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七扇门 » 3、铁捕

3、铁捕

    这是赵贵方的师父柳玉书升六扇门副统带,门内的同袍和弟子们为他摆宴席庆祝。众人进了雅间,赵贵方见菜品丰盛,不由食指大动,伸出筷子要去夹菜,被旁边的师兄吕刚一筷子头给打下,旁边几个年轻捕快幸灾乐祸的笑。

    吕刚端起酒杯向柳玉书敬酒道:“师父,恭喜您老人家荣升副统带。”

    一个白面微须的四十五六岁的男子站了起来,他便是柳玉书,人如其名,有书生相,若不是他身穿六扇门制袍,真还认为他是书生呢。

    柳玉书端起酒杯,抱拳起身,众人也同时端起酒杯站起。柳玉书露出的双手表明其职业细节,骨节粗大,手背和手上都有老茧,这是长期练拳和操持武器才形成的。

    柳玉书朗声道:“多谢各位赏脸前来,老夫做了一辈子捕快,终于混到了副统带的位子,也算是到头了。”

    吕刚轻笑道:“什么叫到头,凭师父的能力,统带也不在话下。”

    柳玉书叹道:“当今朝廷,哪有汉人做正位的。哎,不说这些了,大家放开肚皮吃喝,不够再叫,来喝!”

    年轻的捕快们不明其意,老成的捕快们却是随之哀叹,柳玉书说道:“今天要快怀畅饮,来!”柳玉书又晃了晃杯子,众人仰头将酒一杯饮尽。

    随后坐下吃喝,都是同门弟兄,相互熟稔,不规礼节,气氛相当热烈,柳玉书是宴席的主角,人们轮流向其敬酒,柳玉书酒力一般,未过多时,已经是面红耳赤了。

    赵贵方本就不喜喝酒,别人在觥筹交错,他却是筷子如飞,只管把好肉好菜往嘴里送,忽而肩上被人一拍,柳玉书一脸通红,端着酒杯,坐到赵贵方旁边。

    赵贵方说道:“师傅,你喝醉了。”柳玉书摇头笑道:“喜事,喝醉了无干系。过几天还要喝你的酒呢。”赵贵方有些迷糊,指了指自己,问道“我?”

    柳玉书点头笑道:“徒儿啊,你进六扇门虽然不久,可平时练功刻苦,抓贼拼命。连通缉多年的刀疤黄,都被逮住了。上头说了,过几天就让你做六扇门铁捕,正式的。”

    赵贵方一听大喜,匆忙将嘴里的东西咽下,一下站了起来,急叫道:“这么说,就能悬腰牌,持令符,出入官府?”

    柳玉书笑着点点头,旁边的李小三不满了,嚷嚷道:“不对啊,抓刀疤黄,我也在,凭什么他转正了,有牌了,我却没有?”赵贵方啐道:“因为你每次都跑得太慢。”

    众人哈哈大笑,柳玉书忽眼睛一闭,摔了下去。

    赵贵方连扶起柳玉书,嘀咕道,“师傅啊,喝不得就不喝嘛。”已九成醉,眼睛闭着,意识不清的,嘴里还在嘟囔,喝,接着喝,不醉不归。

    正如柳玉书所言,没过多久,赵贵方便被授予铁牌和令符,这意味着他已经转正了,可手持铁牌和令符,单独办案可以,带队出勤也行,有了铁牌和令符,除了后宫、府衙和一些特别规定的地方不能进入,普通的街巷、胡同和居民的住所,若与案件相关,他们可以自由进入,即使一些官吏和贵族宅院里,若发现逃犯、要犯进入,亦可持牌进去招贼。

    授牌当日,与赵贵方一起转正为铁捕的还有两名年轻捕快,授牌仪式在六扇门正厅内举行,先是拜祖师爷红袍关公。

    唐朝以后,关羽就逐渐由历史人物变为神灵,诸多行当将关公当作是祖师爷或保护神来供奉,而且有红袍、绿袍、金袍之分,这不同的颜色的袍,可是有着讲究的。

    六扇门、衙役班房、军中(汉人为主的军队)拜的是红袍关公。据正史记载,关羽是身穿红色铠甲出战的,他斩华雄,诛颜良文丑,战庞德擒于禁,都是一身的红。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受封前将军、假节钺的时候,穿的也是红色战袍。所以军士和公门中人都供奉红袍关公,希望自己也能像关羽那般勇武无敌。

    绿袍关公则是江湖人士结拜、结社时所供奉的,民间的秘密结社,从古至今,都未断绝,朝廷禁止不绝,就拿眼下来说,六扇门就接到线报,河南山东等地有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结社,而且规模很大,图谋不轨。

    江湖客以义气来凝聚人心,关羽义薄云天,亘古第一人,曹操赏识关羽,高官厚爵,锦衣美食拉拢之,可得到刘备的消息后,关羽挂印封金,追随兄长而去。还有穿绿袍的关羽坐在二位嫂嫂的门外秉烛达旦读《春秋》,也成了后世楷模,很多江湖帮派供奉的关羽形象,就是秉烛而坐,一手抚长髯,一手持书简。不忘兄弟之情,不受高官厚禄诱惑,严守礼法,绝不打兄弟妻女的主意,这就是江湖客们祭拜绿袍关公想要得到的忠义教谕。

    金袍关公通常是商人和小贩,以及求财的人们供奉的,金袍关公也叫财神关公,按照《三教搜神大全》的说法,关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

    金色亦是财富的象征,金袍关公或是鎏金,或是铜制,或是以黄色的涂料,总之都是金色,想发家致富的人在塑像前跪拜时,眼前金光灿烂,仿佛金元宝从天而降,那寓意也是极好的。

    赵贵方同两位年轻捕快,跪拜在红袍关公面前,嘴里念着六扇门的门规,赵贵方眼前闪现出一幅幅画面,自己身穿红色战袍,跨着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驰骋疆场,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赵贵方感觉自己浑身的鲜血都在沸腾,脸上滚烫得很。

    供奉玩红袍关公后,六扇门统带岱钦亲自给三人授牌,他四十岁左右,身材胖乎乎的,头戴钹笠冠,身穿红丝制袍,脚穿高腰皮靴,这是蒙古官吏才有的装束。蒙古人和汉人还有一大明显的区别,便是发型,汉人结髻,蒙古人的风俗是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蒙古人的结辫,原是游猎、骑射和作战方便,现天下承平已久,并无战事,那个风俗仍是沿袭了下来。

    岱钦的蒙语意思是“战将”,岱钦在授予铁牌和令符时,他说自己想成为朝廷的战将,也希望赵贵方等三名青年才俊能成为六扇门的战将,赵贵方等三人连称一定拼命干,绝不辜负统带大人的期望。

    授牌时,整整齐齐站在一旁的柳玉书等捕快们,都用刀把在地上用力杵着,发出整齐浩大之声,以此为三个正式跻身铁捕的才俊鼓舞和庆贺。李小三也杵着刀把,可他神情落寞,郁郁寡欢状,任谁也看得出来,旁边的吕刚瞪了李小三几眼,李小三这才勉强打起几分精神。

    随后自然少不得去酒楼庆贺,这次喝得大罪的人变成了赵贵方等三个新任铁捕,赵贵方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天,到了第三天头还是晕晕的。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正名者有干劲。刚被提升为铁牌,赵贵方是干劲满满,恨不得马上出去抓贼、办案,尽快干出一番成绩,既不愧对岱钦和柳玉书的栽培,也能有业绩加持,以便提升,再上一层楼,人生争上游。

    柳玉书却将赵贵方拦下,带他去了后面的一个房间,这房间中间是张大桌,桌上有一张大都的地图。虽是初出茅庐,来这大都不久,赵贵方的悟性还不错,他虽然急于出去立功,师傅特意阻拦,并将自己拉到这里来,定然是有重要的事嘱咐,赵贵方稽首抱拳,请师父赐教。

    柳玉书拈着胡须,颔首而笑道,孺子可教也!柳玉书将赵贵方拉到桌边,意味深长的说道:“小方,你现在是正式的铁捕了,跟以前不一样。权限越大,责任越大。以前你更师父师兄们一起出去办差,有人给你顶着,出了错,也罚不到你头上。现在不同了,你得单独出去办差,或是带队出去,你就是领头的,第一责任人,出了岔子,就没有人给你扛了,得你自己顶。”

    赵贵方正色道:“这些徒弟都知道,这铁捕不是那么好当的。”

    柳玉书又说道:“知道就好。我们捕快好比是猎人,歹人贼寇就是猎物,我们主要的猎场就在这大都城里,一个猎人必须对猎场了若指掌,否则非但捕捉不了猎物,反而会被猎物带进陷阱和麻烦中去。你过来。”

    赵贵方紧靠桌子,双手按在桌边上,柳玉书指着大都的地图,给赵贵方仔细分析和讲述起来。

    元大都整体呈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民间就附会为哪吒的三头六臂两足。

    大都最里边便是大内了,大内正门为崇天门,北面为厚载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崇天门前有金水河,河上有周桥。大内正殿为大明殿,是元帝理政和居住的场所,面阔十一间,后有廊庑连接后殿。大明殿之后为延春阁,为皇后居所。此外还有玉德殿、内藏库、鹰房、羊圈、马房等建筑。大内防守森严,只有内官、重臣才能进入大内。

    大内之外是皇城,皇城四周建红墙,又称“萧墙”,其正门称棂星门,左右有千步廊。萧墙的东墙外为漕运河道。以太液池为中心,东为大内,西边有三大殿,隆福宫、兴圣宫和太子宫。皇城也是禁地,普通人是不能进去的,即使是文官武将和蒙古贵族,也需有诏令才可进入。

    柳玉书着重提醒,尽管赵贵方有了铁牌和令符,办案时可进入寻常街巷,紧急时连官署和官员宅院都能进去,可这皇城和宫城是千万不能进去的,譬如追缉逃犯和贼人,若是对方潜入了皇城中,就是近在咫尺,也绝对不能迈进一步。赵贵方连问,若是逃犯和贼人进去后,还继续行凶,伤了内官和贵人,我等捕快还不是要被追究,这可如何是好?柳玉书回应道,皇城和大内自有精锐的禁军把守,十步一岗,二十步一哨,逃犯和贼人进去了自是有去无回,即使出了事情,也首先是追究禁军,还轮不到我等卑微的捕快来考虑这些。

    柳玉书继续指着皇城外头进行讲述。皇城之外,就是大都城了,分为东西南北四城。大都的规划和营建,以及建筑的分布,并非完全按传统的中轴线分布,而是围绕两个中心来排布。一个中心就是太液池,其将皇城和整个大都城分为东西两半。

    另一个中心便是“中心之阁”,又称“中心台”,乃是大都全城的几何中心位置,以此为基准向四面拓勘城址,这是前所未有的一种都城设计。中心阁周围最重要的建筑便是鼓楼和钟楼。元大都鼓楼上置有壶漏、鼓角等计时、报时工具;钟楼上有阁楼,飞檐三重,内置大钟,声响洪亮,全城遍闻。钟楼、鼓楼也是大都城的一大创举,之前有利用里门、市楼、谯楼或城楼击鼓报时,但在市中心单独建造钟楼、鼓楼,上设铜壶滴漏和鼓角报时这还是首次,有了这报时系统,全城的人都能听得见,利于人们安排作息,也便于城市秩序的把控。