,和刘备一样,他也称自己是刘汉皇室后裔,这都是无从考证的。这三人出身卑微,可谓贱命也,不也开创了一个王朝?”

    伯颜摇头道:“贤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除了这三个姓刘的皇帝,还有其他一些小国的开国之君,亦是发自小门小户的。这是为何?他们恰逢乱世,群雄逐鹿,冲破所有,英雄起于青萍之末,不足为奇也。可并非乱世呢?那便是铁板一块,这时身份就重要了,层层叠叠,一格一格的,分得清清楚楚,谁在上,谁在下,谁为主,谁为仆,谁命贵,谁命贱,那都是定好的,即使有少数人从上面坠落,有的从下边起来,也是微乎其微的,无改大局也。”

    接着,伯颜向脱脱剖析起朝廷和蒙古贵族的格局来,这大元的天下还是以黄金家族为中心,以蒙古几大世家为藩篱的圈子,伯颜、脱脱所属的蔑儿乞人尚属外延的外延,他们能进入朝廷,手握一定的权力,已是相当的难得了,可尽管伯颜贵为大秦王大丞相,操持朝政,可这朝廷不是伯颜的,江山更不是伯颜的,而是当今圣上和黄金家族的。

    “这就好比酒肆的东家和掌柜,酒肆乃是店主,也就是东家的,掌柜只是负责经营,东家觉得这掌柜不行,随时可以换人。”脱脱笑着插话道。

    “正是如此!”

    这个比方打得相当恰当,伯颜很是赞赏的看了看脱脱,一时心情很是复杂,他多么希望脱脱是自己的儿子啊,他的几个儿子都资质一般,除了会享乐,正事不务,轻浮狂躁,伯颜都不敢委任他们以官职,就是他们闹出什么乱子来,难以收场。

    伯颜继续说道,蒙古帝国以及随后的大元朝和四大汗国,都是由蒙古黄金家族和传统的大小部落所组成的,蔑儿乞曾是草原上一支极其强盛的部落,可是蔑儿乞部落同成吉思汗的部落有血海深仇,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蔑儿乞部遭到血腥的清洗,虽然蔑儿乞人还有少数存留,作为一个姓氏,分散在大元朝和几大汗国中,可蔑儿乞部已经灰飞烟灭,而其他蒙古部落尚存,不少部落人丁兴旺,兵强马壮,这是蔑儿乞人难以比拟的。伯颜自己现在的身份,就是大元朝这个酒肆的掌柜,只能打理和经营,这店还是东家顺帝和几大世家的,酒肆经营所得,赚取的银两也归他们,掌柜只能算账,充其量从中拿那么一丁点中饱私囊,东家和东家的奴才们还在旁盯着紧呢。脱脱刚才叫伯颜自立为主,这种想法都不能有,往虚的讲叫不臣之心,往实的讲是送死!蔑儿乞人想当大元朝的皇帝,黄金家族肯同意?其他的部落和世家肯同意?

    脱脱提出的“自立为主”,那只是试探伯父伯颜,想探探伯颜是否真有不臣之心,伯颜也讲明了,连这种想法都不能有。脱脱此时是无比的欣慰,伯颜刚刚讲述的蔑儿乞人的历史,曾经不久前的,脱脱和父亲以及老师吴直方,在中秋宴上就聊过,蔑儿乞人整个宗族都非常弱小了,若再由伯颜这么肆无忌惮,恐怕会有亡族灭种的危险,吴直方曾以古人的“大义灭亲”来讽喻,脱脱和父亲都下了决心,为保全族,实在没有办法时,可以大义灭亲,将伯颜除去。

    虽下了决心,可人心毕竟是肉长的,伯颜不单单是脱脱的伯父,脱脱从小是在伯颜府中长大的,脱脱被举荐为宫廷当侍卫,而后一路顺风的升官,都少不了伯颜的全力支持,伯颜简直是脱脱的半个父亲,还是脱脱的老师和贵人。脱脱实在不愿走到和伯父刀兵相见的那一步,现在看来,不用走到那一步,伯颜方才说得好,都是心里话,不是装的,伯颜没有不臣之心,更不敢篡位,他对顺帝的威胁力就会大为降低,看来是顺帝紧张过度了。

    脱脱那颗心刚落下,伯颜的几句话,又将脱脱的心拉了起来,悬在半空。

    伯颜拿着手里的印玺把玩着,忽而说道:“位卑不可为主,但可操权。当不当皇帝,只是个名,这才是实。”脱脱望着伯颜手里的印玺,他当然明白伯颜指的是朝政大权,只要伯颜掌控朝局,都伯颜说的办,伯颜虽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伯颜又说道:“东家可以换掌柜,掌柜也可以换东家,一个更听话的东家。”

    脱脱眼角一抖,他急问道:“伯父,您指的是?”伯颜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也就不继续说了,他推说天色不早,叫脱脱早点回去歇息,明日还有大堆事情处理。

    脱脱出了大秦王府,后面跟着四个护卫,这都是他左卫的宫廷侍卫,出了宫,就是他的护卫。是夜,月残星稀,乌云密布,正如脱脱此时的心情,伯颜一时说漏嘴,脱脱知道那个流言是真的了,伯颜欲图用太子燕帖古思取代顺帝。

    虽为太子,燕帖古思却不是当今顺帝的儿子,而是先帝文宗的儿子,要说清他们的关系,这又要扯上一段极其复杂的往事来。

    自天历元年起,元朝皇位更迭频繁、内乱不断,先后经历了元英宗、泰定帝、天顺帝三位皇帝,皇位又落入了武宗一系的手里。和世㻋在天历二年即位于漠北,是为元明宗,还没来得及去大都举行正式登基大礼,就被弟弟图帖睦尔一伙毒死于王忽察都,图帖睦尔声称是兄长禅让于他,再次登基,是为元文宗。

    和世㻋留下两个儿子,长子正是当今的顺帝妥懽帖睦尔。文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加以监禁,不许与外界接触,也许是在高丽待过的缘故,妥懽帖睦尔后来对高丽的事物别有感情,尤其是女人。没多久,有人向密告,辽阳与高丽要奉妥懽帖睦尔造反复辟。文宗干脆昭告天下,声称妥懽帖睦尔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而后将妥懽帖睦尔接回,转而流放到更偏远的广西。

    文宗立自己的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可刚被立为太子,一个月后,阿剌忒纳答剌就病死了。当时的次子燕帖古思寄养在权臣燕帖木儿家中,元朝制度,皇子出生后要寄养在大臣家一段时间。

    长子阿剌忒纳答剌的忽然病逝,对文宗和皇后都是极大的打击,这对夫妇都信仰藏传佛教,相信因果报应,文宗认为是自己毒杀了哥哥,驱逐流放兄长的儿子,这报应到了他的儿子头上,所以阿剌忒纳答剌才无端端的死了,由此,文宗的晚年受到极大的内心折磨。

    至顺三年八月,元文宗驾崩,临终前召来皇后卜答失里、皇子燕帖古思和太平王太师燕帖木儿,留下遗言:“昔者晃忽叉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燕帖古思虽为朕子,朕固爱之,然今大位,乃明宗之大位也。汝辈如爱朕,愿召明宗子妥懽帖睦尔来,登兹大位。如是,朕虽见明宗于地下,亦可以有所措词而塞责耳!”说完,文宗就归天了。

    当时操持朝政的是右丞相燕帖木儿,左丞相伯颜还只是二号人物。燕帖木儿却没有遵循文宗的遗照,而是拥立明宗幼子鄜王懿璘质班,是为元宁宗,大概燕帖木儿认为小皇帝更好控制,利于自己的专权。

    可这宁宗身体太弱,当皇帝没几个月便死了,卜答失里,文宗时的皇后,现在已成了太后,她非常信教,宁宗死了,燕帖木儿欲立燕帖古思为帝,身为母亲的卜答失里却不同意,她曾向法师占卜过,得到的卜语是“儿幼,当大福恐不任”,不愿立自己的儿子,卜答失里认为,明宗有子妥懽帖睦尔,出居广西,今年十三矣,可嗣大统。

    卜答失里以太后令召妥懽帖睦尔还京,立为皇太子。到了良乡,燕帖木儿率人持卤簿来迎接妥懽帖睦尔,两人并马徐行,妥懽帖睦尔此时年方十三,言语不周全,不知是哪里冲撞了燕帖木儿,导致燕帖木儿不喜欢他。到大都后,燕帖木儿很不乐意,迟迟不让妥懽帖睦尔即位,再加上司天监的太史也说妥懽帖睦尔不可立,立则天下乱,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

    在这半年间,卜答失里临朝称制,燕帖木儿独揽朝政。直到燕帖木儿病死,妥懽帖睦尔面前最大的一座山倒下,卜答失里决定奉妥懽帖睦尔为皇帝,但有个条件,她提出:“万岁之后,其传位于燕帖古思,若武宗、仁宗故事。”也就是说,妥懽帖睦尔驾崩后,要将皇位传给燕帖古思。

    妥懽帖睦尔同意内定燕帖古思为继承人,卜答失里这才正式奉妥懽帖睦尔为帝,至顺四年六月初八日,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即后世所称的惠宗或顺帝,改年号为“元统”,封燕帖木儿之女答纳失里为皇后,奉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以燕帖古思为皇太子。

    顺帝的即位,其实是对文宗一系以及燕帖木儿家族的暂时妥协,刚开始还相安无事,皆大欢喜,可是暂时的妥协终归不是永久的,很快便发生了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